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决战微视频时代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尚进 于萍 陈赛 黄燕 李孟苏 钟和晏 苗炜 朱步冲)

YouTube:决战微视频时代0

YouTube从一个独立视频分享网站变成了互联网上最大的电视频道。

最近美国总统中期大选,双方纷纷派出“狗仔队”,偷拍对手的龌龊行为,像开会时打瞌睡,用种族歧视性言语辱骂他人等等,然后将这些令人难堪的录像放在YouTube上大肆传播,互相拆台。有评论说,“这是第一场在YouTube上爆发的总统大选”。

虽然总统选举有时候跟老妈子吵架也差不多,但一个小小的视频网站,能有这样牵动人心向背的影响力,毕竟是可资骄傲的。不少人此时才感慨,一个月前Google以16.5亿美元收购YouTube,是一笔多么合算的生意。

YouTube是互联网的新传奇。从去年2月上线,在两年时间里,YouTube从一个独立视频分享网站变成了互联网上最大的电视频道——每天平均播出1亿个视频,上传7万个视频。

YouTube的流行,有它的社会心理基础。在这个浮躁的年代,人人都有成名欲望,当着全世界的面,做些出格的事情,打破日常的沉闷、琐碎与绝望。YouTube既然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和舞台,数以万计的人每天孜孜不倦地往YouTube上传自制视频,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每日津津有味欣赏这些自娱自乐毫无章法的视频,从醉醺醺的酒鬼到打盹的小婴儿,从鸡飞狗跳到猫狗大战,从新奥尔良飓风到巴格达战场,还有人坐在地下室里对着一个网络摄像头倾诉自己最尴尬的秘密。这些来自草根的视频与以往传统媒体上看到的内容大异其趣,也全然不顾商业世界的游戏规则,随意侵犯版权,践踏主流价值观。就像一个无政府主义的乌托邦,他们推举自己的明星,组建自己的社群,自己生产,自己传播,自己消费。

《时代》杂志也将2006年的“年度创新奖”慷慨赠予YouTube,因为“它改变了互联网传播的规则,创造了一种新方式,让成千上万人,以前所未见的规模,相互娱乐、教育、感受震撼”。按照《时代》杂志的解释,YouTube之所以有今天,是因为它恰好身处三种变革的漩涡中心。首先,技术门槛一再降低。数码摄像机的不断降价和越来越容易使用的视频软件,使普通人也能轻松制作视频。正所谓“100万只猴子加上100万台打字机,你能得到一部莎士比亚巨著。100万个人,100万台摄像机,再加上100万台电脑,你得到的是YouTube”。其二,MySpace,Wikipedia,Flickr和Digg等网站引发的Web2.0大潮,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内容的共创与分享。其三,YouTube刚好顺应了一场文化上的变革。自上而下的文化,消费者嗷嗷待哺的时代结束了,人们希望看到未经过滤的内容——伊拉克的真实影像,不是记者们用高级摄影机拍摄的,而是生活在那里或者死在那里的人记录的。这些视频也许并不精致华丽,却是绝对真实的。

YouTube的微视频文化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深入人心,甚至有人认为,它已经取代MTV频道,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时尚宗教。但对新主人Google来说,更重要的背景是,电视业正在迅速丧失自己的观众和广告,670亿美元的电视广告市场正待重新分配,YouTube如何在其中分得一杯羹?如何设计YouTube的商业模式?这些自娱自乐、毫无章法可言的微视频,能在多大程度上转化成商业价值?以YouTube的边缘气质,怎么才能与主流商业社会对接,既把流量转换成金钱,又不伤害“原著民”的感情?对于YouTube以及所有用户生产内容的媒体来说,这些问题都关乎生死,但目前为止,没有人有答案。

目前一个最可行的方法是为视频内容提供类似Adsense的关键字搜索。Google从8月份开始,已经在MTV网站进行这项实验,比如将MTV尼克儿童频道的节目链接到一个婴儿用品店的网站上,广告利润由网站、Google和MTV共享。但是,Adsense在视频的应用上有诸多的麻烦,传统电视广告商对网络视频并不信任,他们愿意把自己的Logo放在一群小屁孩玩电吉他的视频或者冲浪手被鲨鱼追杀的视频旁边吗?再者,万一猫粮厂商发现自己的广告链接上了“虐猫”的视频怎么办?

被Google收购之后,YouTube的用户仍然在增长,但在未来的网络视频市场,它面临着激烈竞争。过去的几个星期里,Google已经开始大量清理非法版权内容。好几家传统媒体公司,包括维亚康姆和日本的媒体机构都要求YouTube撤掉属于自己版权的内容。同时,美国几家大的电视网包括CBS、NBC都开通了自己的宽带视频服务。还有一些小对手在觊觎新的机会,一家叫Metacafe的视频网站认为,YouTube在两件事情上没做好,一是视频质量,二是激励机制。因此,他们将弥补这一缺陷,一来为上传原创内容的用户提供利润分成,另外召集1万名自愿者负责每天筛选网站上质量最高的视频,并加以特别奖励。■ youtubeYouTube时代决战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