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芬奇密码》剽窃事件与耶稣的婚事(375)
作者:陈赛(文 / 陈赛)
( 达·芬奇创作的《最后的晚餐》 )
20年前,三位美国历史学者合写过一本书《圣血与圣杯》,讲了一个相似的故事,同样由法国画家尼古拉·普桑和他的名作《阿尔卡迪的牧人》引出。法国南部一位牧师神秘遇害,在调查他的死因过程中,名画里隐藏着的秘密逐渐被揭开,原来耶稣受难后没有死,而是与妓女抹大拉结婚,并生有一子,后来这个孩子逃到了法国南部犹太人的聚居地,成为法国梅罗文加王朝国王,将耶稣的血统保留了下来,由圣殿骑士和一个叫Priory of Sion的秘密教派保护。这个教派的历届掌门人都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巨星,除了达·芬奇,还有波提切利、牛顿、雨果、德彪西等人。他们甚至警告,这个秘密教派很可能再组建一个神权的欧洲共和国,由耶稣的后裔担任主教,政务则由Priory of Sion主持。当年这本书刚出版的时候,也曾引起一番轰动,上过畅销书排行榜,卖了200多万册。更巧的是,两本书同样由兰登书屋出版。
2005年10月,其中两位学者迈克尔·贝金特和理查德·莱以侵犯知识产权的罪名,将兰登书屋,而不是丹·布朗,告上了法庭,索赔1000万英镑。2月27日,此案在英国高级法院正式开庭审理。这个法院就位于古代圣殿骑士的基地——圣殿教堂不远处,使这场官司更多了一层戏剧性的色彩。
所谓树大招风,《达·芬奇密码》已经不是第一次惹上版权官司。两年前,一个美国作家刘易斯·珀杜曾起诉《达·芬奇密码》的情节剽窃自他的小说《上帝的女儿》。两书中均有达·芬奇研究者被杀,小说主人公均与秘密宗教组织展开恶斗,也都提及达·芬奇的画作,他还指控丹·布朗抄袭了他关于历史掌握在胜者而非失败者手中的思想,以及他对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欲将本国宗教由女神至上转为男性主导之举的分析。但纽约的法官判定,“仅以观念和普通文学主题而论,它们不受版权法的保护”。
在很多人看来,这次同样是一次荒唐的起诉。批评家詹姆斯·阿特拉斯有一句名言,“文学就是小偷”。数个世纪以来,小说家一直在重复同样情节、主题、故事、创意,只不过,“好作家借,坏作家偷”,各自功底修养不同而已。有人感慨,“如果原告赢了,这大概是约翰·格里森姆、汤姆·克兰西、罗伯特·哈里斯、海伦·菲尔丁,甚至莎士比亚的末日。因为除了《仲夏夜之梦》外,莎士比亚的每一部戏剧都是在别人的素材基础上创作的。他曾经说过,自己最擅长的就是给旧词穿新衣,用那些已经被用过的东西”。
可是,在英国高级法院,这场官司进行得正襟危坐,气氛肃穆。法庭现场就像一个读书俱乐部,检察官们各自桌上摆着厚厚的一撂书,除《达·芬奇密码》、《圣血与圣杯》之外,所有有关耶稣与抹大拉之间轶事的小说与学术著作都摆上了台面,包括《抬着石膏壶的女人:抹大拉与圣杯》、《圣殿武士揭秘》、《耶稣真实身份的秘密保护者》、《圣杯的孩子》等等。英国《泰晤士报》评论道,这场官司的结果对于英国未来的作家们至关重要——对于一个历史学者提出的“假说”,怎样利用算是“合理借鉴”,怎样利用算是“剽窃”?“剽窃”与“借鉴”之间的界限在哪里?
