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与天空的距离
作者:吴戈3月17日到19日在张家界举办的航空秀,是一次直接投资超过4000万元的商业活动,普通观众票每张380元,贵宾票2006元,主席台每张6800元。俄罗斯军机并非首次来华,活动策划者想象了更具震撼性的一幕:“一架苏-30战斗机和一架苏-27战斗机在间距1米的‘微距’下,并排以每小时750公里的速度呼啸冲过最宽处52米的天门洞。单机宽17米的两架飞机距离左右两壁均为8米,引擎巨大的轰鸣声‘几乎’要把8米之外的‘天门’震塌……”
这个设想有些过于惊人,正式公布的表演安排中只提到最后一天苏-27将单机穿越天门洞,这样的悬念仍足以引来央视、湖南经视以至港台数家电视台的高调直播。在3月16日的预演中,一架苏-27两次接近了天门洞。
3月17日正式宣布取消穿越天门洞的新闻发布会上,俄空军副司令比热夫的理由是“怕破坏张家界的生态环境”。据说重型战机超低空飞行会产生强大的冲击力,甚至可能造成天门洞崩塌。这次活动的总策划、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文智透露的信息是:“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出于安全考虑,不许穿越天门洞。”对雅克-52和苏-26等运动飞机是否穿越,叶文智却继续玩起了悬念:“飞机上天了,咱们也控制不住了,如果他在上面玩得性起,穿越了呢?”主办方向自行前来采访的记者收取的800元采访费被悄悄退还,此时门票已卖出两万余张,3月19日的当地报纸仍称之为“一顿视觉的饕餮大餐”。
据说俄方取消穿越天门洞还与中国民间的反对声有关。3月17日人民网刊登了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教师李迪华的公开信“呼吁叫停战机穿越天门洞”,提醒说:“即使成功飞越,其对于自然资源管理的不良示范作用也是灾难性的!”
叶文智表示:他此前对穿越的肯定建立在去年8月来华考察时“勇士”表演队队长的回答和有关专家的分析上。但比热夫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话是:“表演活动还是按我们的原计划进行,穿洞不在我们的计划之内。”早在3月15日,先期到达张家界的“勇士”飞行表演队队长伊戈尔·特卡琴科就表示:“目前没有这项飞行计划。”一位飞行员则直接表示不会穿越。
( 1. 2006年3月19日,俄罗斯空军表演队在张家界天门山进行了飞行表演
)
更加矛盾的是对穿越风险最有理由严肃对待的保险公司的态度。据报道,为天门洞承保1亿元企业财产险的平安财产保险公司张家界支公司负责人称:1999年运动机穿越天门洞时有关方面所做的风险评估显示,天门洞岩石坚硬,地质结构稳定,即使一架波音747撞上去也影响不大,因此此次穿越没有另做评估,保额反而从1999年的10亿元降到1亿元。
中国空军开始购买苏-27已超过10年,虽然始终远离公众视线,但俄式先进装备的威名早已在国人心目中树立起来。亲近苏-27也得以成为央视直播活动中号召力强大的内容之一,以致要通过全国海选。据称这是俄罗斯“勇士”飞行表演队成立至今首次搭乘普通观众,实际上在俄罗斯国内,乘坐苏-30和米格-29等战斗机体验飞行已经是旅游公司招揽生意的项目之一。这次选中的两位幸运观众里,天津外国语学院大四学生朱妍只乘坐过民航客机,来自辽宁的公务员朱占伟干脆从未坐过飞机。有趣的是,朱占伟3月19日下午乘苏-30还未升空,闭幕式现场解说员已经宣告“张家界特技飞机表演到此圆满结束”。因为仓促赶来的苏-30不可能在座舱内安装摄像机,这个面对全国观众的新闻事件也只能当事人用DV自拍。虽然名为“体验特技飞行”,实际上俄罗斯飞行员始终柔和地控制着飞行动作,只经过18米滑降之类简单训练的普通人毕竟无法承受真正的“战斗机特技”。
( 2. 中国先富起来的一群人中已经有人将兴趣投向了飞行
)
在媒体的大量报道中,对航空的陌生感也显而易见。在国外已成空军例行任务的“空中加受油”被和“特技飞行”、“穿越天门洞”并称为“三大空中绝技”,横滚、倒飞会称为“高难动作”,“郁金花开”动作中释放的红外干扰弹被称为“礼花弹”,苏-30超低空通场据说“离地面仅有1米”,解说员一看到抬机头就以为是传奇般的“眼镜蛇”机动,神秘的“耳朵”动作其实只是5机编队的一个新队形。因为16日预演中苏-27抛射的干扰弹砸坏了天门山下一家平民的房顶,而且还能燃烧,表演队决定今后向山体发射,据说不会对生态造成影响。■
特技飞行与中国航空运动
( 两架苏-27战斗机在天门山进行特技飞行表演 )
——专访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副主席申海青
三联生活周刊:你认为苏-27能穿越天门洞吗?
