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拉萨记
作者:贾冬婷(文 / 贾冬婷)
( 西藏三大神湖之一纳木错
据传,纳木错是帝释天之女,此女神身青色,束高髻,余发披于身后,坐骑青龙。纳木错湖成为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是藏族人心目中的保护神。常年以来,藏人一直围湖转经,不少僧人日常的修行也以转湖为起点。 )
在圣城拉萨三环道和三大寺朝拜后,为了祈大愿,不少朝圣者还要打点行装,带上炒面、面粉、酥油、冻肉、帐篷等,前往藏族发源地的桑耶寺、青朴修行地、班禅传教的根据地扎什伦布寺,或者神山念青唐古拉、圣湖纳木错……继续朝圣之旅。从拉萨向外辐射两三百公里,沿着朝圣者们的足迹,也形成了几条主要旅游线路。
出拉萨向南,去往山南地区,是一条藏民族的溯源之旅,主要目的地是西藏的第一座寺庙——桑耶寺。沿拉萨河南下,公路两侧较为宽阔,多宽谷。至曲水,拉萨河与雅鲁藏布江交汇,跨过江上的曲水大桥,即到达山南地区,条条缕缕的沙渚上多杂草和水生阔叶杨,路边的褐黄色山体绵延不绝,农田和村舍点缀在山坳中。经曲水、贡嘎、扎囊,沿雅鲁藏布江一直向东,江面渐渐变成开阔、流势平缓的网状水系,桑耶寺就在江对岸。有两条路线可以到达:一条是在桑耶渡口乘渡船逆水行至江北,运气好的话可搭藏民的牛皮筏渡江,再搭车至桑耶寺。另一条是继续向东至泽当镇,过了桥,再经10公里的沙土盘山路至桑耶寺。
拉萨到桑耶寺还有一条徒步路线——甘丹寺至桑耶寺。最早是由朝圣的藏民年复一年地走出来,也曾是著名的商道,自1985年夏西藏第一次对个人旅行开放,这条线就因其多变的山景和秀丽的高山湖泊,为背包客所青睐。一般从海拔4240米的甘丹寺单向走到3600米的桑耶寺,历时3到4天,翻越两个海拔在4800米以上的垭口,趟过3到5条冰冷刺骨的河流,是一条美丽与艰险并存的路线。
出拉萨向北,去往圣湖纳木错,是一条沿青藏公路、以草原雪域风光为主的线路。行驶70公里,经堆龙德庆县的楚布寺,背靠白雪皑皑的吉钦波神山,楚布河川流而过。继续向北20多公里,在青藏公路和中尼公路交叉点附近,远远看见地面上升腾起蒸汽,就到了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羊八井,一座高寒羌塘上的热田。过羊八井折向东北,无际的草原相伴而行,念青唐古拉山山脉巍然屹立。至有“拉萨的北大门”之称的当雄,汽车开始离开青藏公路,在碎石路上颠簸。驶过一段山沟,翻越海拔5100多米的达根那山口,纳木错的一片碧蓝逐渐在视线里展开。
出拉萨向西,去往曾经的班禅领地——后藏的日喀则,有两条线路。一条是新路——中尼公路,经曲水、尼木、仁布、大竹卡,到达日喀则。中尼公路是西藏唯一出境公路,修建于1965年,原为国防公路,后成为旅游热点线路,80%以上的外国人都经此路从尼泊尔进入西藏。拉萨至曲水段为高等级机场公路,沿拉萨河而下,宽谷中多农田和村庄。过曲水,沿雅鲁藏布江而上,路面起伏较大,弯道多。过尼木大桥,沿江南行驶,出大竹卡,进入宽谷,道路笔直,路边多农田和村庄,但沿途沙化严重,车尘漫漫,过年楚河大桥即进入日喀则。另一条是老路,从曲水大桥上行,登上冈巴拉山口,远眺卡惹拉冰川,再翻越圣湖羊卓雍错,沿湖绕卡鲁雄曲河经古城江孜,观瞻白居寺和抗英遗址宗山炮台,顺年楚河到日喀则。这是一条传统驿道,50年代川藏公路未修通的时候,西藏代表即经此路去印度与达赖谈判。这条路以砂石路为主,路况比中尼公路艰险得多,沿途风景也旖旎得多,也是旅行者前往珠峰和阿里的首选路线。
(
从西藏各地前往拉萨的途中,常常看见磕长头的朝拜者,他们身上穿着牦牛皮,手上带着两块木板。但是经过长远跋涉后,木板往往被磨亮,而厚厚的牦牛皮也会磨穿。最早来西藏探险的外国人对他们的状态和精神留下了深刻印象 )
出拉萨向东,沿川藏公路南线、即茶马古道“官道”直行,经达孜、达墨竹工卡,一路沿拉萨河,道路平直。继续向东北行驶70公里,到达雪绒河畔的直孔提寺。由嘎举派创始人仁钦贝创立的直孔提寺,拥有世界第二大天葬台,此外还以藏秘的气功闻名。由墨竹工卡出发,另有一条徒步路线,经尼玛江热、仁多岗、门巴,到达直孔提寺。若继续向东,可抵达“西藏的江南”林芝。这也是青藏公路未来延伸的方向。■ 曲水拉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