( 1. 2006年2月27日,向英国高等法院起诉《达·芬奇密码》出版商的理查德·莱和迈克尔·贝金特(右)
)
从读者的角度看,丹·布朗显然受到了《圣血与圣杯》的启发,书中有迹可寻之处不少。那个古怪英国爵士Leigh Teabing曾经从书架上赫然拿出一本《圣血与圣杯》,并说:“按照我的品位,这本书的推理很糟糕,但基本假设倒是对的。”而Leigh Teabing的名字,便是由《圣血与圣杯》两位作者的名字Leigh和Baigent中变化而来。在书中,这位爵士是撑着拐杖出场的,而第三位作者亨瑞·林肯正是一个跛脚,亨瑞·林肯没有参与这场官司,据说是因为身体欠佳,但他本人拒绝解释为何没有参与诉讼。
丹·布朗本人也承认,这本书的确给了他一定的启发,但并非关键性的。在写故事大纲的时候,他甚至还没有读过这本书。但是,两位原告却在《达·芬奇密码》中勾出了15个疑似“抄袭”的主题,“丹·布朗并非抄袭了某个创意或者某个段落,而是盗用了整个结构,他甚至盗用了所有守护耶稣血统秘密的掌门人名单!”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达·芬奇密码》盗用了他们的核心假设——耶稣曾结婚生子,其血脉千百年来绵延不绝并一直受到圣殿骑士等秘密团体的保护,这个假设是他们在1976年至1981年间辛辛苦苦考证出来的。
( 3. 《圣血与圣杯》
)
其实,《圣血与圣杯》关于耶稣结婚的考证早经学术界推翻,并被视为“令人哭笑不得、不知就里的劣作”,意大利学者艾柯曾在他的小说《福柯摆》中对这一考证大加讥讽。连作者之一亨利·林肯本人也曾经在电视采访中公开承认,书中有不少情节是虚构的,但迈克尔·贝金特和理查德·莱却坚持认为,“假说”是对是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他们花费6年时间得出的idea,应该受到版权法的保护。
因此,这场官司的焦点就变成了:耶稣与抹大拉结婚这一“假说”,是否受版权法保护呢?兰登书屋的辩护律师表示,“耶稣与抹大拉结婚,其后人与法国皇族血脉结婚,这些传说并非《圣血与圣杯》的原创,而是在民间流传已久,并非从《圣血与圣杯》到《达·芬奇密码》一对一的拷贝。两位原告要垄断的是一个已经在公共领域流传许久的信息”。
( 2004年,《圈里圈外》的作者庄羽指控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是抄袭之作,要求郭敬明和春风文艺出版社赔偿53万元。不久,他的成名作《幻城》一书也被人指称抄袭日本漫画《圣士》。去年网上又爆出他的新书《迷藏》不是内地首部音乐小说,包括此书的概念定位以及唱片噱头等,都雷同于一部叫《珍珠饭店》的作品。■
)
耶稣有性生活,这一论断的确不是《圣血与圣杯》的原创,文艺复兴晚期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就曾经明确说过。20世纪70年代,大众对于抹大拉的兴趣骤浓,出过不少关于抹大拉的小说与电视节目,其中或多或少都牵涉了耶稣与抹大拉之间的暧昧关系。比如1971年的一部歌剧《耶稣基督超级巨星》,剧中抹大拉是一个妓女,但爱上了耶稣。《圣血与圣杯》还曾经受到70年代BBC的一系列短片的启发,那些短片里同样提到抹大拉是活的圣杯、法国皇室的血脉、神秘主义、罗马教皇的阴谋等。如果追溯得更早一点,则是1945年埃及出土的《诺斯提教派福音书》。这些遗失多年的宗教史料显示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耶稣旁边的圣徒是个女子,而这个女子只能是玛丽·抹大拉。她不仅不是一个妓女,而且是耶稣最喜爱的门徒。
辩方律师还指出,小说《达·芬奇密码》和非虚构历史学术著作《圣血与圣杯》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在《圣血与圣杯》中,耶稣制造了十字架之刑的假象,他实际上还活着。但丹·布朗的小说中并没有提到这一点,因为他本人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这场官司仍在继续,但可以预见,这场官司最直接的后果是再次引发了更多人对于耶稣婚事问题的兴趣。这一“异端邪说”再次深入民心,所有与此题材有关的著作都被一一翻出研究,据了解,《圣血与圣杯》的销量已经随着版权官司的开展而水涨船高。当然,这场轰动全球的版权官司也给即将在5月19日上映的《达·芬奇密码》电影做了一次免费宣传。■
( 2003年,畅销书作家、明星学者史蒂芬·安伯斯(右图)被指控他的《狂暴蓝天》涉嫌剽窃。这部描写二次大战时参议员及他所带领的B24轰炸机年轻驾驶员机队的英勇故事,内容有一些段落抄袭自宾州大学历史教授汤玛斯·契尔德1995年的小说《清晨之翼》。抄袭事件被揭发后,1月5日安伯斯便发表一份声明致歉,表示在下一个的版本中会做适当的修正。
)
( 4. 《达·芬奇密码》 )
( 美国宾夕法尼亚儿童作家南希·斯托芬声称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图书剽窃了她的作品。2001年3月14日,她还在纽约举行记者招待会,举出自己十几年前出版的作品和插图为证。一时间,舆论大哗,有“哈利·波特迷”甚至声称要杀死这个“说谎”的美国女人。一年后,美国联邦法庭驳回了南希·斯托芬对J.K.罗琳剽窃的指控,并处罚金5万美元。
)
( 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哈兰·艾里森(左图)曾起诉好莱坞导演詹姆斯·卡麦隆的《终结者》抄袭了他为电视剧《The outer Limits》所写的两部剧集,并且胜诉。法院判卡麦隆在《终结者》的编剧中加入哈兰·艾里森的名字。
)
( 2. 《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来到伦敦高等法院出席审讯 ) 作家耶稣达·芬奇密码圣血与圣杯芬奇剽窃密码事件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