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钱买个小老板当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路小嘟)
做生意的念头一旦蹦出脑子,接下来的日子简直食不甘味。
平时写稿子卖字为生,为了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决心先弄个小生意练练手,等哪天发达了,忙不过来了,再把赋闲在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姨接过来,分别管管财务啊、员工啊之类的,我就不用亲自出马受累了。反正在中国做事情,最不缺的就是人。
咱们这个阶层,总体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反正怎么捣鼓也发不了财。单身的买房拣着小户型挑,还得办很长的分期贷款,两口子凑一块儿,才能貌似高级白领地过活。
那些搞点小生意的人就不同了,虽未及亲见,但在武汉这样小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生活了20多年,财富传奇我还是听了不少。比如说汉正街,离我姥姥家步行仅10分钟,有严重城乡观念的武汉人,提起汉正街老板,会眉毛一挑、十分不屑地说,“都是些乡下人”。但就是这批主力来自湖北各地的乡下人,在上世纪80年代末,让武汉人有了“万元户”的概念。后来又听一老乡说,前十几年,汉正街一个做布匹生意的老板,把当年畅销的一种布料买断了,就这么一倒手,生生挣了5000多万元啊。于是,热血沸腾的我得到这样一个启示:做生意,看来靠的是胆大。
把这个想法和男友一说,遭断然拒绝:只看到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我对北方爷们儿的毫无见识觉得又可气又可笑,干吗说我们湖北人是九头鸟呢,这北京人就是脑子死。想想荣毅仁他爹还是当学徒卖面粉的呢,没有第一代的勇气,哪有荣氏家族现在的辉煌?于是,我更坚信要从自己做起,当个吴氏家族的第一代。
当然,落实到本人在北京做小生意,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首先,应该从自己熟悉的行业做起。北京小服装店卖的衣服,总体水平让人不敢恭维,有几次在雅秀淘不到合适衣服,气得只想:这些北京生意人也太不敬业了,弄些类似的便宜货,把全城人民打扮得挺土气的。到了万通小商品市场一问,妈呀,那么一个五六平方米的小破摊位,月租居然达到8000~1万元。这就难怪了,老板每天一睁眼,就面临每天300多元的租金成本,能甩出一件是一件,关键是资金要流动起来,至于衣服是否精品,几乎无暇顾及了。
但是人大东门双榆里一带,也有几家代理牌子货,比如VOA的衣服,一件长风衣,600元左右,一条长裙四五百,最低打八折,卖价挺高的。这些全国销售的牌子,在商场没有折扣,白领们一旦发现小店有同样货色,得到个八折价就满足了。老板不是靠走量,而是靠每件衣服的利润。进货才三五折,卖一件标价600元的衣服,就能挣到270元。
于是我在心里盘算,要是一天卖上个三四件的,每月上万的房租就跟玩儿似的了。想想和自己审美观相同的朋友不少,每人一月买一件,小店至少不会亏得太厉害吧。所以干脆把小店定位在全国销售的牌子货上,不和顾客讨价还价,就给个最低折扣,爱买不买。短期可能生意一般,时间长了小店风格就出来了,到时候雇个导购,自己还做正职工作,生意做大了就炒老板,呵呵。
开始张罗了,挣钱的动力和即将成为小老板的欣喜,居然让我夜不能寐。今后一个服装家族的传奇,可能就从我吴某人这个夜晚的狂想开始啊。很快在商铺转租的网上信息里,看到朝阳门外一个转让的小店铺,月租居然3000元!马上和转租者联系上了,约在这个我从未听说过的服装市场见面。
这是一个和我同龄的姑娘,称自己因拿到了法国签证,马上要出国留学,这才忍痛割爱。姑娘看上去文雅端庄,闻不到铜臭味,对我这样的新手还表现出关心和同情。比如告诉我怎样控制雇用导购,怎样进货,真诚地说:“人做事就凭个良心,我们虽然是头次见面,但基本信任总是有的。”随即拿出自己的身份证、与市场签的合同,确实是平价转让,“几千元的转让费我也不收你的了”。谈话过程中,姑娘手机不断响起,似乎很多人都约着要来看店铺。月租3000元,和我计划中的上万元相比,成本下降了这么多。于是我在感恩的心态中,在与姑娘见面两个小时后,迫不及待地去银行取了1万元做押金,交给了在一旁等候的她。
第二天,交完一年左右的费用,加上保证金之类的,接下了姑娘店里所有的衣服,我就这样成了一个小老板了。心里暗暗得意,原来在北京做个小老板,几万元就可以起步了啊。我打算先把姑娘进的货低价抛售,自己卖的品牌服装慢慢积累顾客。谁知在不到3天时间里,心情随小店的生意冷清降到冰点。第一天,没开张。第二天,好不容易有人买了两件品牌衣服,价格压到逼近进价。导购是个刚从河北村子出来的小姑娘,不敢卖,给我打电话,我在和顾客长达十余分钟的讨价还价中,手机费已经超出了几块钱的利润。冲着便宜来的顾客,占了便宜还卖乖,气得人直哼哼。稍微熟识一点后,旁边的小店老板探过头来打听,“你不会接了某某的生意吧,这里亏成这样,还有人加入啊”。
于是,我在每天早晨睁眼后,想着当天100多元的房租和人工成本,唉声叹气地体验做小老板的滋味,也不敢向男友提起这档子事儿。原来“没看见贼挨打”,是因为贼像我这样,挨打时不吭声的。于是,只得每天心疼损失之余,重操旧业,开始了码字生涯。■ 汉正街花钱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