周益明:疯狂的代价

作者:谢九

(文 / 谢九)

周益明:疯狂的代价0( 10月31日,周益明在四川省遂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接受庭审 )

无期徒刑

12月1日,四川省遂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周益明做出一审宣判,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原大股东、深圳市明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益明犯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周益明也因此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第一个被以合同诈骗罪追究法律责任,并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上市公司高管。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单位深圳市明伦集团有限公司,被告人周益明、刘文中等人,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提供虚假资产审计报告等手段,并与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勾结,违规获得银行贷款,骗取了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权,并在控制明星电力后,采取多种手段,非法占有公司资金4.63亿元人民币和1074万美元,共计约5.5亿元。除周益明获刑之外,法院还判定明伦集团犯合同诈骗罪,判处罚金5000万元,其余5名被告犯合同诈骗罪,刘文中被处5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0万元,赖学军、史云分别被处4年有期徒刑,各处罚金15万元,赵丽萍和王峰分别被处3年有期徒刑,各处罚金10万元,上述被告单位和被告人的违法所得将被依法追缴,发还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从公开亮相到判处无期徒刑,周益明用短短4年时间就走完了他的神秘资本之旅。2002年8月,香港上市公司联大集团(0346.HK,现已更名为中联石油化工)发布公告,将68%的股权转让给一家注册于英属处女群岛的公司,该公司为内地投资者周益明全资所有。周益明从此浮出水面,联大集团只是香港一家规模不大的上市公司,可以视为周益明在资本市场的试水之作。

半年后,周益明开始在内地资本市场出手。2003年3月,四川遂宁市的上市公司明星电力(600101)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遂宁兴业资产经营公司、遂宁电力物资公司和深圳明伦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根据协议,遂宁兴业资产经营公司向深圳明伦集团有限公司转让其持有的国家股3578万股,转让价格为每股7.969元,遂宁电力物资公司转让给明伦集团1200万股,转让之后明伦集团成为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作为一家电力板块的上市公司,明星电力还兼营自来水、天然气供应等公用事业,位居四川工业企业最佳效益50强之列,公司业绩稳健。转让之前的2002年,公司实现8000多万元的净利润。

当时争夺明星电力的还有其他一些国内知名企业,比如娃哈哈、健力宝等极具实力的公司。当时健力宝的主人张海就曾经加入过争夺,两位同样年轻而神秘的资本玩家在此有过一次交手,周益明以高出明星电力净资产三成的价格击退张海,最终以3.8亿元的现金入主明星电力。

对于这位突然冒出来的资本新贵,外界从一开始就充满怀疑,认为其入主上市公司不过是玩一场“空手套白狼”的资本游戏,明伦集团当然予以否认,后来的事实发展最终还是证实了人们的猜疑。

空手套白狼

一个30岁不到的年轻人,如何玩转这场疯狂的资本游戏?

2003年,周益明得知明星电力出售股权的消息,于是开始筹划入主,不过以其真实实力,显然没有收购明星电力的资格。于是,周益明指使下属和深圳中喜会计师事务所串通,以11万元业务费的代价,买来一份虚假的审计报告,报告显示明伦集团拥有27亿多元的总资产,12亿元的净资产,年净利润达到1.4亿元,看上去是一家颇有实力的公司。后经遂宁市人民检察院认定,深圳中喜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为虚假报告,根据对明伦集团及控股子公司资产状况的重新审计,截至2002年12月31日,明伦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资产的净资产实际为负1710万元。当时这份光鲜的资产报告还是骗取了遂宁市方面的信任,不过这只是周益明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下一步就是筹集收购所需的3.8亿元资金。

周益明在与遂宁方面商谈收购的同时,与华夏银行广州分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罗湖支行及广东发展银行深圳春风路支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合谋,周益明向银行承诺,如果收购明星电力成功,将明星电力股权质押给银行。于是,明伦集团及其控股公司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名义,先后从上述银行获得贷款4.2亿元左右,其中3.8亿元用于收购明星电力股权。至此,周益明完成了一场“精彩”的空手套白狼的游戏,下一步就是利用上市公司来归还银行贷款。

