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如何调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 2003年11月,《新闻调查》节目《派出所里的坠楼事件》采访现场,图中是记者杨春和死者家属
)
1993年5月,《东方时空》问世;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推出;199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正式开播。有人把它形容为中央电视台新闻改革的三部曲。
从1996年至今10年,《新闻调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6~2000年),提出“从现实到理想”的“三步走战略”:主题性调查——事件性调查——内幕调查;
第二阶段(2000~2002年),提出“探询实事真相”;
( 《新闻调查》记者王志报道深入,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
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提出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解决栏目的核心竞争力问题。
2003年,面对白热化的电视市场竞争,《新闻调查》再次调整选题方向,选题更加突出调查记者的调查过程和调查行为,把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作为栏目的核心目标。
对于电视调查性报道来说,出镜记者的表现尤为重要,既是调查行为的主体,同时也是调查行为的实施者、调查过程的表现者。《新闻调查》记录和展示的,是出镜记者如何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进入事实本身一步步获取真相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可以认为,《新闻调查》更多的时候是在“拍摄自己”。由此《新闻调查》对出镜记者提出了特别的要求:首先必须有质疑的精神。必须要有怀疑一切的介入态度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工作作风;
其次也应该有平衡的意识。应该让事件中的冲突双方和不同的利益集团有同等的发言机会;然后是高超的现场调查能力,“接近真相,从现场开始”,一篇电视调查性报道能否成立,关键就看记者在现场有无独家的发现,以向观众证实或证伪。
《新闻调查》栏目成员乐意将自己称为“理想主义者”,他们标注为“2002年3月”的《调查手册》或者是这种“理想主义”用最具体的文字给予了职业规范化定义:
调查性报道:就是揭露一种被某些个人或组织故意掩盖、损害公众利益的内幕。
真相:正在或一直被遮蔽的事实;有的真相被权力遮蔽,有的被利益遮蔽,有的被道德观念和偏见遮蔽,有的被我们狭窄的生活圈子和集体无意识遮蔽。
从创办至今10年,这样一个新闻栏目所面临的理想与现实,或许是当今思考我们新闻操作的一个非常典型的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