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与一个光荣的事业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邹剑宇)
很多上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前期的新闻出版编辑记得:即将出版的文字图片都进了电脑,工作的快慢效率被那些第一批学会电脑排版的丫头、小伙控制着,想在版面上划一根斜线得看他(她)今天高不高兴。电脑也是一个问题,5英寸的存储磁盘经常读不出文件,这时候版面编辑只好看着小丫头从电脑里取出磁盘,对着它吹几口仙气,把手指插进中间的圆洞转几圈,再插进电脑等着显示……
这一变化就是中国新闻出版业“告别铅与火”变化的关键一跳,原来做铅字排版的工人让位给在键盘上敲打的年轻人,印刷用菲林晒出的PS版,速度、质量的差别是我们今天说的“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差别。生产、传播信息的技术普及之后,常让人产生错觉:写字、说话的人比做汽车的家伙更能赚钱,他们成为当代的主流人群了。
感谢王选老师,他和方正公司发明、生产的电脑激光排版系统改变了这一切,一个人站在中国信息化历史进程的门槛上。
从1985年发明该系统到1995年方正在香港上市,方正排版系统占据了中国超过90%的新闻出版市场,尽享光荣的同时,方正也成为中国信息企业的旗舰企业、赚钱最丰厚的企业。以方正为代表的公司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校办企业形式,所有权既像国家又像集体所有,企业思维却像私企、股份制企业。
1998年,王选说:“我希望北大方正集团成为国际知名企业;从方正研究院走出十个院士、上百个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上百个百万富翁。”当年100个百万富翁是激动人心的字眼,北大教授、香港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说这个话让人觉得在情在理又新鲜。至今方正集团有多少个百万富翁不得而知,中国新经济滋生的百万富翁只比王老师设想的还要多。
2002年,王选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元,之后北大再奖励500万元,“这是对我所在的集体二十多年艰苦奋斗所取得的成绩的充分肯定,我只是这一集体的代表。这些荣誉使我回想起1947年我10岁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次老师要在班上评选一个品德好而且受同学欢迎的学生,那次我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做一个好的科学家首先一定要先做一个好人。”王选说,“什么叫好人?北京大学季羡林先生曾说过,‘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更多就是好人’。根据现实情况,这一标准我觉得可以再降低一点:‘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算好人。’”
王选一生都是作为教授、科学家的身份在场,在方正集团内部形成的惯例是,所有人都互称老师,甚至现在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也被称为“魏老师”。魏新掌管方正时候,王选说:“魏新在资本运作方面有很强的能力,我跟他相比,这方面是很差的。”不做资本家,把一个盈利丰厚的产业做成一个光荣的事业,把自己撇身于铜臭之外,做一个伟大而脱离低级趣味的人,王选老师证实这不是传奇是事实。■ 电脑方正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