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的就是心跳——当代油画拍卖

作者:曾焱

(文 / 曾焱)

玩的就是心跳——当代油画拍卖0( 刘小东作品《私房》 )

“油画是艺术品市场的特例,厚积薄发。人们只看到它现在的热闹,不知道有人1994年用2000元买的画,到2004年曾经还是2000元。这可是整整10年。”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总经理董国强感叹收藏就是用时间来换空间,投资的人如果想短进短出赚大钱,还是慎重为好。

2005年上半年董国强还没有涉足拍卖行业,他当时作为资深藏家接受收藏网记者采访,谈到油画市场他说肯定要涨,至于涨到什么程度说不好,“现在的涨幅超出我的想象。也超出了所有人想象”。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的油画专场总成交额都过了亿元,嘉德油画场还首次超过中国书画近现代的总成交额。北京翰海投放208件油画,总成交额9800多万元,竟然比投放了592件的中国书画近现代场高出一倍多。1997年10月,曾梵志的《面具》(1997)在嘉德首次上拍,估价仅8万~10万元仍然流拍了。到2000年嘉德春拍,他的画《飞了》成交价不过12.1万元,这也是当时油画的普遍价格。2006年6月,《跳水——自由的空间》在北京保利以165万元成交,《面具》(2000)在北京华辰更是拍到275万元。

嘉德副总经理寇勤认为市场喷发十分正常,“10个人参与和100个人参与,市场效果肯定不一样。10个千万富翁进场和10个亿万富翁进场也不一样。从拍品质量、买家群体来看,现在确实是油画最好的时期”。嘉德是最早开油画拍卖专场并始终坚持下来的,1994年到2001年算是试探阶段,回忆当时情形寇勤说也不像别人说得那么惨淡,只是感觉需要坚持,但坚持的过程要多长公司高层谁心里都没底。第一场拍卖单幅成交普遍在8万~10万元,一场油画的总成交额比不上一张齐白石。嘉德得出结论:油画是在拍卖盘面上的平行移动,征集拍品不困难,难的是培育买方市场,越是市场不成熟越不能保守,要做提前量。在第二个阶段也就是2002年以后,嘉德开始加大拍品投放量,在2003年看到了效果,成交额突破千万,这才有2004年多个拍卖公司的跟进,油画市场苏醒。

谁在买?

北京保利油画部经理常天鹄把他的客户分成三类:纯粹的消费者,买了就没打算再出手,据他的统计这部分连2%都达不到;投资型,走长线,至少5年以上才会放;剩下就是短线投机,而目前这是主体部分。“你会看到同一张画在拍卖场上频繁出现,上半年香港,下半年内地,每倒手一次至少价格翻番。”当代艺术热到了什么程度?常天鹄打了个比方:如果中国有100个画廊,至少90个在做当代艺术。所以对于当代艺术的二级市场,画廊的介入程度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北京保利去年成立,正是油画市场走好的时候。至今做了两次大拍,油画第一场投放量为181件,成交率91.16%,当时没有分板块,当代部分大概40多件。2006年春拍投放量是277件,“当代先锋”被作为单独板块和具象写实、历史主题、前辈师承等并列了,而这个板块最终是全场成交率最高部分。

玩的就是心跳——当代油画拍卖1( 艾轩作品《二月的午后》 )

怎么界定“当代艺术”是拍卖行很游移的地方。2006年3月,记者曾在纽约采访“亚洲当代艺术”专场的策划执行人、中国当代艺术部主管张晓明,她透露这个问题在讨论多次后,他们还是以时间为界面将它定义在两个层面:中国内地当代艺术指1976年以后作品,而海外艺术家作品则按照西方艺术史的划分,以二战为界限。常天鹄认为当代艺术一定是带观念的先锋创作,而且对市场来说,应该是已经被国际市场承认的一批画家的作品。雅昌艺术网总经理蒋伟则反对把当代艺术界定在先锋,他认为能够代表当下中国人的生活状态的作品就是当代艺术。匡时拍卖的总经理董国强也认为,当代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它是有思想的作品。“刘小东、曾梵志为什么很快能被人接受?因为我们这代人经历是相似的,作品表达的内容实际上就是我们心里想说的话。就像崔健的歌。”