( 2003年9月14日,“雷鸟”飞行表演队的一架战斗机在爱达荷州的空军基地表演时坠毁
)
申海青:在技术上没有大问题,主要是飞行员要有这个心理素质。1999年我们组织的还有4架运动机重叠穿越。这次设想的计划中,如果是两机,也是有前后距离差的,并不是说完全并排着穿越。难度在于军机速度快了,修正偏差的余量更小,判断上难度更大。飞行中的偏差是随时的、绝对的,要靠人的操纵技术来克服。山洞本身对飞行影响不大,即使是喷气式飞机,对空气的挤压也不大,因为出口很大,洞体上部的厚度只有60到70米。掉落石头倒是不好说。
三联生活周刊:特技飞行中类似的举动多吗?
( 英国“红箭”表演队
)
申海青:穿山洞并不困难,尤其是对时速200多公里的运动机。中国的观众对穿洞比对特技飞行更关注,其实后者难度要大得多。我们还需要让公众了解,看特技飞行应该看什么。所以这几年我们不太想搞这种穿洞活动。
三联生活周刊:我国现在有非军方的特技飞行员吗?
(
“瑞士巡逻兵”的飞行员 )
申海青:我国还未正式开展特技飞行运动,飞行员的标准还未建立。学飞行的都有特技科目,但并不是特技飞行竞技和表演那种难度。国际上有的业余特技飞行员并不比职业选手差。
三联生活周刊:特技飞行比的是什么?
( 意大利“三色箭”青云直上 )
申海青:特技飞行竞赛类似体操,在1立方公里的空间内,单机表演4分钟自选动作,编队表演10至15分钟。
三联生活周刊:特技飞机有什么特殊之处?中国能制造吗?
( “俄罗斯勇士”更喜欢用焰火一般的红外干扰弹而不是拉烟来营造气氛 )
申海青:特技飞机对发动机功率、飞机强度、操纵性要求很高,中国还是有能力制造的,但市场太小。
三联生活周刊:进口的呢?
( “雷鸟”的4机编队 )
申海青:进口的特技机比较好的要30万美元左右,现在国内还没有人考虑购买,航校和俱乐部都没有这个能力。企业是唯一有可能的渠道,但大家对航空运动还不够了解。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航校不培养特技飞行员?
申海青:体育总局在全国有10多所航校,100多名动力飞机飞行员,但现在培养飞行员不是主要任务,而是根据自身工作需要培养,没有成批的直接培养任务。
三联生活周刊:就是说只是为保持航空运动项目和竞技水平才培养飞行员?为什么呢?
申海青:因为没有钱啊。
三联生活周刊:那你认为航空运动学校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
申海青:我认为航校既要搞体育,这是本,也要搞航空,也就是项目的普及。现在体育任务不饱满,经费投入不足,有的航校利用民航系统的通用航空解散,开展了飞播造林、航空测绘等通用航空业务,弥补经费的不足。但长远来看应该向航空俱乐部发展。现有的航空俱乐部有些是私人投资,但总有前赴后继的感觉,因为老板的兴趣不长久,而这又是因为难以获利。所以我认为我国航空体育的发展有赖于中产阶级的成长。
三联生活周刊:除了与风景名胜地合作,航空运动还有没有更好的市场运作模式?
