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持彩铃当空舞?

作者:王小峰

(文 / 王小峰)

谁持彩铃当空舞?0( 吾酷彩铃制作团队(左至右:小四、小宝、夜千) )

彩铃算不上真正的音乐,因此它不是用来欣赏的,只是用来解闷的,所以,在彩铃这个领域,它和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最大的区别在于,非音乐类的内容一样可以制作成彩铃。目前,语言类的彩铃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音乐类彩铃的比例占70%,语言类的占30%。所以,语言类彩铃造就了一个新兴的职业——彩铃编写者。由于彩铃的普遍使用,以及彩铃在版税结算方面的相对正规,彩铃变成了很多人致富的手段,编写几个彩铃就可以坐地收钱已成了公众对这个行业的普遍印象。同样,原来不被看好的唱片行业,也因彩铃的出现而脱贫致富,似乎只要你把一首歌卖出去做成彩铃就能挣大钱。

的确,这样的例子不少。刀郎在2004年非常火,刀郎的公司仅彩铃一项便收入1200万元,比他们在传统唱片业内挣到的钱还多。而且,这笔钱还是刀郎的公司从太合麦田拿到的保底数。李松强告诉记者:“当初我们跟太合麦田合作,可以把这个圈子做得更大。宋柯有这方面的基础,做的也比较专业,他需要一个像刀郎这样的人,今年我们在彩铃方面的预算是2400万元。”同样,成立不久的网络秀公司,主要收入也是来自彩铃,去年彩铃一项收入有300万元,这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公司来说,这个业绩已经算不错的了,如果在传统唱片行业,公司没有个大热的歌手,不可能挣到这么多钱。

那么,有关彩铃的神话到底是怎么样呢?

肖乐:我进入这个行业完全是被逼的

肖乐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专业,他的最大梦想就是做一个出色的主持人,毕业后,他被分到北京音乐台工作。台里的一个节目策划改变了他的人生。

谁持彩铃当空舞?1( 肖乐 )

当时肖乐主持的是一个汽车节目,由于这节目和北京交通台冲突,台里在节目策划会上决定取消这节目。由于音乐台的节目主要以欣赏为主,严肃有余,娱乐不足,所以台里希望能增设一档娱乐性强一些的节目,于是有人提议,能不能做一个跟彩铃有关的节目。此时是2003年底,距离韩国人发明彩铃的时间只有一年多,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还不知道彩铃为何物,音乐台设立这个节目多少有点超前,而任务就落到了肖乐身上。

现在已经成为我要秀公司总经理的肖乐对记者说:“我进入这个行业完全是被逼的。我当时对彩铃一窍不通,摆在我面前的很大难题就是这个日播节目素材从哪儿来?而且网上的彩铃又不符合广播播出条件,所以逼着我成立了一个小工作室‘乐乐星工厂’,自己做彩铃。台里不给我经费,我必须让它良性运转起来。”

谁持彩铃当空舞?2( 吾酷成员小宝 )

肖乐说:“以前我的理想就是做一个成功的主持人,没想过做商人。当时起步十分艰难,和几个做音乐的朋友,接一些散活来养活大家,如果这个工作室存活不下去,我的节目就做不下去。我当时拼了命做,有时候一天做20多个彩铃,但后来我发现这样做不行,这么做不会都是精品,但是广播播出的都应该是精品。于是我找到很多人合作,当时工作室的人都没有工作,我就跟小老板一样找钱。”

但不管怎么说,“彩铃闹(乐)翻天”开播了,听众反响不错,虽然刚开始人们还只是把它当成一个娱乐节目,还不知道它的功用和真正的价值。做上一段时间,有些服务商开始找到肖乐,肖乐发现,原来他们也在找内容。“就是这个节目逼我去了解,去打拼,我发现彩铃是有商机的,我很快找到了商业模式,因为当时我有一个媒体,对我推广起到很大便利条件。我很快就把这个节目推广到全国,在全国有80多家电台播放我们的节目,一方面给移动做了广告,一方面把我们这种个性化搞笑的东西传播了出去。”

谁持彩铃当空舞?3( 庞龙 )

节目越做越火,但是对肖乐的工作室来说,每个月投入几万块钱,已经算个大数字了,因为做彩铃不盈利,入不敷出。听众也反映,很多好玩的彩铃都没地方下载,于是肖乐又去找销售渠道,一方面解决听众下载问题,一方面解决工作室的生存。“这样,我才进入到这个行业,才知道这个行业有这么多门道和机关。当时找了一些小服务商,我跟他们分账。”

