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植者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殳俏)
种植者一般都跟自己种的东西很有相似之处。某天我在某处遇到某认识的大厨,与一位皮肤粗糙、面孔红红、眼睛大大地天真地朝外鼓出的矮胖老人正坐在一起相谈,大厨过来打招呼后悄悄开玩笑:“根据他的外貌,猜猜他是种什么东西的大农户?”我脱口而出说是松露,因为他的模样实在太像上好的块菌了。大厨笑眯眯地对我的答案加以肯定,并拿来松露大户从法国带来的图画书两本,上面有大户全家酷似松露的全家福,还有他单人和一头猪依偎在一堆松露里的甜美笑容。不得不感叹有人说农产品如同农民的孩子,这句话实在有道理,又或者这句话也可能说反了,应该说农产品担任了奶妈的角色,滋润哺育了一代农户,使得那户人家世世代代生出来的孩子都些许有点像松露、或者鸡枞、或者龙虾。
有自豪的种植者,也有对自己种出来的东西不以为然的种植者,这当然跟最终的收获赚没赚到钱有关系,这点很值得让我国政府管农业的部门学习学习。虽然对自己的耕耘多多少少都有点自豪之情,但大多数中国农民还是常常觉得自家的孩子是贱养活的,一方面谦虚,一方面心虚,所以别人问起“你的玉米怎么样?”或是“你的猪肉好不好吃?”大多的回答是,“还行”或者“不值什么,来我们这儿放开肚子吃吧”。不像国外的葡萄种植户,或者养鸭专业户,必然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鼓励下,一口咬定自己的东西就是全世界最好的,“那一定是你所未见识过的最美的葡萄”,或者“如果鸭胸肉能结婚的话,你能找出任何一只配得上我们家鸭胸肉的非近亲鸭子吗?”即使你个人深入农庄参加农户家的私人品尝晚宴,骄傲的孩子爸或孩子妈也不会放肆自己的热情,把自己能拿出来的好东西都拿出来,洋洋洒洒做一大桌,并配上无限量豪饮,而是在上了无数道平淡无味的家常风味之后,才郑重地宣布,现在,我们的主角就要出场了,它是我的孩子,也当属今晚的璀璨明星。于是,一个精美无比的盆子被端上来,在席宾客人均分到三小薄片顶级黑松露,或是一小只味道绝美的生鲍,且每人也都获得一点点主人珍藏多年的好酒与之相配。如果你想要在吃完后以宾客内部价打包,想必会受到种植者很不情愿的白眼,要知道,他们想跟你谈的可是大生意!
有心情单纯的种植者,也有心情复杂的种植者,后者恐怕非种肉者莫属。比起前者十分愉悦的种植和培育的心情,种肉者更像是天使和魔鬼的结合。一位从业三四十年的鹅肝供应商说:“说实在的,我爱这些鹅,但我要违背自己的爱去培育它们,这让我觉得痛苦异常。可有时候我又告诉自己,这是让它们赢得人们对它们的尊敬的唯一路径,这真是令人觉得矛盾又残忍。”而很多从事牛肉生产的农户也表示,他们从小牛一出生开始所致力的就是“让它们舒服,让它们觉得世界是那样美好”,所有的啤酒谷物喂养、听音乐、做按摩,到了最末却是让它们成为人们盘中鲜嫩可口的牛排,“有时候自己觉得对它们撒了谎”。但也不乏一些“完全想通了”的种肉专业人士,比如日本最优秀的一位黑猪饲养专家——他花了50年时间研究人们能给予黑猪的最美好的生活,给它们广阔的天地散步、在饲料中掺入清酒、带领它们找寻富含多种矿物质的靠近千年古树根部的土壤来食用。为了最后一项得以实现,这位老人甚至买下了一整座布满千年古树的大山专门作为黑猪的养殖场。可他对待小猪最后成为人们的食物这一点毫不手软:“每一只黑猪的最光荣时刻,就是成为布满油花的鲜红猪肉躺在盘子里,等待达人的料理,还能有比这更体面、更有尊严的归宿吗?”■ 种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