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片海滩,脱掉衣服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李孟苏)

靠脱掉别人的衣服致富

“砰旅行社”的老板彼得·英格勒是个风趣的老头,穿戴得体,最近他成了百万富翁。“砰”卖给了专业旅游公司Travelzest,套现180万英镑,可是笔好交易。签约那一天,英格勒穿得严严实实,浅蓝色短袖衬衣、深蓝色裤子、袜子、皮鞋,还扎着领带,商人的行头一样都不少——他可是靠脱掉别人的衣服致富的。“砰”是家天体旅游公司,专门为英国的天体主义者服务,帮他们找寻放心的旅游目的地,送他们去那里睡觉、吃饭、游泳、跳舞、烧烤、玩沙滩排球,让他们脱掉衣服也脱掉压抑。

英格勒的“砰”成立于1971年,是英国最大的天体旅行社,掌握了英国90%的天体旅游市场。英格勒开发的旅游目的地从传统的法国南部、西班牙,到东欧的克罗地亚、南斯拉夫,再到加勒比海、墨西哥,线路很丰富。去年,“砰”的营业额达260万英镑,利润23.5万英镑,公司规模不大却经营得很有特色、很成功。

英格勒总是热情宣扬天体旅游的益处:它能带给你解放的感觉,游泳时还不会留下泳衣的白印子,搞花你漂亮的棕皮肤。“砰”的宣传册子上有很多照片,拍的是皮肤黝黑的男人女人晒日光浴、神情慎重地烧烤,不含任何色情意味,健康明朗,多数照片是他自己拍摄的。册子上有“请不要拿香肠开玩笑”的告诫,英格勒学过厨师,知道英国人的传统段子。

今年70岁的英格勒出生在德国,天体主义思潮的故乡。他的父母是柏林的高级知识分子,他自然是穿着严谨的衣服长大的。上小学时,因为经常在游泳课后穿着湿衣服坐在冰冷的大理石椅子上,英格勒得了坐骨神经痛。他也因此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结论,游泳衣这样的奇装异服实在是不正当。后来,学校组织学生去北海的小岛上野营,在那儿每个人都裸体淋浴,他突然发现这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于是只要是晚上,在恰当的地方他都光着身子。

找片海滩,脱掉衣服1

在大学里,英格勒学的是商科,毕业后进入德国旅游业,从事所谓的传统旅游项目,觉得很无聊,就移居到了伦敦。起初,他很穷,窘迫的时候身上找不出2便士。一天,他看到德国一家旅游公司的宣传册,上面说他们每年接待的天体主义游客达16万人,而他的祖国每年有36万天体主义旅行者。在英国,天体旅游因为市场狭小、过于专门,无人从事这项服务。他灵光闪现,决定开一家天体旅行社,办公室就在他跟别人合租的卧室里。他白天到别人的公司上班挣钱,业余时间印了些小册子,送到天体主义组织的秘书长、主席那里,没花什么成本,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一年他把28位游客送到了南斯拉夫,第二年业务翻了一番。

英格勒赶上了好时候。他曾说,英国阴冷潮湿的天气糟糕透顶,在英国当天体主义者实在需要巨大的勇气。1970年以前,绝大多数英国人没有出国旅行的经济能力;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人们收入提高,海外旅行开始起飞,喜欢裸体的人才有条件飞到热带去享受不受衣服束缚的自由。

衰落的天体文化

其实,英格勒在伦敦开办天体旅行社的时候,正值英国天体文化衰落之际。

20世纪初,天体主义开始在欧洲大陆传播,大量书籍出版,鼓吹裸露的身体接触到新鲜的空气、温暖的阳光是多么有好处,并从哲学角度论证:正视身体才能形成真实的道德观。波希米亚式的艺术家也喜欢把裸体视为精神自由。激进的社会空想家则相信,去掉双排扣礼服、高礼帽、领结、袖扣,人人都一样;裸体将消灭社会阶层和政治等级,给人类一个平等的未来。

1903年,德国人开设了历史上第一家营业性质的天体俱乐部。随后,裸体俱乐部在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盛行。直到1924年,英国第一家裸体俱乐部才在埃塞克斯开业,面向“对裸体文化有兴趣”的男子。尽管阳光明媚的天气是那么少,刻薄的嘲讽是那么多,天体运动还是在英国迅速发展起来。20年代流行起来的日光浴帮了天体主义者的大忙,伦敦著名的日光俱乐部的主席,联合200名男女天体主义者在海德公园集体晒日光浴,对推广天体主义起了重要作用。1931年,时髦的红豆杉俱乐部开业,号称“致力于体育和天体主义”,使天体活动进入英国的文化主流。

二战结束后,天体运动开始盛行。1957年,一部美国电影《伊甸园》不知怎么通过了审查,在英国上映。影片讲述一位富有的男子强迫女儿和外孙女加入天体组织,是一部很业余的电影,在英国却很有影响。随后英国人自己也拍摄了天体主义电影,情节无非是拥有了自由灵魂的人们在热带海滩、丛林、吊床上开心嬉闹。60年代,英国的天体运动达到顶峰,据称有10万天体主义者。1964年,英国最大的天体组织“英国天体主义者”成立。

