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级导演一朵朵

作者:马戎戎

(文 / 马戎戎)

B级导演一朵朵0( 6月27日,宁浩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疯狂的石头》首映活动 )

提前半小时入场,还能找得到座位坐;提前10分钟,连台阶上都坐满了人。在上海、在长沙、在北京,在MV圈里小有名气的宁浩导演的新电影《疯狂的石头》的每一场首映,得到的基本上是郭德纲的待遇。

《疯狂的石头》是一部适合在电影院小厅放映的好玩小片。观众很容易从中找出麦当娜老公盖·里奇的成名作《两枝大烟枪》和《偷拐抢骗》的痕迹:一个濒临倒闭的工艺美术厂无意中发现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委派厂里的保卫科长严加看护,同时,另一伙本地小蟊贼和来自香港的国际大盗也看上了这块翡翠。三伙人斗智斗勇地搅在一起,结局则谁都意想不到。

尽管和盖·里奇电影一样,《疯狂的石头》带着一种朋克摇滚般“浑不吝”的气息,摇滚风格的配乐让观众的情感释放得非常彻底,甚至导演本人的经历和盖·里奇都不无相似之处:青春期时想做个街头混混,未果;青春期后爱上电影,却得不到拍摄胶片的机会,只能从MV开始练手,反而成就了一种另类风格。但《疯狂的石头》绝对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本土电影,那些细节是只有中国观众才能心领神会的:过江缆车内一农民拉开易拉罐,旁边有人惊呼:你中奖了;国际大盗麦克以“碟中谍”造型从天花板降落盗取翡翠,却因为买了假冒伪劣的绳子而只能像个蜘蛛一样转来转去;本地蟊贼效仿《刺激1995》中的安迪通过下水道逃生,却因为井盖被车轮压住而被困在了下水道里……对当下中国社会“农转非”中的人和事的敏锐捕捉和辛辣讽刺带来的效果不亚于郭德纲的段子。

如果是在美国、或者在欧洲,《疯狂的石头》不会引起多大关注。多线索纠集的剧作结构和小广角、MTV式剪接手段、“笨贼一箩筐”式的黑帮笑料、现实和闪回掺杂的叙事形式在1973年由《骗中骗》开创,90年代已经由昆汀·塔伦蒂诺和盖·里奇发展完善,国际上现在流行的是返璞归真,中国导演到2006年才交上像样习作并不值得炫耀。但是就像宁浩所说的,对中国观众,这一切还都是新鲜的——在被《无极》、《英雄》这样的大而无当的“满汉全席”式电影彻底弄伤了胃口之后,一家地道的四川小馆子显然更为讨好。

如果不出意外,再过两个月,我们应该可以看到另一部中国版《天使爱美丽》。台湾女导演李芸婵导演的《人鱼朵朵》,讲述了一个叫做朵朵的女孩搜集鞋子的故事;童话般的故事形式、粉红、松石兰的亮丽画面,甚至女主角徐若萱的大眼睛都让人想起《天使爱美丽》和奥黛丽·塔图。这部电影不仅获得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奖,还参加了釜山影展、东京影展、阿根廷电影节。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人鱼朵朵》被内地保利博纳看中,即将在内地的院线放映。■

B级导演一朵朵1( 2月20日,李芸婵在台北出席《人鱼朵朵》记者会 )

“亚洲新星导”计划

宁浩和李芸婵的电影能够诞生,都是因为一个名叫“亚洲新星导”的计划。“亚洲新星导计划”的发起方和投资方是影星刘德华全资掌控的香港映艺娱乐公司。作为映艺娱乐的运营总监和“新星导计划”的具体负责人,余伟国用“刃出新血”来介绍这个计划:“最开始的时候是2004年底,当时公司需要拍摄一批电影。但是签约的导演们比如杜琪峰等手上都有别的片子,而且这么多年,看来看去,总是这几个人,观众也看烦了。所以当时就想扶植一批新导演和新作品。”

B级导演一朵朵2

这一批新导演和新作品,到2006年止,除了宁浩和李芸蝉,还有周星驰搭档林子聪的《得闲饮茶》,马来西亚何宇恒的《太阳雨》,新加坡唐永健的《爱情故事》,香港李公乐的《Over the Rainbow》。谈到这几部电影的共同选择标准,余伟国概括:“形式上或者题材上必须是年轻人,尤其是都市年轻人比较喜欢的,而且要好玩,娱乐性要强。我们亚洲人和法国人不一样,法国人工作悠闲,可以慢慢看完一部很闷的电影。但是亚洲人的工作压力非常大,下班看电影,娱乐性是第一位的。”