申海青:去年底的全国航空运动会就是以市场运作为主,全部1600~1700万经费都由地方政府筹集。从提升南通城市形象的角度看,投入还是比较值的。但现在我们还没有确定全国航空运动会是两年还是四年一届,这取决于地方政府和企业界的支持。在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的赛事招标计划中,每年能落实40~50次比赛。
三联生活周刊:国际特技飞行大奖赛是如何组织的?
申海青:我们举办了5次国际特技飞行大奖赛,1996年在珠海航展上,1998年在上海等8城市,1999年在张家界,2000年在太湖,2001年在四川广汉。这项赛事由国际航空联合会国际特技飞行大奖赛运作公司管理,2001年后向承办国的要价不断提高。从张家界的40万美元提高到太湖的60万美元和广汉的70万美元,越来越难以承受。如果向国际航联申请举办国际特技飞行锦标赛,国内还没这个实力。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全国航空体育的规模如何?既然国家投入有限,民间人士多吗?
申海青:目前包括滑翔伞、动力伞在内,能载人的非民航非军用载人飞行器共有2000具/架。包括模拟飞行在内,航空体育参加人数约3万人左右,其中百分之七八十是业余人士。所以在全国航空运动会上,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题词:要努力实现航空体育的最大民众化。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注意到全国航运会还是要求以省级、军队或行业体协为单位报名?
申海青:全国航空运动会离不开省级体育系统,否则操作上就不规范。但除了跳伞仍以事业单位为主,其他的参赛者基本都是民间人士。现在全国有超轻型飞行器300多架,纯粹个人买的占到70%到80%,国家出钱的很少。
三联生活周刊:低空没有开放是主要的障碍吗?
申海青:我认为,一个航空强国,从参加人数和飞行器数量上来看,航空体育应该是第一位的,肯定要超过民航和军航。航空体育将是低空开放最大的受益者,但目前这个问题仍在内部研讨之中,估计要达到满意的程度还需要5到10年。■
世界军机飞 行表演队
目前在世界各地表演最多的是美国空军“雷鸟”飞行表演队,航迹遍及美国50个州和世界60多个国家。“雷鸟”1953年5月成立,1955年初就开始到美洲国家巡演,三年表演222场,观众900万以上,1956年在世界上第一个使用超音速喷气战斗机表演,1983年初换装F-16战斗机后,头一个表演季就在33个州吸引了1650万观众。1987年“雷鸟”首次出现在北京南苑机场。1996年11月F-16的表演累计突破1000场,到1999年历史累计观众已突破3.15亿。
“雷鸟”最早只有15分钟的编队特技,到1974年一年只表演4个月,今天已发展到每年3月到11月平均在北美40个地点表演70场,几乎每周必演,在每个地方还可安排两名当地媒体记者乘F-16D双座机体验飞行。每次表演包括编队飞行和单机表演共30个动作,从地面算起历时1小时15分钟,在3500多场正式表演中,没有一次因为机械故障而中断。
美国海军的“蓝天使”表演队于1946年6月首次亮相,1974年正式命名,迄今累计观众已达3.5亿。1946年时只有17分钟的4机编队表演,如今达到约45分钟的6机编队30个动作,包括单机背靠背、6机编队着陆、起飞时起落架放下横滚、菱形队形中长机倒飞等高难度动作,他们还是密集队形专家,6机三角队形整体机动时,一架飞机的翼尖和另一架的座舱间有时仅相距18英寸(0.46米),这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到1999年该队在训练和表演中牺牲的飞行员就达到23人。
