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俊晖“假球”风波
作者:李翊(文 / 李翊)
风波始末
7月18日比赛结束之后4天,深圳《晶报》记者张明俊以《丁俊晖深圳消极比赛?》为题,将台协秘书长唐凤翔对丁俊晖的批评公之于众。唐指责丁打了一场“货真价实的假球”,说他“罔顾国家利益”。
10天后,当时已身在英国的丁俊晖在新浪网的博客中明确回应:“我绝对不会打假球”,但他也承认“当时的状态不好,情绪有些波动”。对饱受指责的“主动认输”,丁俊晖解释,在打绿球失误后,“别的几颗彩球都在本来的位置上,即使水平再一般的球手都能完成清台,更何况对手当时状态不错”。因此,“我就把袋里的球拿了出来,主动认输,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也能让自己集中精力准备打好下一局”。
和丁俊晖的解释如出一辙,经纪人张萌表示,“那场比赛小晖的状态确实不好”,“当时小晖还在感冒”。从7月上旬始,张萌几乎天天陪着丁俊晖打表演赛,拍广告,参加商业活动,“我们7月9日去的泰国,两场比赛打完后,小晖先回了上海”。由于飞机航班紧缺,第二场就输给对手的丁俊晖直到7月14日才飞回上海,“也只有那两天,他才能定时练一下球,然后游泳。但也是那两天,他就感冒了”。7月17日晚21点,仍然感冒的丁俊晖飞到深圳,准备次日开始的红牛杯亚洲斯诺克公开赛。
这次由红牛赞助的亚洲斯诺克公开赛分团体和个人两项。由于是亚运会前最后一次台球界“练兵”,台协非常重视。按事前约定,丁俊晖并不参加个人赛,团体赛也只打和香港队的一场。但由于傅家俊缺席,丁俊晖的对手变成了相对较弱的区志伟。
( 2005年4月3日,中国斯诺克台球公开赛决赛在北京海淀体育馆举行,丁俊晖击败亨德利,夺得冠军 )
丁俊晖输球的第二天,媒体并未对此过多关注。张明俊在第一时间的报道中,也只是以“来了,输了,走了”作为导语。但与此同时,张也感到外界的不满乃至质疑在增加,“深圳的节奏快,很少有人愿意花两三百块钱去看一场从晚上19点延续到21点的台球比赛。绝大多数人都是冲着丁俊晖去的,但比赛结束后,大家都很失望”。
按照张明俊在自己博客中的描述,7月21日下午,台协秘书长唐凤翔通过红牛集团的黄双燕约见他,批评了丁俊晖的“假球”表现和“择全英而弃亚运”的言论。
面对媒体和公众,丁俊晖的经纪公司众晖体育表示:“丁俊晖的表现历来有目共睹,他只是状态不好、情绪不佳,但绝对不是打假球。”丁俊晖的父亲丁文钧更是向外界澄清:“小晖从小就争强好胜,每次输球他都很伤心,他怎么可能打假球呢?”事隔半个多月,台协秘书长唐凤翔在接受采访时否认了“假球”说。他说:“当时我在另一个赛场,没有亲眼看比赛全过程,只是听到很多球迷观众的不满反应。我确实比较火,但我并没说小丁打‘假球’,只能说他表现不认真。”唐凤翔认为,“输赢无所谓,但态度很重要。”
丁俊晖的前任经纪人任浩江认为,所谓“假球”应该指的是预先设计好了比赛输球过程,然后在比赛中表演出来。“所以,如果真正打假球,一般人是很难看出来的。”任浩江认为,小晖那段时间正处于赛季前的调整期,状态起伏是很正常的,况且比赛当天,区志伟确实表现得比丁俊晖好。至于丁俊晖的“认输”行为,他认为,有时候是一种战术,舍卒保车,养好精神打下一局。在国内和国外台球圈不乏先例。他以今年的体育大会为例,“蔡剑忠、曹凯胜都放弃了比赛,蔡剑忠和队友李远打8强后4名,蔡打了两局,就以身体不舒服放弃了。曹凯胜跟梁文博争3、4名,曹以牙疼为由,也是打了两局不打了。为什么他们认输就没有人说呢?”