肖乐回忆说,就在那时,他认识了谢军,原来在新浪,后来去了清华同方,跟他谈了一次,眼前豁然开朗,知道了这个行业的前景有多大。“他说,无线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大的行业,而且现在是起步阶段,在未来,商业模式一定五花八门,但是内容谁去做?这个领域是一片荒漠,如果占住这个领域,一定大有前途。他说我们的小工作室一定能发展成为一家大公司。当时我有点心潮澎湃,我做的事而居然有这么大的前景,然后就更加拼命了。”在经过了半个多月的抉择后,肖乐做出了决定,离开音乐台,做彩铃去。“我的理想已经实现了,我已经是成功的主持人了。做彩铃、经商是我事业的选择。”

谁持彩铃当空舞?4( 周亚平 )

但是肖乐通过彩铃得到的第一笔钱已经是八九个月以后的事情了,这个行业拖欠账款的现象太厉害了。“第一笔钱有两千多块,我感到很失望,理论上彩铃是能赚到钱的,后来了解才发现这里面有很多壁垒,去阻止你去挣钱。第一,你是否能上传上去,有些内容你授权给了服务商,他不给你上传,我原来每个月都给他们一堆彩铃,但是他们都不上传,后来才了解,他们是用来申报用的。第二,彩铃下载的过程是比较繁琐的,往往下载的第一页下载量是比较大的,而我的东西往往不会放在第一页,海量的内容和海量的用户之间有一个壁垒,他接触不到,这也影响到我的收入。第三,服务商的不诚信和不结账,这个价值链是有问题的。另外,中国移动对地方移动无法控制,有些数据很难统计。”

现在,我要秀公司已经成了中国最大的彩铃制作公司,目前已经有5000首左右的彩铃,占彩铃总量的一半左右。比较著名的“手机小强”系列就是肖乐他们创作出来的,用童声、虚拟和无厘头方式赢得了手机用户喜爱,“手机小强”如今已经注册成商标。公司现在已经有20多人,有人说,我要秀是中国最大的CP。去年5月,公司终于从海外得到第一笔融资。

彩铃是一种速食文化,所以,服务商每个月都需要大量优质的彩铃,尤其是幽默、搞笑的彩铃,消费者用上一段时间便觉得厌烦,希望时常更新。作为一个专业的彩铃制作公司,每周都需要制作大量彩铃提供给服务商。“彩铃这种创意性的东西你雇几个人逼着他写是很难写出来的,我们的模式打破了制作的瓶颈,我只负责制作和技术,我从民间吸收内容,依靠民间智慧来突破彩铃创作的瓶颈。彩铃有一种使用功能,它的技术含量不大,更多在于创意。在这个过程当中衍生出来了像我们这样的个性化彩铃,衍生出来一些文化的东西,所以彩铃形成了它自己的文化。”所以,目前公司除了专门制作彩铃的人之外,还签约、代理了不少彩铃制作团队。不过肖乐说:“我现在做这个就是将来向音乐方面转型。以后不可能靠彩铃来打市场,最终的目标还是要做音乐。”

谈到彩铃致富的问题,肖乐说:“这个行业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理论上,每个彩铃都能有几十万元的进账,几个彩铃就能收入到百万,但事实上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彩铃是集中在极少数的几个上。”

吾酷:我们不敢想将来 如何,但是总看见曙光, 心里总偷着乐

吾酷是现在网上知名度比较高的彩铃制作团队之一,他们的成功主要是靠几条彩铃的流行,就像一个歌手有了流行的主打歌一样,比如《老狼请吃鸡》、《精神病系列》、《大话西游戏列》彩铃。由于知名度很高,甚至现在有很多盗用他们名义制作的彩铃来骗取消费者下载。

吾酷实际上有三个人:夜千、小宝和小四。夜千原来是一支摇滚乐队NO的乐手,小宝是个爵士乐手,小四原来是“周先生”乐队的吉他手,他们平时都很熟悉。一次,他们因为接了一个制作歌曲的活,互相“推诿”,后来发现,他们如果成立一个工作室,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于是便成立了吾酷音乐工作室,主要接一些影视剧配乐、插曲或电视片的配乐工作,收入虽然不多,但是过的倒也坦然。这个几个平时都爱开玩笑,嘻嘻哈哈的日子过得也不错。

