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盔与荷包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李美玲(广州))
大三的那年暑假,我按照惯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两个月的时间。我在广州读书,每年都是寒假和暑假回家,虽然在同一个省,像“十一”和“五一”这样的假期我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是因为太难买到车票的缘故,另外就是我也不喜欢在车站和一大群人比赛忍耐力,看看谁能坚持到底赢得胜利。我的家乡本来是默默无闻的,从来不会出现在省级台以上的新闻节目里,去年突然因为巨大的矿难事故而声名大噪,至少有超过整整两个星期的时间我都能看到关于我们家乡的新闻,当然是关于不变的主题。
在这个暑假里,某天爸爸用摩托车载我去县城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本来父女两个人高高兴兴的,准备买好东西就回家,谁知道在一条交通繁华路段遇到交警在进行交通安全检查。爸爸坐在驾驶位置戴着头盔,坐在后座的我却没有戴。当我们被交警示意停下来时,爸爸并没有意识到是这个问题,以为是检查行驶证什么的,立刻从怀里掏出证件,毕恭毕敬递给检查的交警。那位交警同志显然没有与人对视的习惯,更习惯的是把头向上一扬,也没有要检查行驶证的打算,金口不开就写罚单。我爸一下子呆了,他还没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但他知道自己要被罚款。爸爸使劲全力挤着脸上的皱纹想笑得更恭敬一点,希望能讨个好,他忘了自己并不是个美女。爸爸说:“同志,这是我的行驶证,您看看是有效的……”
“这个罚单,去交警大楼交钱。”显然,爸爸不知道“同志”这个词已经转换意义了。“同志”没有再理我们,我们只有乖乖地低头看看出了什么问题。罚单上写着“没有戴头盔,罚款200元整”,原来是这样啊。爸爸立刻向同志求情,希望他可以高抬贵手,放我们一马。显然同志并不吃这一套,铁面无私,毫无商量余地。爸爸心里立刻像装满了石头那样,本来饱经生活沧桑的他一下子显得老了10岁。
按照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骑摩托车必须戴头盔,骑乘摩托车不戴头盔的要暂扣车辆,罚款20~200元。爸爸说:“罚款就算是罚我20元,我以后都一定记得戴,为什么初犯就罚200呢?按最重的来罚。”我们一路无语地回家,爸爸没有再多的抱怨出来,只是他呼吸的声音听起来是那么的沉重和无奈。
前两年家里还好好的,爸爸养着十来只羊,每天早上早早起床去挤奶然后送到定奶的客人家里,虽然非常辛苦,在别人酣睡的时候他已经起身为了一日的生计奔波了。但是就连这种辛苦的生计都没有能保得住。村里附近有个人贪便宜买了只病羊回来,把羊放到外面去吃草,结果我们家的羊都被它吃过的草感染了恶疾,一夜之间全都病死掉了。到今天,我都能清晰回忆起妈妈瘫坐在地上无助地哭泣的画面,像一幅永远的伤痛的图片定格在我心中。这件事对爸爸的打击最大,因为这些羊儿不仅是爸爸的收入来源,也可以说是他的小小事业,寄托了他十多年的生活。没有任何人可以给他补偿,除了自认倒霉之外,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也没有。经济损失是显而易见的,对爸爸来说更多的打击还在后面。他已经五十来岁了,想再从头来过是很困难的,因为一下子要拿出钱来买回那么多的羊是不可能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客户的流失肯定在所难免。我也快毕业了,不想爸爸继续这么辛苦地生活,于是爸爸便开始寻找打工的机会。
但是爸爸又没有什么社会关系网络,想出卖体力也没有地方要。郁闷的在家呆了两个月,终于托人找到一份小区的保安工作,一天上12小时工作,工资为400块,一个月全做满,外加200块的服装押金。虽然非常苛刻,但是对爸爸来说总好过每天无所事事,因为他实在过不了只出不进的生活,心理压力非常大。
一张200块的罚款单就算是对一个月工资3000块的城市小白领来说也不轻松啊,而放在我爸爸身上,则要他看15天,180个小时的门才能挣来,其中还包括轮夜班时三更半夜都要起身为那些夜归的人开门,忍受一些心理不健康的人在背后说看门狗这样的话。
当然,不可能说爸爸的工作辛苦就可以逃过法规的约束。只是爸爸说:“为什么我第一次疏忽就罚我最高呢?”这样的执法很难让人相信交警只是一心为了骑摩托车人的安全,似乎与这条法规被制定出来的原始目的并不相符合。被人变相利用了,去了另外一个极端。
如果说这个经历不具有说服力的话,那下面的故事可能可以加深大家的印象。今年过年时候,我和朋友步行经过那条繁华路段,看见街上有交警扛着摄影机在街上,刚开始以为是做什么新年节目呢,仔细看清楚,原来是在为过往的摩托车留影,大把没有戴头盔的人连同摩托车牌号被一一记录,改天等着收罚单去交警大楼赎身咯。这样的做法真的非常难以令人相信交警是为了教育人民大众要注意人身安全问题,反倒是提醒大家要注意荷包安全问题呢。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没有戴安全帽是不构成对外人的危险的,仅仅是对自己的安全造成了潜在危险。为什么一个人要为自己不注意自己的安全而受罚呢?而且动辄以高额罚单?罚款既然规定20~200元的范围,那就说明对不执行者有按不同程度的处罚,为什么老百姓受到的都是最重处罚呢?像我爸爸那样一辈子在社会上无足轻重的人怎样可以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