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数字电视在徘徊
作者:黄燕/给数字电视加温
3月21日到23日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是电视人的天下,这个一年一度的国际广电展也是每年国展除了汽车展、电信展之外最热闹的展会。今年参展厂商增加最多的是在叫卖机顶盒,最热的话题无疑是数字电视。听过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在开幕式上要加快模拟转数字的发言后,所有人都认定今年将是数字电视突飞猛进的一年。按照赛迪顾问的预测,到2010年数字电视产业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
不过,对大部分人来说,数字电视还是一个听声不见影的概念,甚至有人把它直接和电视机联系到一起。其实它指的是电视传送信号的升级,也就是从模拟转到数字,和电视机没什么关系。这跟当年模拟电话大哥大升级到手机不同,上数字电视不用换电视机,运营商会送你一台机顶盒,由它负责把信号解码成你家电视能显示的格式。你还可以选择做中国电信或者中国网通的数字电视用户,因为通过互联网和配套的机顶盒同样可以把数字信号送到电视机上,这被称为IPTV。对收不到有线电视的非城市用户来说,还可以通过卫星和地面广播接收数字电视,2005年中国开通了卫星数字电视,2008年将推广地面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带来的好处是从此能收四五百个频道,而且清晰度达到DVD效果,音响达到CD效果,赶上个刮风下雨设备检修时出现在屏幕上的雪花、斜纹也将成为历史。IPTV还能让你像看DVD那样看电视,想快进、倒退还是暂停只要动动手指就行。如果“超女”发生在数字电视时代,短信投票可能已经改成了电视投票,观众直接按下遥控器就能将信息发送给电视台,这是数字电视的又一大卖点——互动性。广电则可以借此从移动运营商胀鼓鼓的腰包里分一杯羹。对用户来说,最能吸引人的互动服务还是视频点播,几千部电影和电视剧就在电视的另一端,想看的话点击就行。不过上述功能在大部分地方还停留在演示厅里,目前数字电视的内容主要是央视和几十个省台卫视频道再加上十几个付费频道,分为体育、音乐、汽车、财经等几大类,视频点播还没开通,就更不要说短消息、语音电话和浏览互联网了。
把数字电视和高清划等号多半是电视机厂商的一场炒作,因为目前播的节目绝大部分都是标清的,高清频道只有今年元旦开播的央视“高清影视”和上海文广“新视觉”两家。高清是数字电视到目前为止的最高级别,可以达到电影级图像,其次是比DVD略高的EDTV,然后才是DVD级的标清。“高清影视”传送的图像分辨率为1920×1080,清晰度是标清的三倍以上,如果有一天数字电视的大部分频道升级到了高清,倒是可以考虑去换一台分辨率更高的液晶或者等离子,在广电展上很多厂商就是用液晶电视来做演示。
( 松下电器成了第一家与中数传媒就高清频道市场推广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的电视机厂商。图为松下电器于2006年3月8日预展了VIERA系列等离子电视
)
从模拟到数字:政策之手
从1999年中国第一个数字电视网络在广西南宁开通至今,有线电视从模拟向数字升级已经干了6年,但现在的情况是100个用户中只有3户看上了数字电视,广电总局到2005年底发展3000万用户的目标成了一个笑话。难怪张海涛在这次广电展开幕式上放话说,“加快整体平移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所谓整体平移就是整个城市连锅端地停模拟上数字。在电信的步步紧逼下,广电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至于用户买不买账、能不能赚钱,先圈上地再说。
现在青岛、杭州、深圳、佛山、大连、太原等几个城市已经完成了模拟到数字的整体平移,还有上海、湖南、山西等地正准备进行转换。上不上数字电视用户说了不算,广电总局一声令下就得停播模拟转到数字。在数字电视第一城广西南宁,几年来发展的用户只有2000来户,政府一声令下全城集体上数字,一天就转换了3000户,几个月达到数万户,张海涛估计南宁今年内就能完成全部转换。
不仅给政策,政府还在资金上充当数字电视的强大后盾。以国内最大的数字电视商用点、拥有60万用户的青岛为例,从2003年就开始整体平移的青岛得到了广电总局和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在广电总局担保下,国家开发银行为青岛提供了3亿元政策性贷款,2004年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下文,免征青岛2005年到2007年有线数字电视收入营业税。在佛山等其他城市,数字电视的经费也主要是银行贷款、政府贴息以及部分社会投资。
