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才只是练习得当的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贝)
跟英语系毕业的女朋友吹嘘说我很会翻译时,她说我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好像年纪轻轻的我已经译作等身了似的。我当然更愿意相信我译的好是因为我有语言方面的天赋,我的翻译技能不是通过栽跟头逐步养成的,而是上来就有这么高。可是后来看到《纽约时报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在大谈特谈“熟能生巧”的科学性。
文章说:“如果检查一下参加下个月举行的世界杯全部球员的出生证明,你会发现一个奇异的现象:优秀球员大多出生于年初而不是年末。新一届英国队队员有一半都是出生于1月、2月或3月。在德国,有52名优秀年轻球员出生于春季,只有4位出生于冬季。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有这么几种猜测:a.某些星座的人有踢足球的天赋;b.冬天出生的孩子血液吸收氧气的能力更强;c.热爱足球的父母多在春天繁殖下一代;d.以上都不是。58岁的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教授安德斯·埃里克松认为答案是d。他领导着一群学者,试图弄清天才何以成为天才。30多年前他就做过一个关于记忆力的实验:训练一个人聆听和复述一个随机数字,一个人接受了20个小时的训练后,记忆的范围就能从7位提高到20位,这种记忆力还可以不断提高,在训练了200小时之后,他能复述80位数。这个实验表明记忆力不是基因决定的,记忆是认知过程而不是直觉过程。换言之,不管两个人的先天记忆力差别有多大,这一差别跟他们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能力相比,都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而学习信息编码最好的方式是一个后天精心练习的过程。精心练习不是单纯地重复一个过程——练习100遍C小调音阶,或者学打网球时练习发球练到胳膊脱臼,而是确定明确的目标、即刻得到反馈,并且要像关心结果一样关心技术。”
埃里克松和他的同事研究了各方面的高手,包括象棋、足球、高尔夫,炒股、写作、掷飞镖,拼字游戏和编程。他们的研究结果编成了一本厚达900页的书《剑桥专业及专业技能手册》,其结果令人惊愕:我们通常称作天才的特性远远被高估了。或者说,熟确实能生巧,专业技能——不管是记忆力还是跳芭蕾、编程序、动手术——都是练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
因而那些学习某项技能时以自己没有那方面的天赋为借口而半途而废的人,其实他们缺少的不是天分,而是成材的愿望和苦练的毅力。如果埃里克松的结论是准确的,将会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学生们应该早早地学会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社会应该鼓励上了年纪的人去学习新的技能。在医学方面也有指导意义。埃里克松指出,多数医生离开医学院的时间越长,表现越糟糕,但是外科医生例外。因为他们占据了精心练习的两个要素:即刻反馈和明确的目标。
治乳腺癌的医生跟一般外科医生就不一样。当一个医生观看乳房X线照片时,她无法确定病人是不是得了乳腺癌。只有数周之后,做了活体组织切片检查,或者数年之后病人没有发展成癌症,她才知道结果。得不到有意义的反馈,医生的水平就会下降。
埃里克松等人的研究结果也能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优秀球员出生于年初。年轻球员都是按年龄段分组的,球队征收队员时,对生日会规定截止日期。在欧洲的青年足球联合会,截止日期是12月31日。因而教练在评定同一年龄段的两名球员时,假设一个出生于1月,一个出生于12月,1月出生的那个个头更高、身体更壮、更成熟。教练会心仪哪个呢?他或许会误以为更成熟者能力更强,但他就这么选择了。一旦被选中之后,1月出生的那个得到的年复一年的训练、精心练习和反馈让他成了精英。
其实,与其说埃里克松等人900页厚的书证明的是天才是练出来的,不如说证明的是天才是教出的。关键在于,我们去比较精心练习若干要素中的哪个环节:练习还是反馈。练习靠的是自己,反馈则靠教练,后者有画龙点睛之功,不然《百万美元宝贝》里那位老姑娘何必非得拜那个老头为师?
埃里克松和《纽约时报》的作者为了强调这一研究的意义,都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指出,任何一个领域都有技能和艺术两个层次,从低级技能到高级技能,和从高级技能到初级艺术的跳跃,如同讲师到副教授与副教授到教授之不同。■ 记忆力练习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