当代艺术市场的主力真的只有炒家吗?没有这么悲观。不少业内人认为,国际资金和新生收藏人群还是比较健康的两笔注入。油画板块有今天的空间并不偶然,它一开始就在国际环境中形成,所以容易进入比较规范的国际艺术品运作机制。几大拍卖公司都观察到,2004年以后油画市场的增量资金主要来自境外,投入方向就是当代板块。保利春拍20%的“当代先锋”作品都被国外资金买走了,这个比例在匡时达到了60%。必须承认,纽约苏富比今年3月的那场“亚洲当代艺术”专场起到了很大作用,4月热度从纽约传回亚洲,香港苏富比春拍的“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专场总成交额达到1.3亿港元,多个画家创下各自的价格纪录。国内买家对于当代油画这块本来还在犹豫中,但纽约苏富比、香港的佳士得和苏富比三场拍卖一下来,他们的决心也就下了。在这一点上,北京翰海的油画总监李亚俐觉得内地和台湾曾经的市场轨迹有很多相似之处。2002年移居上海前,李亚俐在台湾是经营当代艺术的第一代画廊主人。“台湾当代艺术投资的高峰期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一直持续到90年代末期。最初买家群体是中小企业老板,那个时期油画交易额最大的部分是老一辈画家作品比如台湾的廖继春,内地的徐悲鸿、刘海粟,回报率在三五年内就高达100倍,这种爆发速度和现在内地油画市场是一样的。但到了高峰后期,高科技产业创造出来的财富族群成为主力资金,科技新贵使得市场更加成熟,而他们的收藏资金开始转向内地当代油画,比如写实画派。”李亚俐说,台湾市场也一直以香港来作参照体系,深受佳士得等大拍卖公司成交纪录的影响,并且很互动。“所以陈逸飞是最早被台湾买家接受的,因为他的画在香港卖得好。然后是王沂东、艾轩,还有四川画派的罗中立、何多苓、庞茂琨等人。”

玩的就是心跳——当代油画拍卖2( 王广义 《劳力士》(2003年作) 416.368万元人民币 2006年5月28日香港佳士得成交 )

华辰拍卖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甘学军认为本土新出现的投资人群将在未来搭起油画市场的骨架,他们大多是60年代和70年代生人,海归,国际商务活动的参与者。资讯获取渠道的开放性使这个人群对外部环境敏感,对自己的品位自信,并且有持久收藏愿望。“他们和国际藏家一样,带给油画市场国际化的鉴赏标准和收藏理念。写实在港台,当代在欧美,而现在我们讲市场,一定是国际化的市场,所以拍品格局也要调整。目前华辰油画场的结构大概是三七开,以后我认为是四六开,而最终对开将是比较合理的。”

谁做市?

玩的就是心跳——当代油画拍卖3( 陈丹青 《情人》(1986年作) 440万元人民币 2006年4月29日中诚信成交 )

北京保利油画部经理常天鹄说,据他所知国外资金还有进一步做内地市场的计划。如果进入资金有足够的实力,做市场就是正常的,无需多虑。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日本藏家曾经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力捧凡·高画作,20年里注入几百亿美元,单幅价格从5000万美元迅速涨到8000万美元,现在也没有跌落。“在当代艺术这个板块,我还没有发现特别高端的大藏家。等那些有实力的纯消费者出现了,当代艺术市场也就真正起来了。”

拍卖公司和画廊、画家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链条?正常状态是:在画廊里买不到的东西,才到拍卖行来买。打个比方,画家每年创作十几幅作品,给画廊10幅,博物馆收藏2幅,给大藏家3幅,最后留出2张精品送到拍卖行。而拍卖行要做的事情很明了,“好卖的把它卖好,不好卖的把它淘汰掉”。

玩的就是心跳——当代油画拍卖4( 陈逸飞 《晨曦中的水乡》(1988年作) 617万元人民币 2005年12月6日在保利上海成交 )

