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品到农产品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股市疯了,却没有把期货市场的资金“吸”走,一个股指期货,把股票和期货连接起来。机构炒高股价,过去面临着“炒股炒成股东”的风险,现在只要在期货上做空,就可以锁定利润,而中小散户为在未来的博弈中获胜,已悄悄在商品期货中演练。三大期货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国内期货市场成交量突破5000万手,创下今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11月的疯狂更应归结为农产品大涨,以玉米为首的农产品一发不可收拾。基本面上,全球第二大玉米出口国阿根廷为遏制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宣布将暂停玉米出口登记,同一天印度也宣布将禁止本国玉米出口,目的是为了满足本国行业所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期价尽管涨势已持续了两月有余,但迄今却未出现一波像样的回调,在高位依然继续上攻。美元大幅度贬值,进一步支持了玉米的强势地位。原本寄希望于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消费的我国,却不得不面对有价无市的窘状。
原油价格刚经历了一波波澜壮阔的上升,玉米被赋予了能源属性,由它连接工业品和农产品的走势再恰当不过了。对农产品未来的走势,分析师都用工业原料的走势佐证,在几十年一遇的大牛市中,几乎所有工业原料都打破了价格纪录。同处于商品大牛市当中的农产品,虽个别品种偶有表现,但很快就归于沉寂。以实际价格计算,目前的小麦价格仅是其历史高位的35%,棉花为25%,咖啡为20%。唯独例外的是糖,其背后的动力是蔗糖转乙醇,还得感谢石油价格。普遍冀望的与工业品同步的大牛市迟迟未现,只是在今年10月传出澳大利亚等国因干旱小麦产量骤减,引爆了小麦牛市行情,玉米随后启动,棉花、糖亦有止跌现象。一波农产品大牛市行情的预测才喧嚣起来。
仅从供需看,涨势的确是一触即发。近5年全球农产品供求数据显示,玉米连续5年存在供求缺口,小麦处于紧平衡状态,大豆近两年出现较大的供大于求,棉花连续3年略存缺口。如果将上述几个品种的正负缺口按比价折算成玉米当量,全球近3年年均有850万吨玉米当量缺口。量虽不大,但可得出全球农产品处于紧平衡状态,也就是年度消费略大于年产量的脆弱平衡。紧平衡的一端是今年的供给偏少,需求一端则是全球生物能源潮的加速到来,2007年预计为2800万吨玉米当量,2008年预计为3200万吨当量的玉米、大豆、菜籽、棕榈油等农产品将被转化为生物能源,折合年度需新增种植面积大致为620万~720万公顷。这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除非全球人口减少,消费的能源量降低,会有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转化为能源。2800万吨在全球20亿吨的粮食产量中已经不是一笔小数字,足以撬动价格杠杆了。
如同基础金属的大牛市,农产品的未来本质上更取决于全球的金融环境。3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3.2%、4.4%,高增长必然伴随着全球性通货膨胀,化肥、农药、种子、人工等农业成本都攀升,挤压了太多的农产品利润空间,工农业剪刀差再度急剧扩大。农民是否甘于日渐贫困,显然不能。利润率趋向平均化的铁律导致其必然调整。且长期累积效应有可能使得这种调整表现得异常剧烈。和基础原料的大行情一样,农产品的需求似乎更离不开中国和印度因素,两个传统农业大国正经历着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产阶级数量快速增加,饮食结构调整,从而间接影响农产品价格。饮食结构调整的一个例子是几年前我国还是大豆出口国,现在变成了净进口国。两个10亿人口大国中即使一小半有能力像西方人那样饮食,就足以彻底改变粮食结构了。在我国,今天的人均肉类消费是1978年的50倍,而仍只有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1/3。每一单位肉类饲养需要耗用4单位谷物。
短短几年内,国际金融市场连破纪录,发达国家的房地产价值从30万亿增加到70万亿,全球股票市值也有长足增长,那些握有80%财富的20%的人口变得越来越富有,而无论是中国、韩国,还是印度,无缘于资本增值的农民们越来越贫穷了,农民成为最大的弱势群体。建立和谐社会,我国政府采取的是非市场的手段,利用补贴政策提高农民收入,但现行农业补贴政策已发挥到极致,小麦种植面积本年度达到最高,华北一带玉米种植面积达到最高,吉林的玉米种植面积在今年基础上扩增已无潜力。
股市上了2100点,一年翻番已成定局,谁赚了钱?股东们当然是最大的受益者。其次便是炒股票和买基金的人,这些人生活在城市,是20%的人,他们掌握了80%的财富。而贫困的大多数,会否用粮食价格重申自己的权利,我们拭目以待。■ 工业品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