他们闯进了彩铃这个行业也是跟北京音乐台的“彩铃闹翻天”有关。那时候,肖乐刚刚主持这个节目,由于没有“货源”,他便向周围的朋友发出求救,希望做音乐的朋友抽空给他做几条彩铃,于是任务就布置到夜千的头上。夜千开始也没当回事儿。一天他们花了好长时间终于做完了一首曲子,已经半夜了。为了庆祝完工,按照以往的惯例该到酒吧里放松一下。这时候夜千想起来,肖乐布置给他们的作业还没做,便跟另外两位说,要不别去酒吧了,朋友交代的事该做了。

他们当时也对彩铃没什么概念。夜千说:“反正就跟集团电话的铃声一样,打电话时候总机让你等一会儿,然后让你听一段《致爱丽丝》。我跟他们交待,一分钟内,精彩纷呈,包袱不断,幽默搞笑就行。”于是他们当天晚上就开始做,开始,他们觉得40秒的东西很容易,十几分钟就可以搞定,结果,没想到他们做的第一首彩铃居然花了一个晚上。这首彩铃就是《老狼请吃鸡》。小宝说:“当时我是瞎哼哼,就想到《老狼请客》里老狼唱的那几句旋律了,觉得不错,就做下去了。彩铃不就是人家打电话你没接的时候他听的音乐吗,所以做得比较简单,用东北大秧歌的方式做了出来。没想到那到电台里一播,两个月都下不来,大家天天点播,后来主持人在节目里说,这只鸡吃了两个多月了,最后再播一次,以后再也不播了。”

“后来,我们又给肖乐做了一批彩铃,用了一个星期做了10条。我们做了很多系列,比如《精神病系列》、《大话西游戏列》。两年来我们做了100多条。当时就是做着玩,也没想做多大量,服务商也没逼着我们非要做出多少。”夜千说。反正误打误撞,他们就加入到彩铃的队伍里面了。而且,由于他们在彩铃创作方面的成功,一提到吾酷,人们都认为他们是专业的彩铃创作团队。他们却说:“我们不是专业的彩铃创作者,但是我们用专业的水准创作彩铃。彩铃还不是我们真正的艺术创作,把它当成一起玩的工作。”

夜千说:“创作彩铃,首先要把自己乐翻了,不管素材出自哪里,只要把它组合好,能真的让你乐出来,基本上过关了我们就开始录。可是,有些彩铃我们笑翻了,但是反响却不好,看来有时候幽默不在一个波段上。”

彩铃给吾酷带来了比较高的收入,他们说,如果一条彩铃受欢迎的话,那么它的收入会是平时做一首歌收入的10倍。他们创作的彩铃在推荐期间也曾给服务商创造过300万元的收入。如果五五分成,他们至少可以分到一半。

因为彩铃的流行,给吾酷带来不少演出机会,很多人好奇,这几个在幕后制作彩铃的人,现场表演彩铃歌曲会是什么样子,所以他们经常到各地电视台表演彩铃歌曲。同时,他们的幽默风趣的个性也使他们有机会到电台当DJ,这些,是他们创作彩铃之前没有想到的。

这几个搞音乐的人都有一个理想,就是出版一张自己想做的专辑,但是多年来并没有实现这个愿望。但是,他们即将出版一张彩铃歌曲专辑,夜千说:“有很多人问我们,为什么不出版一张彩铃歌曲专辑呢?”于是,他们先把理想放一放,先做一张轻松幽默搞笑的唱片。“这张专辑和彩铃效果差不多,其中能摘出很多段落做成彩铃。”夜千说。至于发自内心的专辑,以后再说。

现在,夜千正在琢磨视频彩铃,“你打电话的时候,屏幕显示一个动画,对方接电话它就停下来,不接你就可以欣赏一段动画片,我们现在正在做脚本。”小宝说:“我们正好赶上了,我们不敢想将来如何,但是总看见曙光,心里总偷着乐。”

周亚平:真正赚钱的彩铃不超过20首

周亚平是谁?音乐圈内的人都知道他,音乐圈外的人不熟悉,但是,你知道崔健1984年的第一张专辑谁录的吗?你知道1988年中国大江南北流行的“囚歌”吗?你知道那首《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吗?都是这个人干的。如今,他又弄出了来《两只蝴蝶》。总之,周亚平是个彻头彻尾的商人,只要能挣钱,他什么音乐都能做出来。“可是我从来不听这些东西,我的汽车里放的永远是柴可夫斯基。”周亚平说。