而唐凤翔的恼火也正因为事件当事人是丁俊晖。据接近丁家和唐凤翔双方的人士透露,丁俊晖十二三岁时,唐凤翔就带领包括丁俊晖在内的一批优秀苗子,和国内俱乐部进行巡回对抗赛。当时,唐凤翔对小球员的训练要求就非常严格,丁俊晖对台球运动的痴迷和忘我也深得唐凤翔欣赏。一次在埃及举行的国际比赛中,丁俊晖在严重腹泻的情况下,凭借顽强意志坚持比赛,竟然在连续上厕所的同时,在半决赛以4∶0大胜对手。联想当年的顽强,对比如今的“消极比赛”,唐凤翔现在的批评也许应该能理解并被接受。
事实上,唐凤翔对丁俊晖的严格要求并不止于此。在丁俊晖自传《一杆到顶》中记述了这样一件趣事:有一次,丁俊晖染了一头黄发去参加全国排名赛。父亲丁文钧并未阻拦他个人发型的标新立异,倒是唐凤翔发现后立即找他谈话:“小晖,你现在可是中国台球选手的代表,头发弄成这个样子,怎么做代表?”慑于唐老师的威严,丁俊晖在比赛前把头发染回黑色。
全英赛与亚运会的“利义之辩”
比“假球”更能激起群体反应的是丁俊晖对英国锦标赛和亚运会的个人抉择。张明俊指责丁俊晖的这番言论是“极不负责任的”,“任何一个再有名气的职业运动员,都不会藐视国家的利益”。在BBS论坛上,全英赛和亚运会究竟孰轻孰重的问题,也成为了争论的焦点,甚至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对于台球这个项目,究竟是参加全英赛,还是参加亚运会,更能体现爱国主义精神?
“全英赛”(UK)是职业斯诺克比赛中历史最悠久的赛事之一,自1977年迄今已经成功举办29届,被公认为世界第二大斯诺克赛事,仅次于世界锦标赛。今年全英赛将于12月4日到17日举行,而亚运会台球赛也将于12月4日到11日举行,赛程冲突几乎无可避免,届时将成为丁俊晖的一道难题。
在唐凤翔看来,这个问题过于简单。“丁俊晖不参加亚运会,全国人民都不答应!”在中国台协公布亚运参赛名单之前,唐曾说过这样一句类似调侃的话。
现年66岁的唐凤翔的运动员生涯在吉林省足球队度过,退役后进入国家体委球类司工作,亲手将我国棒球、垒球这些基础薄弱的项目带入国际一流水平强队之列。自1991年分管台球项目至今,他在台协秘书长位置上已经工作了15年。尽管主管的是台球这样一个非奥运项目,并且经历了去年小球中心奥运项目和非奥运项目的分家,但唐凤翔的背景和经历让他更信任举国体制的力量。
据粗略统计,新浪网第一时间转载的两篇报道后附有1957条留言评论,至少六成以上是支持丁俊晖选全英、弃亚运。不少网友强调,丁俊晖属于“自费培养”,“凭什么一定要参加亚运会?”也有网友认为,台球项目,“亚运会层次太低,参加全英赛更具影响力”。
对于网上支持丁俊晖参加全英赛的倾向,体育文化学者易剑东教授认为,一方面是因为亚运会的日渐式微,使其在整体战略中的地位逐步降低,另一方面是台球项目的非奥属性,使传统意义上“奥运争金、为国争光”的色彩有所淡化。易剑东个人“理解甚至可以说是支持”丁俊晖的选择。在他看来,就斯诺克这个项目而言,英国锦标赛无论是影响力、知名度、竞技价值等等,综合价值指数要远超亚运会。
据台球圈内人士分析,英国锦标赛还没有出现过卫冕冠军退出的先例,“如果丁俊晖退出,不排除国际台联对他进行处罚的可能”。众晖公司提供的资料则显示,一旦丁俊晖卫冕英国锦标赛,他的排名很有可能在现有基础上冲进前十;如果丁俊晖退出,他的直接经济损失在30万英镑左右。事实上,台协也并不希望出现这样的局面。目前,中国台协正和包括亚台联在内的各有关方面积极协商,尽力协调赛程。因为不仅是丁俊晖遭遇赛程问题,包括香港地区的傅家俊、泰国瓦塔纳在内的多名亚洲球手都面临这一问题。
“4年前的亚运会在9、10月份举行,没有和国际大赛冲突,这次亚运会调整到12月,和英国锦标赛就撞车了。”据了解,傅家俊4年前也是放弃了某项重要的国际比赛,而代表香港地区出战亚运会。后来,他在接受国内知名台球网站MY147采访时还强调:“地区荣誉高于个人利益!”这一回答被台球圈内人士认为是“非常职业”。任浩江表示:“在国外是不存在这一矛盾的,选择权80%在运动员自己手上。”
世界冠军的“机会成本”
深圳风波之后,国家小球中心台球项目主管张晓冬在接受当地报纸采访时,表达了这样的看法:希望外界不要过分地渲染小晖的个人成长经历,而忽视了其中国家的培养和台协的作用。“种子毕竟离不开土壤和阳光。”张晓冬说。
唐凤翔说:“在丁俊晖的成长过程中,台协确实没有投钱,因为台协没钱可投。但是台协给了丁俊晖那么多的比赛机会,帮助联系了那么多的赞助商,这些机会又值多少钱呢?”
