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语文丢失的不仅是“体”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刘先进)
教材以及考试的示范作用非常明显,据笔者了解,教材改革从未止步:去年,金庸《天龙八部》“杀入”高中语文读本,刘翔的事迹也“跨入”上海教材;作文从命题到话题也一直在求新求变,虽有激烈争论,但很快尘埃落定。我们更该反思的是:除了这些,学校还能做些什么?
记得《素质教育在美国》中有一个例子:美国的课堂经常举行拼写擂台赛,方法是全班同学起立,老师给一单词,能拼写出来的站着,写不出的坐下出局。老师再给第二个单词,依此规则比下去,直到剩下最后一人,获得第一名。笔者曾担任代课老师,也尝试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一次上作文课,在讲如何写地球人遭遇外星人的故事时,给学生时间,然后为学生分组,让他们自由分配角色,情节自定,并现场扮演,结果课堂的气氛非常好,学生写出的作文生动有趣,想象力极为丰富。
可见,补好语文教育的“牢”,不仅要找回标准考试的“体”,还要塑造好“人”。 升学考试丢失语文
上一篇:
城市便民设施的“鸡肋”
下一篇:
大学从哪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