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法唐:“为西藏修一条铁路”

作者:王恺

(文 / 王恺)

阴法唐:“为西藏修一条铁路”0( 解放军进藏部队一面进军,一面筑路,并创造了新的爆炸方法 )

1985年,刚从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任上下来,改任二炮副政委的阴法唐尚未到任,就在当时二炮的党委秘书徐剑心目中成为了传奇,这个传奇既来自于阴法唐早年在西藏的战争经历,也来自于阴法唐的姓名,这三个字让他一直好奇。“我那时候想,怎么省委书记还有佛家雅号?”现在的徐剑笑话自己当年没见识。

阴法唐尚未到任,但是大批来信已经由西藏自治区党委转来,那些信封上的称呼五花八门,有称呼其为“将军”的,也有称呼其为“书记”的,还有称呼阴法唐为“大师”的。“我只知道他是一位老西藏,参加和指挥过三次西藏战役,但是没想到有人会用大师来称呼他。”出于好奇,时任党委秘书的徐剑和办公室主任一起去给阴法唐送信,一见面,他就被迷住了,按照徐剑的说法,和阴法唐的相遇,是他与西藏结缘的开始,也是他后来数次上高原,写作关于青藏铁路的《东方哈达》的缘起。

全面接触了阴法唐之后,徐剑才发现阴法唐完全可以说是西藏专家,也发现阴法唐建设青藏铁路的想法根深蒂固。

“为西藏修一条铁路”

1980年,在调离西藏9年后,阴法唐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为他呼吁修建青藏铁路的开始。徐剑觉得,阴法唐早年的西藏生涯对他倡议修建青藏铁路影响很大,他不仅有西藏应早日通铁路的想法,而且明确确定下来这条路应该是青藏线。

阴法唐:“为西藏修一条铁路”1( 1990年7月,阴法唐(后排左三)一行沿青藏公路考察(前排坐者为当时的党委秘书徐剑) )

“其实,他从28岁就随18军第一次进藏,开始慢慢了解西藏地形和风土人情。在昌都战役时候,他是52师的一个副政委,从没进过西藏,就敢带着部队在昌都、玉树地区反复迂回,最后把昌都总管和几千藏军在逃亡途中堵住了。后来,他在江孜地委当了10年书记,当年中央授军衔的时候,张国华将军一定要给身为地方官员的他授衔,就因为他能打仗。”“指挥过西藏三次战役,唯一活着的指挥员就是他了,说起经历来都是传奇。”

其实在西藏的阴法唐将时间更多放在研究当地历史与文化上,他研究过孙中山的治国方略,喜欢考人:“知道中山先生进藏铁路的终点站吗?”一般人会想当然地以为是拉萨,但他就会笑道:“错了,往南,过雅鲁藏布江,经山南,直抵喜马拉雅山南坡的达旺,再往北跨越冈底斯山,直抵藏北,最后到狮泉河。”他喜欢把孙中山的两大梦想——三峡工程和进藏铁路相提并论。

1980年到任后,他有了机会正式向中央提出修建进藏铁路,在1981年中央工作会议上,他的发言就是关于修建铁路的,“一个发展中的西藏,没有铁路,西藏是大富不起来的”。而他此时提出这话很不合时宜——1981年,因为国家财政困难,大张旗鼓上马的滇藏铁路已经下马,而早在前两年,几上几下的青藏线就停工了。

采访过阴法唐的记者刘朱婴说阴法唐喜欢引用西藏谚语:“你要我讲脖子上面的话还是脖子下面的话?脖子下面的话是心里话。”而他那时的心里话就是把记得烂熟的进藏铁路几上几下的历史痛心地回顾出来,“几乎每次中央会议上他都要讲述修建进藏铁路的重要性和前因后果。”

后来,他直接找到铁道部长陈璞如。一见陈璞如,就表示相见恨晚,而且提出了一个看起来很奇特的计划:“如果修,大家联手,我们从里往外修,铁道部从外往里修。”

1983年,在北戴河休假的邓小平接见阴法唐,阴法唐笑着告诉徐剑,邓小平问他走哪条进藏线路好,他脱口而出:还是青藏线好。邓问,走青藏线,盐湖问题怎么解决?他告诉邓,那段铁路已经于几年前完工了。而邓关心的另一冻土问题也已经有了解决方案。

最后,两人算起经济账,阴法唐说大约要花三四十亿元,邓算了算,说,不到30个亿就够了。告别时,他还不忘记说一句:“西藏群众迫切希望青藏铁路早日上马。”而邓的答复是:“还是走青藏路好。”

青藏铁路的强硬支持派

为什么阴法唐在几条线路中支持青藏线?主要是修建青藏线的一些难题在他看来都不是难题,高原缺氧对于常年在西藏工作的他不是问题,徐剑说:“他们第一个孩子就在4000多米的高原上生的,他自己80岁还坐着汽车上高原。”而冻土问题他早就咨询过专家,“当年18军进藏就带着华西大学的藏学专家陈明宅夫妇,是和费孝通同等级的人物,专门给大家讲授西藏的政治、宗教知识。阴法唐把18军这个传统带下来了,他一直和冻土专家保持着联系。”

与其他几条线路比较,十几次从川藏线进出的阴法唐深知川藏线的修建难度,而滇藏的整个长度和要修建的隧道桥梁数目都是青藏线的倍数,所以他毫不迟疑地呼吁修建青藏铁路。

尽管1985年他调离了西藏,但他还是不放弃机会。1990年,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回西藏调查,调查报告就是建议“下决心修铁路”。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时,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看见他时介绍,“我们的西藏专家来了”。他又是“老一套”的建议:“把勘测设计青藏铁路列入2000年前的工作计划中。”

离开西藏后,他一直订阅《西藏日报》,1998年,他看见《西藏日报》上一篇文章,《青藏铁路情未了》,“把他激动的,一到拉萨,就一定要见作者肖剑川”。他知道肖担任过铁道兵参谋,又向人家把勘探设计草图全部要来。在西藏接待他的同志本来感叹他年纪这么大,还总上高原来,看见他还这么关心青藏线,就问他:“有眉目了吗?”虽然他没有明确答案,但还是很会鼓舞人心地说:我要坐第一班火车来拉萨。

事实上,90年代初,尽管阴法唐还在不断呼吁中,但他已有了“一代伟业待后人”的感叹,徐剑觉得,他始终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就是这种精神特别让人感叹。

阴法唐一直关注着中央政策,在确定西部开发的政策后,他又写下了《关于青藏铁路复工的报告》,结束语是他一贯的毋庸争辩的语言:“无休止的争论大可不必,早修建早受益,所以我建议,青藏铁路早日复工。”

2000年11月10日,江泽民在铁道部关于上马青藏铁路的报告上写下了决定性的一笔。徐剑说,那一夜,他给当年一起进藏的老战友打了十几个电话报讯。

他用近乎强硬的做法来面对一切不同的声音。当年12月,《人民日报》上出现了一篇文章,《进藏铁路——勘测论证紧锣密鼓》,上面提到了滇藏和青藏线之争,“老将军立刻就给《人民日报》的总编辑许中田打电话了,说中央上青藏线已成定局,身为党的喉舌不要再有杂音”。放下电话,他还是不安心,觉得媒体要是争论起来,别把青藏线搅黄了,结果,他又写信给丁关根。“一般人会嫌过分的事情,他做起来理直气壮的。”主要还是源于他这20年的始终如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