英国从20年代以来就高度重视特技飞行,战后空军各部队纷纷组织喷气战斗机表演队,1956年出现第一支正式表演队“黑箭”,1958年在范堡罗航空表演周上表演了22架“猎人”战斗机编队筋斗和桶滚,至今仍是一项世界纪录。1965年3月代表整个空军的“红箭”表演队正式组建,第一个表演季就表演65场。迄今该队已在50个国家表演过,有17年表演超过100场,最多的1995年达136场。
“红箭”的表演季是5月底到9月中旬,编队表演最低高度91米,双机表演水平直线飞行时可以低到30米,但从不在观众头顶表演。如果时间地点凑巧,可以在往返途中飞越一些非私人的庆典、赞助活动,转场飞行时也尽量在300米低空编队飞行,让尽可能多的公众看到。除了偶尔搭载记者和名人,“红箭”从不载客,有人出10万英镑也被拒绝。
法国空军也长期允许部队自发组织表演队,首次编队特技表演是1931年。1937年成立的法国空军学院特技队每个周日都有表演。1952年5月首次出现了“法兰西巡逻兵”的称呼,此后每年由一个联队担当,直到1964年法国空军学院特技队成为永久的“法兰西巡逻兵”。“法兰西巡逻兵”素以大编队复杂特技著称,“阿尔法喷气”E教练机体态轻盈,每逢法国国庆、勒芒24小时汽车大奖赛、法国网球公开赛和一级方程式赛车,天空都有他们8机编队拉出的红白蓝三色烟迹。
前苏联时期的空军飞行表演队并不显赫,因为苏军在国内外都不必靠表演队显示实力,与今天俄空军一反常态地保持3支表演队截然相反。“俄罗斯骑士”、“雨燕”和“蓝天骠骑兵”都成立于1991~1992年,隶属莫斯科附近库宾卡空军基地的第237飞行演示中心(TsPAT)。
“俄罗斯勇士”表演队采用6架苏-27UB战斗机。1995年12月从马来西亚航展回国,经停越南金兰湾机场时因恶劣天气造成三架苏-27撞山,4名飞行员丧生,新的4机编队次年9月就出现在国内航展。这些飞行员有平均1500小时喷气飞机驾驶经验,但月工资不到200美元,表演次数也与西方国家差距较大。
“雨燕”表演队采用米格-29战斗机表演4机或6机编队,初期还有一名女飞行员。1999年一度解体,2003年初才恢复。“蓝天骠骑兵”1995年也一度解散,2001年恢复后采用L-39C高级教练机。俄罗斯格罗莫夫飞行试验研究院1992年组建的“试飞员”表演队以苏-30等多种先进试验机进行单机和双机表演,以安纳托利·克沃丘尔等著名试飞员和“眼镜蛇”等高难动作著称。
“俄罗斯骑士”的6机全重加起来约150吨,翼展加起来达75米。作为全世界唯一以重型战斗机编队表演的国家,这种选择编队难度大,变化较少,多数时候间距较大,气势有余而精细不足,炫目的超机动动作只适用于单机表演。
也许太渴望出口订单,俄罗斯军机在大型航展上不止一次因动作冒险而坠毁,表演队也总是激情逼人。1997年6月的芬兰奥卢国际航展上,4架米格-29以37米高度接近观众席,突然开始抛红外干扰弹,竟然完全没有告诉航展组织方,而干扰弹要下降46米才熄灭。后来俄国人同意在183米高度抛射,但三天后在30米就开始抛射,有一枚在跑道边引起小规模森林火情。这次表演又在观众席上方,有一架甚至直接从观众头顶不到30米低空滚转通场,另一架还在后座私下载有一名北约飞行员。航展组织者说:“他们飞得的确很棒,可是为什么要故意破坏规则?”
飞行表演的事故并不鲜见。1988年8月28日,意大利空军“三色箭”表演队当代规模最大的10机编队在德国拉姆施泰因美国空军基地的事故最为惨烈。垂直爬升的10机编队在顶点分三组散开、倒转后,在50~80米的低空从三个方向交叉飞过,但一架单机过早过低地到位,造成三机爆炸,地面81人死亡,500多人受伤。此后德国国内禁止编队特技表演长达12年。至今全世界一般每一两年仍会出现表演队坠机事件,主要是在训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