据有关人士透露,在丁俊晖2002年去英国前,丁文钧经常找台协的人沟通,希望他们多给小丁比赛机会。“按照当时的国内比赛规则,年龄不满15岁,就无法参加正式比赛。这个门槛对当时年纪尚小的丁俊晖来说很尴尬。”唐凤翔说,可以说正因为丁俊晖,台协随后废除了这一条例,对参赛运动员年龄的下限不做设置,丁俊晖等一批小球员由此也获得了更多比赛机会,“2002年是丁俊晖个人运动生涯中最关键的一年,他先后代表中国参加了亚洲锦标赛、世青赛、亚洲青少年赛和当年的亚运会并都获得了冠军,事实上当时他在国内的排名和成绩并不算最好的,但出于培养年轻运动员的目的,有限的参赛名额台协都给予了年仅15岁的丁俊晖”。这就是国家对这样一个运动员所做的投入。
如果把丁俊晖比作一家股份公司,那么当初丁家的投入和台协给予的机会如何“分成”呢?丁家的有形投入相对容易计算,据今年5月出版的《新体育》杂志报道,包括训练器材、比赛经费、教练的报酬、全家生活费等在内,丁文钧大致估算已花费7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台协提供的“机会成本”又如何作价呢?
在易剑东看来,在中国现行体育体制下,“管理中心和项目协会掌握着比赛机会的资源,他们如何分配这些资源,就很难用具体的金钱来做价格衡量”。
易剑东认为:“虽然运动员是靠家庭投资培养出来,参赛机会却是国家提供的,这就可能面临政府体育部门和民间私营体育投资争夺利益和空间的问题。”在去年丁俊晖持外卡夺取中国公开赛冠军后,易就敏锐察觉到了这种可能面临的尴尬,因此他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命题:如果丁俊晖拿到了3万元冠军奖金,相关各方将如何分配。
按照易剑东的分析,目前至少有5种利益代表集中在丁俊晖身上:除了上文已经涉及的丁家个体投资和台球协会给予的“机会成本”外,还有地方政府、随后进入的投资商、经纪人以及球迷和媒体依据各自价值利益取向对丁俊晖形象的重塑。
今年第三届体育大会之前,四省市共同争夺丁俊晖的参赛权,最终丁俊晖不得不创纪录地“一仆二主”:为注册地北京打团体比赛,替出生地江苏出战个人赛。
丁俊晖身上的利益纠缠还集中体现在比赛空间的分配问题上。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深圳风波前,丁俊晖其实已经决定不参加那次比赛,但最后关头,有关各方竭力劝说丁家和经纪公司,表示无论如何要参加比赛,打几场都没关系。最终,丁俊晖还是打了这场也许他本不愿打的比赛。
深圳事件后,众晖公司总经理陆浩曾经向不少媒体感慨:“丁俊晖已经不是以前的小晖了!”在连续夺取中国公开赛、英国锦标赛冠军后,丁俊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台球运动的标志。
现实却是尴尬的。唐凤翔说:“由于是非奥项目,国家没有一分钱投资,台球发展经费一直倚重于赞助商。丁俊晖两夺冠军后,台协原本期望能借此带动项目的整体发展,但赞助商都想把钱花在最具传播效果的丁俊晖身上。以前依靠赞助商的赞助,台协每年能在全国搞4至6站比赛,丁俊晖成名后,赞助商以‘有没有丁俊晖参加’作为赞助条件,反而制约了台协获得经费。”“就像田径项目里,刘翔被称为‘救市主’,一个优秀运动员有义务承担起推动国家体育项目发展的责任。对于成名前获得过社会各界帮助的丁俊晖,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道德上,都应该从大局利益出发。”唐凤翔也颇为理解地指出,“台协并没有要求国内的比赛丁俊晖都要参加,像从今年8月份开始到明年的3月份是丁俊晖职业比赛阶段,我们不会以任何比赛和活动打扰他。但在休赛阶段,也不可能全部国内比赛都不参加吧?”
据悉,深圳事件之后,台球协会和众晖公司已经深入接触,并将于近期举行进一步商谈。双方都希望,能以尽量合理和固定的方式,确定丁俊晖今后参加比赛的标准和相关利益分配。事实上,在利益共赢方面,代表丁家利益的众晖公司和台球协会已经走在合作开发的道路上,他们携手中央电视台于今年9月推出中国斯诺克挑战赛,由丁俊晖挑战世界一号球手亨德利,其背后的基本构架就是合作开发、利益共享。■ 假球风波易剑东台球北京体育大学斯诺克丁俊晖亚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