以北京翰海油画总监李亚俐的感受,画廊一级市场和拍卖二级市场的主顾是不同的两类群体,逛一级市场的人大多个性化,对数字不太敏感。二级市场的主体人群则追求流通和换手。“有人说做拍卖,东西好卖就好了。但我认为拍卖行业应该主动刺激流通市场的活力。在商业背后我们应该能呈现地区文化的完整面相。”说到现在对油画做市的各种议论,李亚俐观点很明确:“拍卖行业追求的就是爆发。各种资本纷纷进入艺术品市场,这有什么不对吗?艺术品拍卖就是在艺术和资本之间画上等号。买家里面如果没有做投机的人也不正常。拍卖是公开的平台,投机如果能给市场带来爆发力,我们不排斥。”有泡沫怎么办?各个领域都一样,有投机就会有泡沫,但艺术市场的盘整最终会归属到艺术价值的肯定。“如果泡沫破裂了,正常表现会是:20个画家,会有15个价格下落,但5个顶级的画家作品仍然能成功换手,维持高价位。”

“大家现在从纽约、香港几场当代艺术拍卖看下来,那么多高价成交让人有受宠若惊的感觉。我觉得还得再看三四场,才能看到真正的明星。”但李亚俐也承认,国际上形成的趋势和潮流往往是不可挡的,纽约苏富比3月的那场拍卖对内地市场影响很大,至少大家都发现拍卖不是自己关起门来玩的游戏了,必须看别人怎么玩。

玩的就是心跳——当代油画拍卖5( 岳敏君 《轰轰》(1993年作) 511.3万元人民币 2005年11月27日香港佳士得成交 )

中央美院第四油画室教授、嘉德油画艺术总监刘刚虽然看到一片热闹景象,但仍然认为中国油画还没有形成市场,停留在一种现象。“艺术品市场不是单一的,应该有层次,分布着不同的收藏者,而不仅仅是形成投资风潮。”在他看来,投资和收藏应该建立在一定的专业观点上,否则就会不坚定。作为成熟的收藏者,不能只看拍卖场上的成交纪录,他必须具备坚定的鉴赏力,和画面对话,了解艺术家,和外部环境保持关联,这样才不会对市场有猜测。如果10个收藏油画的人里面有8个人是坚定的,那它就形成市场。否则就不是,只能说是现象。

刘刚介绍,在西方一幅画从没有市场价值到产生市场价值,是按照商品规律来进行的:先入本地小画廊,如果市场好,再进到有影响力的国际性画廊,这时候就会有好的经纪人找上门来,帮助画家在大型国际艺术博览会露面,再进入博物馆的收藏视野。到这种时候,拍卖行才会来关注他和他的作品。而在中国,这个链条完全被逆转了,画家在拍卖行卖出了好价钱,才有画廊代理他的作品。这样做的结果是难以形成正常价格体系,画廊能将一个人的画价在一个星期之内从5万涨到10万元。

玩的就是心跳——当代油画拍卖6( 艾轩 《鸽子飞离分水岭》(2002年作) 487.6万元人民币 2006年5月28日香港佳士得成交 )

谁怕跌?

雅昌网总经理蒋伟说他今年春拍看了几场油画,总体质量感觉不如去年。藏家在观望市场趋势,真正好的东西不会轻易拿出来,而那些平庸作品趁势出笼赚一把。“市场需要‘坚定’,把不坚定的人扔掉,才能培育出真正的藏家市场。我还是呼吁给这块市场注入文化观念,艺术品市场毕竟不同于股票、房产,它有自己的定位,把艺术品当成股票那样炒进炒出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就说当代艺术,我们一定要有把它放在国际大环境下,看到它是中国和世界的对话。”

玩的就是心跳——当代油画拍卖7( 王沂东 《深山里的太阳》(2005年作) 506万元人民币 2005年11月4日中国嘉德成交 )

无数的声音在担忧油画市场重蹈近现代覆辙,但匡时总经理董国强认为和中国绘画近现代板块相比,油画市场本身有肌体调节的先天优势,即量的受限制。不负责任过量投放是中国绘画市场最严重的顽疾之一,“相对而言,油画可以部分忽略人的诚信问题,因为它的创作受到画家自己体力和脑力的局限,不可能大批量生产,量的限制会让市场比较健康”。和嘉德油画部艺术总监刘刚一样,董国强也看重用学术观念来引导市场。“收藏中国绘画,更多碰到真伪问题,行家说了算;而油画主要在于艺术价值判断,所以学者、专家的意见会高于行家。最终在市场能立住的,还是那些在美术史上站得住脚的。”■

