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彩龙闹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福州 王卫华)

正月初一晚,回乡探亲的我和家人正围炉夜话,门外骤然响起一阵急促的锣鼓声,有人高喊:“舞龙的来啦,准备接龙咧!”我推门一看,只见夜色朦胧中,一条张牙舞爪的彩龙迎着猎猎寒风,正扭动着颀长的身躯当街“游”来。

曾几何时,我们这里的龙灯队风靡方圆十里八乡,每年腊月,村里都要召集壮汉在村委会大礼堂里排练舞龙。正月初一开始,龙灯队就浩浩荡荡地行走在大街小巷,威风锣鼓一直要敲到元宵节夜里“送龙”后才停歇下来。彩龙分两种,一种9节名为“小黄龙”,舞起来轻灵飘逸,一般年景都舞这种龙;一种18节“大黄龙”,舞起来拙中见大,只在大吉之年才请出来。改革开放初期,农民心里高兴,每年正月都要舞龙乐上一乐,可后来,农村逐步被边缘化,“彩龙闹春”也在老家销声匿迹。

今年又见“彩龙闹春”,心情之愉悦可想而知。我到乡间走了走,好消息也不少,诸如:种田不用缴税啦,孤寡老人有生活补助啦,治病可以到合作医疗报销啦。邻家大叔说,明年正月,村里要请出18节的“大黄龙”,因为镇里的街道要拓宽15米,舞“大黄龙”才带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