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第二高价股的诞生
作者:谢九(文 / 谢九)
新股獐子岛(002069)上市当日即成为第二高价股。9月28日,獐子岛以25元的发行价上市交易,当日涨幅超过148%,以62.11元收盘,股价仅次于第一高价股G小商品(600415)。
獐子岛是一家以海洋水产业为主的综合性渔业企业,以“打造中国渔业第一品牌,创建世界渔业百强企业”为经营目标,公司主要生产基地位于大连市长海县獐子岛及其附近海域。2003年至2005年,公司每年净利润的增长幅度均超过100%,2003年净利润为3544万元,2004年为7228万元,2005年达到1.5亿元,正是这样的高速增长,使得獐子岛上市即受到投资者热捧,成为第二高价股。
獐子岛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海珍品底播增殖养殖企业(按照海产品的养殖方式不同,大致可分为底播增殖、浮筏养殖和围堰养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海产品的市场需求也逐渐旺盛,与此同时,随着海洋捕捞资源的衰竭,养殖海产品在市场供应方面的替代作用也日渐重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獐子岛作为国内最大的海珍品养殖企业之一,最近几年保持100%的增长速度也不足为怪。
除了海珍品的市场大环境向好,公司自身的经营优势也较为明显。公司的生产基地獐子岛海域水温适宜,没有任何污染,根据国家海洋局2006年1月发布的《中国海洋环境公报》,獐子岛海域被认定为“国家清洁海域”。对于海产品而言,海水的品质和养殖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随着海洋污染的蔓延,我国很多海域已缺乏适宜海珍品生长的清洁条件,对优质海域资源的争夺将成为海水养殖行业竞争的重要特征。目前公司已经确权的养殖海域面积为65.63万亩(4.375万公顷),水域面积广阔,占全国2002年已查明的渔业用海面积163.5万公顷的2.676%。
獐子岛的主要产品为虾夷扇贝、海参和鲍鱼,三种主要产品在国内都处于领先位置,其中虾夷扇贝和鲍鱼的底播增殖面积和产量居全国首位,2005年,獐子岛的底播虾夷扇贝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为42.28%,底播鲍鱼为16.4%,底播海参的市场份额为18.3%。
虾夷扇贝在国内只有大连和山东海域可以养殖,大连主要集中在公司养殖基地所在的长海县,山东主要集中在烟台所属的长岛县。目前虾夷扇贝养殖主要是渔民个体养殖形式,能与公司形成竞争的大型企业很少。除了獐子岛之外,国内生产虾夷扇贝较大的企业还有大连益达水产有限公司和大连兴海山水产有限公司,二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67%和1.25%,和獐子岛的市场地位相去甚远。2005年,公司的虾夷扇贝产量为13341吨,占全国虾夷扇贝产量的11.14%,占全国底播虾夷扇贝产量42.28%。
在公司的另一主导产品海参养殖上,国内开展大规模底播增殖的企业不多,虾池养殖比较普遍,多为小规模个体生产。獐子岛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大连棒棰岛海产企业集团,其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5%,其次为大连晓芹食品有限公司,市场占有率为8%,獐子岛在海参上面的市场优势不如虾夷扇贝,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2%。在鲍鱼市场,国内的鲜活鲍鱼品种主要包括皱纹盘鲍和杂色鲍,獐子岛的产品为前者。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为山东寻山水产集团和山东新兴公司,二者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6%,獐子岛的市场占有率为3%。
公司虾夷扇贝、刺参和皱纹盘鲍现有年生产能力分别为1.5万吨、500吨和170吨。此次发行的募股资金将投向大连獐子岛海珍品底播增殖产业化基地项目,预计新增虾夷扇贝产能1.6万吨,刺参330吨,项目投产后公司产能将大幅提升。当然,产量的提升并不意味着销量的同步提升。
对于高速增长的公司,市场从来不吝给予高溢价的估值,獐子岛在国庆最后一个交易日收于62.99元,动态市盈率已经接近40倍,远远高于同类公司好当家(600467)。獐子岛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并不意味着未来的发展速度,对于海产品养殖企业,能够获取多大的海域资源将直接决定未来的发展空间。獐子岛目前已经确权的海域使用权为65.63万亩,其中规划用于底播增殖的面积为64.89万亩,截至2005年底,底播存量养殖规模为35.75万亩。在没有新增海域面积的情况下,公司显然难以持续过去几年内100%的高增长速度。
公司显然也认识到了这种局面,提出的应对措施是,继续申请獐子岛周边的可用海域,目前,獐子岛周边海域尚未确权但已纳入长海县养殖用海规划的可用海域约为40万亩。其次,走出獐子岛和长海县,通过购并、租赁、联营等多种方式,取得其他地区的养殖用海。公司未来能够获得的海域资源面积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这只第二高价股在高位上持续的时间长短。■ 高价股诞生三农獐子虾夷扇贝畜牧业獐子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