( 2006年1月6日,美国拉斯维加斯2006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上,Sling Media的创始人Jason Krikorian展示其公司生产的Slingbox(左)和Sprint移动装置。SlingPlayer配备相关软件可接收家中的电视节目
)
为了让数字电视的门槛更低,机顶盒也由运营商买单统一赠送给用户,在市场上你就是想买也买不到。目前最便宜的机顶盒也得五六百元,照此计算,一个城市平移下来仅机顶盒成本就要几亿元,这还不算网络改造费用。虽然平移后每月的有线电视费有所上涨,但这点收入根本不足以支撑运营商的前期投入。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城市数字电视长期停留在“试点”层面,用户多的1万,少的只有几千户,如果单靠每月几十元的收视费,数字电视目前根本无法盈利。
想点播节目,您还得等待
用户到底需要什么?在3月底举办的国际广电展上,大部分参展商和与会观众认为,视频点播是目前数字电视的杀手级应用,可惜在单向推送占据主流的今天,用户不能发送信息给运营商,点播等增值业务根本无从开展。青岛用户家里的机顶盒甚至连加密功能都没有,这就注定没法推个性化的付费内容。汤姆逊公司副总裁Frederic Kurkjian遗憾地说:“我们已经向包括大连、上海在内的十多家中国地方广电公司提供了数字电视设备,其中不少地方已经开通了数字电视,但是他们只使用了机顶盒中的视频播放功能,至于点播、上网浏览、短消息、语音电话等功能都还没有开通。”
在青岛上马数字电视后的3年时间里,电视频道从原来的28个增加到56个,增加的内容就是地方卫视频道,另外17套数字广播也是现有广播电台节目,此外增加了一些生活服务和股票信息,比如天气预报、交通信息、市政通知等等。虽然开通了视频点播,但这种点播是一天分几个固定时段循环播放,用户点播实际上只是预定了节目,真正要看还得掐表等着播放时间到。直到2006年1月,青岛才又开通了50多套付费数字电视频道,中数传媒和上海文广共同提供了足球、汽车、音乐、电视剧等几大类节目,不过看这些节目还得单独付费。
按照广电总局的计划,在已经实现了数字电视的地区,今年重点是升级网络,做到能开展交互式业务。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当初对用户许诺的很多业务就成了空中楼阁,指望着这些增值业务收钱也就成了泡影。许多城市的试点用户反映,点播业务迟迟没有开通是他们对数字电视不感冒的原因之一。张海涛在国际广电展上说,电信的年收入已经超过1万亿元,全国广电加起来才800多亿元,这个差距足够刺激广电在增值业务上多花点心思了。
IPTV给出的另一条出路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还没进行整体平移,也可以选择通过电信运营商的IPTV收看数字电视。同样是通过一个机顶盒让普通电视能够接收数字电视信号,IPTV特有的时移功能可以让用户对正在收看的电视节目快进、倒退或者暂停,和看DVD一样。虽然它的用户基础远不及有线电视庞大,进入中国也不过两三年,但动起手来毫不含糊。
中国网通在哈尔滨商用IPTV已有将近5万用户,是国内最大的IPTV商用点。同样免费赠送机顶盒,内容方面网通建立了5600小时的点播影片库,除了30多个卫视频道外还有上海文广的14个特色付费频道,基本使用费60元每月,点播影片每部1~2元。在上海的浦东和闵行,IPTV商用不但免费送机顶盒,价格仅为30元包月,极具吸引力。此外,河南、陕西、福建、江苏、云南等地也正在进行IPTV试点。UT斯达康为哈尔滨和上海两地同时提供了全套IPTV设备,公司高级副总裁、CTO黄晓庆告诉记者:“和有线模式一样,IPTV也是数字电视的一种形式,IPTV的设备也可以卖给广电运营商。但是有线网络改造的数字电视目前没有互动,缺乏盈利机制,必须加入新的增值业务对用户才有吸引力。”
相比之下,杭州人可算是有福了,结合了广电的节目资源和电信交互式服务的杭州数字电视是业界公认的成功范例,通过双模机顶盒,用户可以同时连接有线电视和互联网,开通了视频点播、互动游戏、付费频道等业务,杭州人为此每月需要支付14元的数字电视费和35元的交互电视使用费,一次交清两年的使用费就可以免费获得价值1500元的机顶盒。据张海涛透露,杭州数字电视已经拥有50万用户,年收入2.2亿元,而拥有60万用户的青岛收入只比杭州多了4000万元,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杭州大部分用户开通了交互式业务。张海涛感叹道,即使掌握着内容资源,在互联网的竞争分流下有线电视仍有被边缘化的危险,手机电视等层出不穷的新媒体更是让广电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