新入市“标本”——李晔

玩的就是心跳——当代油画拍卖8( 杨飞云 《那时我们正年轻》(1991年作) 385万元人民币 2006年5月14日北京荣宝成交杨飞云 )

李晔属于标准的白领:毕业于中国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专业,在跨国公司工作5年,到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拿到MBA学位,2001年回国后一直在大型跨国制药公司做政府事务。她原来打发空闲时间的爱好也符合人们对白领的描述:看话剧和听音乐。但从2005年春天开始,李晔有了新寄托:从媒体的热闹吆喝中,她发现了收藏和拍卖里的那点意思。她先是试着接触瓷器和中国画,不过以最快的速度知难而退,“入门太漫长了,没有10年时间根本把不住那些细枝末节的感觉”。把艺术品市场的门类大致观察一遍后,李晔决定看看她感觉专业积累要求不多现在又比较热的油画。

“第一次去看拍卖大概在去年五六月,是一家小公司的油画专场。然后又去了798工厂那些画廊。记得有张陈丹青画的人物肖像,标价11万元,当时觉得真贵。结果半年后就看到他的东西在拍卖会上百万元成交,那种惊讶!”没过多久,李晔从网上搜到了雅昌艺术网,又受了刺激,“那么多Index,中国画、油画,板块、个人,我一看这不就是股票吗?”她觉得找到熟悉的感觉了,开始鼓动身边朋友一起收藏油画,试试投资的深浅。在北京翰海的2005年秋拍上,李晔第一次下场举牌竞价,目标是青年画家章剑“后海系列”里的一幅:“估价2万元左右,最后在11万元上成交。我真心喜欢那幅画,是我从小就熟悉的画面,可第一次参加拍卖心里没底气,手一软,没能举得下来。”但李晔从此停不下来了,开始以MBA专业人士的精神对待油画市场。她把自己定位在“个人欣赏+投资”,“以前我的投资项目都没有什么审美乐趣可言,而现在我乐在其中”。李晔为收藏油画投入的时间和热情基本分配在三个板块:

恶补美术史。英文好,能直接阅读国外媒体对当代艺术市场的最新报道,看西方现代和当代美术史的原版书。“这是我的优势。看完以后我就发现,所有该出现的流派风格基本上都出现过了,再看当代油画我就有了参照坐标。”空闲的时候她不逛商场了,开车奔宋庄或者798厂区,大大小小的画展都不错过。“看了鸡下的蛋,还想认识下蛋的鸡。”她渴望和画家直接交流,方式非常直接:谁也不认识,但凡有了喜欢的,找到联系电话就直接打过去,居然很少被拒绝。今年4月北京有名的红门画廊举办新水墨画家朱伟的个展,李晔去了,看完觉得很对自己心思,径直就奔画家本人去了:“我不懂画,但我喜欢你的画。”她还干过比较疯狂的一件事:2005年12月,她利用周日一天买张往返机票飞到成都,就为见画家何多苓一面。她是揣着现金去的,想买画,最终没买到但还是很高兴。李晔选画现在听自己的:参考雅昌网上的拍卖历史纪录——判断某一类画的价值空间——自己是否喜欢这个画家的艺术风格。“我是学市场的,自然担心价格过于高涨会带来泡沫,所以炒得太野的画我不会去收藏。”她选不跟风的画家,这种判断来自于多年做药的体验。“碰到定价问题的时候,我需要向政府部门陈述研发药和仿制药之间的区别。也许10年才能出来一种新药,可能投资数亿美元,但一旦成功专利期就会有20年。”

李晔现在有了一个微型油画“基金”。四五个朋友,各凑几万块钱交给她统筹,买了好画大家轮流挂家里欣赏,卖画赚了钱就分红。“以前我以为特有钱的人才能玩这个,但现在觉得最重要的是眼光。我们这帮朋友经历都相差不多,有空一起赏赏画聊聊天,这也算是中产阶级生活的标志吧。当然一定会谈到钱,谈投资回报和利润空间,但在这些后面还有别的更丰厚的东西。”

李晔说她新手上路一年,精神上得到的乐趣不说,光用数字体现的收益也很令她开心:她买下的一幅画,市场价格已经从1万元涨到了7万元。■ 董国强画廊画家拍卖李晔油画肖像中国嘉德拍卖心跳油画油画人物当代艺术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