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愚公移山与负债修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久胜)
学习“愚公移山”的时候,学生们时常会问:愚公为什么不搬家?虽然这个成语是比喻做事有恒心,不怕难,但现在我们的确面临“迁移偏远山村居民还是负债为他们修路”这样的选择。
道路建设周期长、投资大,不一定谈得上回报,乡村道路建设更是这样。西部一些地区把“村村通公路”作为考核政绩的一项硬指标,一些贫困乡村在资金筹措很困难的情况下强行上马修路工程,曰“敢于透支明天的钱,敢于负债修路为明天的繁荣打基础”。可钱好用,债难还。首先面临征地拆迁,这不仅仅涉及土地征用、农民房屋拆迁,还涉及青苗赔偿、资金投入等一系列问题。在县乡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许多县乡为了完成考核的目标任务,不惜一切代价,负债修路,使得本来就脆弱的县乡政府的债务风险成为威胁当地稳定的突出问题。
一些偏远村落,人口稀少,也没什么发展优势可言,与其投入大量资金修公路,不如把这些偏远山区的居民迁移到相对繁荣的乡镇。如果把修路的资金拿来帮助移出的村民,也许更有利于他们未来的生产生活,以及长远的发展。有的地方搞集资,无形中也加大了农民的负担。 愚公移山负债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