周益明没有对银行食言,控制明星电力之后,周益明很快改组董事会并修改公司章程,将董事会对外投资决策权放大,由过去不超过净资产8%提高到30%,为随后的非法占用资金打开一道方便之门。明伦集团在归还上述3家银行的2.765亿元贷款中,违规使用明星电力资金2亿元,而未归还的部分贷款加上明伦集团未成立前在银行的贷款共1.71亿元左右,也由上市公司明星电力做了担保。在控制明星电力的3年时间里,明伦集团非法占有上市公司资金4.63亿元人民币和1074万美元,共计约5.5亿元。

周益明等人的疯狂行径最终还是没能逃过监管。2005年底,明星电力的财务总监赵丽萍因涉嫌挪用资金,被遂宁市公安局刑事拘留,随后,以周益明为首的其他相关人员相继被捕。被羁押将近一年之后,周益明等人在今年10月份公开受审,12月1日等来了一审判决。

蛀虫的伪装

这些在资本市场施展空手道的玩家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面对外界的质疑时,给自己蒙上一层神秘面纱,比如顾雏军当年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对外界声称自己的资金有海外背景,唯一不缺的就是钱。张海的神秘更甚之,为自己抹上密宗色彩。周益明也是如此,当年年仅29岁,就宣称自己拥有40多亿元的身家,并表示背后隐藏着实力机构。

其实周益明在公开亮相前的人生经历平淡无奇。1974年5月生于浙江省慈溪市逍林镇张丁村,毕业于宁波甬江财经学院,主修金融及会计。1995年7月至1997年5月,周出任北京盛源科贸有限公司总经理,1997年6月至1999年3月任广东全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00年4月至2001年5月任三九电脑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正是这样一份颇为平常的简历,到了2002年,却摇身一变为亿万富翁,连续在香港地区和资本市场进行收购。当时人们普遍猜测明伦集团的背后是三九集团,周益明本人也公开宣称视三九集团当时的当家人为恩师。

2003年,周益明在资本市场进行连环收购时,记者曾到深圳明伦集团进行采访,当时周益明因为去遂宁洽谈收购事宜,集团副总石新安接受采访。记者当时将周益明和张海相比,石新安故作轻松地笑着反问,“张海到底是什么背景?我们去和明星电力谈判时,都是坐公务舱,而张海他们都是包机去的”。不过这些都已不再重要,3年后,坐公务舱的和包机的都坐在监牢中。

面对外界的质疑,石新安当时这样回应:“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谁人背后无人说’。被别人说也是很正常的,企业关键是要有效益,要发展。有人将我们称为‘明伦系’,并和目前市场上一些掏空上市公司的做法联系起来。对此我认为,如果说明伦到资本市场不为融资,这显然说不通,但大家应该看到,明伦进入上市公司首先要投资。外界对我们有怀疑不要紧,我们能拿出真实的资金来收购上市公司,就说明了我们的实力。比如收购明星电力所需的3.8亿元,没有实力能溢价30%去买吗?比如说有些大型国企,你似乎很有实力,但你能不能拿出这些现钱来?我觉得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应该看发展,一是把上市公司发展好,同时也把我们公司发展好。”

话犹在耳,真相已经大白。在前段时间庭审上,这位副总也在法庭上出席,石新安自称,在深圳明伦2002年底成立之后,其担任公司党委副书记一职,具体做党务工作,对当时收购明星电力期间担任新闻发言人的角色,这些行为是深圳明伦董事长周益明安排他去做的。

不独明伦集团,几乎所有资本玩家在出事前都有过豪言壮语,最终都像肥皂泡一样被事实戳破,遗憾的是没人能在当时发现真相,总在这些资本玩家尽情表演之后再慢慢收场。德隆的唐万新、格林柯尔的顾雏军、健力宝的张海、明伦集团的周益明……这些昔日的“资本大鳄”一个个倒下,资本市场方得以健康发展。■ 周益明代价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