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为程琳狂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宝拉)
去年圣诞回国度假,虽已近年根,中国夏季“超女”的热潮似乎涌动依旧。我绝不愿落伍于时代,但最终也只在上海东方台的一个短暂娱乐集锦中看到了力拔头筹的李宇春。没什么深刻印象,但却抑制不住地回忆起80年代初,我和妹妹为程琳而上蹿下跳的日子。
不知道什么时候,好像也没什么准备,突然有一天就看见小水兵程琳,活跃、清纯加甜美地出现在我家不大的电视上。其实港台早有音乐萦绕在我们周围,但很是文化文艺的老妈把持得严啊!等到闪眼捉到程琳,我和妹妹已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一步。更何况这年龄相当的小水兵也就是我们对面院子里的。
尽管自认歌唱声线多少接近程琳,甚至变声后还略显宽裕,更有大会堂少年合唱的演出经验,但我还是比妹妹保守得多。通常只在一班同学好友或没人时的院子里唱程琳,最辉煌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家的音乐周会和年会了。妹妹显然人小志大能量足,有两桩奇事让我真是不吐不快。至今没人知道刚入小学没几年的她是如何闻到讯息的,总之那天下午她没上课,左倒右倒,从西到东坐车找到了刚搬迁至东三环北路的东方歌舞团。要知道,当时东三环还在建设中,都是土路。忘记她是如何的报名排队,但最终见到了王昆。那次是思想开放,广收人才的王昆老师在收编程琳之后的一次“海选”。妹妹绝对无多经验,告诉主考的几位老师她没有样带。估计因人小也就不计较了,人家还是让她在钢琴伴奏练声之后放声高歌了《小螺号》。当然,从各方面综合,这小歌手是不上线的。但妹妹信心满满或是赖着不走,最终还是王昆老师的劝慰,邀其再接再厉明年再来。
这显然不够,妹妹意志坚定。她断断续续邮寄了多封表达决心和热爱,像程琳一样优秀的短信给东方歌舞团的王昆阿姨;当然杳无音信。但最终的一个音信着实把老妈吓了一跳。妹妹在大人的谈话中和早间7点的广播新闻中听出一个名字,文化部部长周巍峙。她真的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地写了一封短信给部长叔叔。要不是回信先被老妈无意拿到,还不知道再演出什么故事呢!
我至今还记得那信是秘书处回复的,中心大意是很高兴你人还小就有远大志向。喜爱唱歌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但要先把学习搞好。希望你继续勤奋努力,我们祝你取得好成绩。
80年代及以后的日子,我和妹妹都没有再刻意发展歌唱,而是积极地打造别的人生工夫。但是那段发现,追寻热爱和渴望,又不知如何被人承认的日子却永远难忘。翻然想到今日的“超女”,追求喜爱的渠道多得无处下眼下脚;他们该如何地享用当下的幸福?■ 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