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天价瓷瓶

作者:曾焱

(文 / 曾焱)

又一个天价瓷瓶0( 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 高43.8厘米,估价500万~700万元,拍卖成交价5280万元(合港币4981万) )

明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刚刚在香港创下明代瓷器拍卖成交纪录,内地艺术品市场又出现了令众藏家关注的珍贵瓷器:6月3日,一个清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以5280万元人民币在中国嘉德的春拍上高价成交。记得两年前,对中国艺术品尤其是明清官窑瓷器一掷千金的伦敦古董商埃斯肯纳茨曾经买过一个粉彩瓶——清乾隆胭脂红锦纹粉彩花卉纹梅瓶,价格是4150万港币,当时曾创下清代瓷器的拍卖纪录。

粉彩是清代才有的瓷器烧制工艺,始创于康熙晚期,鼎盛在雍、乾两朝。它的制法是将一种含砷的具有乳浊效果的“玻璃白”掺入彩料,以此减弱色彩的浓艳程度,使瓷器色调更温润。乾隆朝的官窑粉彩瓷器被认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历史巅峰,并且因为乾隆本人一贯的品位,出于该朝的粉彩也和其他艺术品一样,工艺精细、色彩艳丽、雍容华贵。据嘉德拍卖公司专家介绍,乾隆粉彩八仙过海图盘口瓶在中国粉彩绘画技法上还吸纳了西洋画珐琅工艺,制作难度很高。器形通体呈八方形,需要制作大小不等、弧度不同的30多块瓷片,经过粘接修胚后才能成形,制作过程中变形和破损的几率很大。瓶身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工艺,即与常用的粉彩轧道工艺相反,在彩釉地上加绘细密的蔓草纹图案,据说这种工艺只用于非常珍贵的皇家用瓷,如2000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过的一件乾隆粉彩开光烹茶图茶壶,就有同样的制法。瓶腹的主题纹饰“八仙过海”图,则是中国陶瓷装饰的典型纹样。■

花朵盛开

常玉油画《明黄瓷瓶中盛开的花朵》以2106.4万港元在香港佳士得2006年春拍会上成交。这是其作品在《花中君子》创造华人油画最高拍卖纪录(2812万港元)后再次拍出高价。常玉是早期知名海外画家之一,1900年生于四川顺庆,17岁考入上海美术学校,20岁赴法后即长居巴黎直到1966年去世,绘画成就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高峰。他画风和人一样自由不拘,素描和油画都留存了浓厚的中国文人气息,目前大部分作品被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收藏。■

袁大头

又一个天价瓷瓶1( 清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双耳瓶 成交价792万元,同场拍卖 )

一枚袁世凯像共和纪念壹圆银币签字版金质样币,6月4日以220万元创下中国金银币拍卖的世界纪录。该币在送到中国嘉德拍卖之前,曾几易人手:旧藏主为《中国币图汇考》作者、中国金银币收藏大家耿爱德(E.Kann),20世纪40年代流落海外,1971年曾在美国拍卖会上出现,后私下辗转被日本泉家收藏20年,此次拍卖是近35年来首次露面。资料介绍:1914年天津造币厂为纪念中国实现共和体制,特请雕刻家埃尔·乔治(L.Giorgi)精雕钢模铸制共和纪念银币壹圆一种,正面图案为袁世凯戎装像,背面为嘉禾图及面值。已知同种样币在内地和台湾所有公、私立博物馆都没有收藏纪录。■

公主的生日礼物

又一个天价瓷瓶2( 清嘉庆粉地粉彩宝相花纹碗一对 成交价264万元,同场拍卖 )

6月13日,伦敦克里斯蒂将专门拍卖英国王室成员玛格丽特公主(后来封号为斯登诺伯爵夫人)的私人珍贵物品。女王伊丽莎白的这个妹妹比她小6岁,容貌美丽,2002年去世。拍品中有小饰物,也有照片。一件估价3000~5000英镑的钻石胸针,公主21岁生日时王室向著名的卡林伍德(Callingwood)定制的礼物,是在王冠下打制了她名字的第一个大写字母“M”,蓝色皮质的盒面上有烫金日期:21-8-51。还有一条玛格丽特最喜欢的钻石项链,曾在许多重大场合上佩戴过,是玛丽皇后留给她的,大约制于1900年,拍卖估价达20万~30万英镑。玛格丽特在30岁那年嫁给平民摄影师安东尼·阿姆斯特朗·琼斯,18年后婚姻终结,但安东尼因为她得到了“斯登诺伯爵”的头衔。■

又一个天价瓷瓶3( 《明黄瓷瓶中盛开的花朵》 )

又一个天价瓷瓶4

又一个天价瓷瓶5

又一个天价瓷瓶6

又一个天价瓷瓶7

又一个天价瓷瓶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