这6部电影带来的,其实是一个“B”级电影的概念:不是大制作,也不是小众艺术片,而是扎扎实实面向观众的类型化商业电影。在任何电影产业成熟的国家,这样的电影都是为市场贡献70%的票房的中流砥柱。正如《疯狂的石头》的另外的合作方、大陆地区发行方中影华纳横店董事副总裁艾秋兴所形容的那样,《疯狂的石头》是那种美国没有的电影:“它没有高科技,没有大明星,什么都没有,完全靠创意,靠讲故事。”余伟国在谈到这几部电影风格时提到了许冠文:“其实这些电影有点类似于许冠文的电影。对香港电影熟悉的人会知道,上世纪70年代,好莱坞电影把香港电影压缩得很厉害,那时候许冠文的《鬼马智多星》出来,很幽默,讲的都是香港人自己的事情,一下子很受欢迎,带动了整个电影市场。现在我们都说韩国电影,其实你比较今天的韩国电影主体,再看看70年代到90年代的香港电影,你会发现它们是一样的。”

对于现在的中国电影来说,B级电影是一种稀有资源。一方面是电影教育的缺失:宁浩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和北京电影学院接受过电影教育,他发现两家学院有着共同的特点:“没有人讲商业片,没有人告诉你,类型片应该怎么拍,大家都在讲大师。但是大师不足以支撑市场。”另一方面是电影市场的压力:拍摄一部B级电影至少要500万元,电影公司很难靠票房收回成本。

“亚洲新星导”计划最大的意义,是它探索出了一套B级电影的盈利模式:和传统意义上的B级电影不同,“亚洲新星导”计划内的所有电影都是用高清DV拍摄的,成本大大降低。以《人鱼朵朵》为例,全部预算不到1000万台币,折合人民币200多万元;如果以胶片拍摄,至少要20万尺胶片,3元一尺,仅胶片一项就要60万元。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销售网络。传统电影的销售渠道是电影院线和音像。但是“亚洲新星导”计划的所有电影都是和STAR TV的电影台合作,事先已经销售出了电视播放的版权。如果故事确实受欢迎,再用磁转胶的方式转成电影胶片形式,继续销售各地的电影版权、音像版权。

这样的模式显然使许多做着电影梦的年轻人执导电影的梦成为可能。在得到这个机会之前,这6部片子的6个导演全部是电影青年,比如李芸蝉,在拍摄《人鱼朵朵》之前,她是生物学硕士,为了拍电影,她在各种剧组已经打了8年的杂。对他们来说,高清的拍摄方式降低了拍摄失误的风险,也降低了这个行业的准入门槛。而这批年轻人给电影带来的也是全新的血液——宁浩在拍摄《疯狂的石头》的过程中发现:“我觉得我们国家电影工业落后了,‘抠绿’是MV特别常用的技术,但我用绿幕布的时候,演员就不会演出了。”而李芸蝉的下一部电影则将是一部“生物学电影”,名字叫做《基因决定我爱你》。

“亚洲新星导”计划的电影在市场上和行业内都受到欢迎,《人鱼朵朵》还是在故事阶段就卖出了海外发行版权;而《疯狂的石头》则在故事期间就吸引来了华纳的注意。中影华纳横店董事兼副总裁艾秋兴,早在1994年就代表美国华纳公司在北京开设了办事处,和所有的外国人一样认为“中国电影市场很有潜力”。可是12年过去了,办事处依然是办事处,中国电影市场依然“很有潜力”,他们却依然没有能拿到任何一部电影的发行权,在全中国的2000多块银幕中,华纳能参与经营的,不过50块。所以今年,艾秋兴和中影、横店影视基地一起成立了中影华纳横店影视公司。作为公司成立后第一部经营的片子,艾秋兴可以参与《疯狂的石头》的国内院线发行和音像版权的发行,总算是迈出了12年来最大的一步。对于《疯狂的石头》,艾秋兴很有信心地在全国投入了101个拷贝,同时她觉得“音像制品会卖得很好”。■ 台湾电影一朵朵人鱼朵朵亚洲新星导宁浩中国电影导演电影剧情片爱情电影疯狂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