“砰”成立的时候,英格勒喊出了一句口号:“天体主义是种传染病,让我们开始传播它吧。”可是天体运动从1970年后就衰落了,再也没能恢复元气,哪怕全球气候变暖,英国的夏天变得酷热难耐。“英国天体主义者”旗下还有130家俱乐部,会员不过1.6万名,旅行社每年出团不足5000个。

尽管无害,仍要耻笑

英国人为天体主义者勾勒的形象,是校规严格的寄宿学校毕业生和精神失常者的混合体。英格勒曾说,让在火车上都不愿跟别人搭讪的英国人当着陌生人的面脱光衣服,实在太难了。因此,英国的天体旅游业一直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每次,英格勒参加旅游交易会,都要产生挫败感,他的展台无人问津。“有时,有人——一般都是女人,上前问我,‘你怎么不穿正装?’我会给她一支笔说,‘祝贺你,女士,你得了末名奖。你是今天第一个跟我搭话的人。’别的展台忙着发送赠品圆珠笔,我只有把笔都收起来。”至今很多人仍然把天体主义者想得下流、肮脏,对他们抱以猥亵的态度。虽然英格勒说30年来英国人的裸体观念大大改变,但他也知道自己最近成为媒体耻笑的对象。报上“不穿衣服获得成功”的新闻标题,就表明了一种态度。

耻笑天体主义者,和英国人最著名的“拘谨”性格有一定关系。有句名言说:“上帝创造了裸体,人类创造了羞耻。”这句话传过英吉利海峡就变成了:“上帝创造了裸体,盎格鲁-撒克逊人创造了羞耻。”维多利亚时代,格莱斯顿出任英国首相前,一度投身“拯救堕落妇女”运动。一次,他敲开妓女的门,看到要规劝之从良的女人光着跑了出来,大惊失色。他认为找妓女没什么,但她不穿衣服的状态是万万无法接受的。

实际上,英国人的假正经是大陆人的臆想。说起来难以置信,天体主义居然源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帝国。1891年,在印度孟买任职地方检察官的英格兰鳏夫查尔斯·克劳福德无法忍受炎热的天气,创办了世界第一家天体俱乐部。在当时保守的社会风气下,只有3个会员的俱乐部一年后就关门了。

今天中产阶级中的主流人群生长于60年代,他们从一本叫H&E(Health & Efficiency)的杂志上了解到什么是天体主义。H&E创刊于1900年,最初是本健康类杂志,20年代开始刊登一些日光浴爱好者的裸体照片和文章,成为天体主义的先行者。五六十年代的H&E内容惊世骇俗,极有震撼力,被称作“天体主义圣经”。男生们想知道女孩不穿衣服是什么样,H&E告诉了他们答案,具有讽刺意味地给那一代人打上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同时,让他们形成一个概念:天体主义犯不着认真对待。就连英格勒,问他是不是天体主义者,他迟疑了一下说:“我不能十分确定,不过到了天体海滩我会脱掉衣服的。”

天体主义者强调,裸体是种生活习惯,在舒适和安全的范围内,那些穿着衣服做的事为什么不能脱了衣服做呢?他们也是有清规戒律的,如反对公开的性行为。“砰”的册子同一页里,既介绍墨西哥的SPA中心让你放松,也指出不允许做出格的行为,要做可以去私人场所——豪华的极可意牌大沙发和迪斯科酒吧隔壁的娱乐室即是。

2003年夏天,英国遭遇历史高温天气,专栏作家斯蒂芬·布里奇和妻子去英国最大的天体度假村体验了两天生活。事后,他在《泰晤士报》上撰文谈了感受:他仍然会觉得别人的身体有趣,但不会再像傻瓜一样盯着看。最大的收获是精神上的,脱掉了衣裳,就脱掉了自恋、自负和生活中技巧性的装饰,虽然只是无花果叶子那么一小片,却很重要。早上醒来时想:今天穿什么?哦,我的皮肤。他由衷地感到放松,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平静。

2001年,英国天体主义者协会做了个全国性民意调查,只有2%的成年人称自己是天体主义者,25%的英国人裸泳过,40%的人曾经一丝不挂地晒日光浴,82%的人在天体海滩感觉快乐。88%的人选择“无害”一词来评价裸体主义者。这让天体主义者出离愤怒:电影电视杂志中、海滩上、夜总会里,男人女人裸露出来的身体面积前所未有地大,目的始终是“性”,直接的是色情,间接的是温布尔登。为什么无害的天体浴,只能躲在偏远海滩的石头后面?■

咨讯

在天体俱乐部该做和不该做的

下半身穿衣服而上身赤裸可以,反过来就不行。

在公共区域携带一条毛巾,坐下来的时候需要用毛巾遮住下半身。

应该带上运动鞋、太阳镜、运动设备如网球拍等,运动是天体俱乐部的一个重要项目。

不要成天想着自己的身体给别人留下了什么印象。你看到了各种尺码、规格的身体,它们的主人都能接受不完美的现实,也能接受你的。

带好防晒霜和晒黑霜。

别以为不用带任何衣服,天凉了还是需要裹件衣服的。

带件围裙,做饭时需要。 衣服脱掉海滩

上一篇: 中国式货币幻觉
下一篇: 塔玛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