周亚平在音乐圈里也算个传奇人物了,最早他在北京交响乐团当乐手的时候,和崔健是同事,80年代初期,他就在外面包活做磁带,当时就给崔健录了一张专辑《梦中的倾诉》。这个人对古典音乐很有鉴赏力,却偏偏干着一些跟他兴趣无关的事情。“圈里人都说我做的那些东西特俗,都瞧不上。但我觉得,流行音乐就是商品,一定让它商品属性最大化,我就喜欢做大众喜欢的歌曲。所以,我们的工作室叫做‘粮食音乐’。意思就是音乐应该像粮食一样,每个人都该需要它。”周亚平说。所以,他能在1988年做出一堆“囚歌”卡带,让他赚了600万元。

话虽这么说,当中国流行音乐进入90年代,一向有商业头脑的周亚平,面对盗版和发行问题,也有点不知所措了,1995年,他成立了鸟人唱片公司,当时感觉唱片业真正到来了,一下子签下了十几个歌手,但是时间不长,盗版也接踵而至,即便他再聪明再有市场嗅觉,面对铺天盖地的盗版也无能为力。“公司经营最不好的时候,举步维艰,那时候公司只剩下两个人,入不敷出,只能靠我去弄点小钱存活,偶尔签个歌手。1998年我签下了‘彝人制造’,弄了一年的钱才给他们做了专辑。”“彝人制造”让周亚平打了一个小翻身仗,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公司基本上摆脱了苦苦挣扎的状况。

后来,周亚平签下了歌手庞龙,以唱片业的眼光,大多数公司看不上庞龙这样的歌手,但是周亚平就是看出来庞龙能挣钱。但是庞龙的第一张专辑很失败,周亚平并没有对他失去信心,当他听到《两只蝴蝶》的时候,他的直觉告诉他,这回该轮到庞龙了。

最开始,庞龙不太愿意录这首歌,觉得太俗。而恰好当时《两只蝴蝶》的作者牛朝阳写了个剧本《281封信》拍成了电视剧,《两只蝴蝶》就用在这部电视剧里面,结果电视剧因为很烂而失去影响,这首歌也没有出来。周亚平不死心,硬是把这首歌塞进了庞龙的新专辑里面。于是就有了之后的彩铃神话。

“2004年以后,彩铃迅速传播起来,也就是在这时候,《两只蝴蝶》火了,也是机遇吧,正好搭上了这班车。可以说,《两只蝴蝶》一点没糟践,全发挥在彩铃上了。《老鼠爱大米》也比较火,但是它早了半年,它只赶上一半,它要是全赶上的话,也不得了。”周亚平分析说,“手机的传播功能也很强大,全国有3亿左右手机的用户,如果有100人用这个彩铃,每天打10个电话,就有1000个人听你这首歌,要是有100万人用你的彩铃,就有1000万人听到你的歌曲,这是多大的信息传播量?”

最开始,唱片出版的时候公司推广的歌曲是《家在东北》。“在推广过程中发现形势变了,《两只蝴蝶》火了,所以我们赶紧调整策略,加大宣传力度。唱片就卖掉了55万张。一开始我们还没有觉得彩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但是我们按照唱片销售分账方式和他们结算,说白了,这个市场和唱片市场一样,但是它不用加工、包装、印刷,我把歌给你,我回家睡觉去了,你这边呼呼地给我挣着钱,它的发行渠道和传统唱片业不一样,你可以把内容给任何一家服务商,传统唱片就不行。”

这就是时来运转,庞龙自己有时候也不相信这是真的,他经常在夜里掐自己,这不是做梦吧?周亚平最近一年来嘴常常乐得合不拢,他现在想的是,要做一家世界性的大唱片公司。周亚平,一个一直被同行嘲笑的人,成了彩铃时代的英雄。

谈到彩铃带来的机遇,周亚平说:“真正赚钱的歌曲不超过20首,这么大的市场,就是这20首歌创造出来的,其他歌曲可以忽略不计。”其实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这样,获利者永远是少数,其他人都是分母,这就是所谓的“20/80定律”,20%的人创造80%的财富。但是在彩铃这个新兴行业,可能更残酷,大概是千分之一的东西在创造彩铃财富。彩铃绝对可以让人一夜之间暴富,但是它不会让每个人享受到这一切。

在采访结束的时候,我离开周亚平的办公室正好路过录音棚,周亚平说:“庞龙在录新歌,你听听。”录音师正在做后期缩混,见到周亚平进来,便从头放了一遍歌曲。周亚平笑眯眯地对我说:“这首歌特水。”从周亚平的笑容上大概能解读出来,他所说的“水”,意味着只有口水歌才能在市场上有一个非常好的反响。不知道庞龙新专辑里的这首《宝贝》是否还能创造彩铃奇迹。 当空舞持彩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