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与缩小
作者:钟和晏书店的活动室是一个被彩虹包围的空间
一条100米长的七彩彩带沿着底层的楼梯处向上爬升,到了二层的店铺开始自由自在地蜿蜒回旋,好像魔术一般,所到之处逐渐变幻成书架、桌子、收银台、吊顶等等,最后从天花处流泻下来回到它的起始,日本建筑师迫庆一郎(Sako Keiichiro)就用这样一个彩虹的意象完成了北京蒲蒲兰绘本馆的室内设计。
位于建外SOHO七号楼的蒲蒲兰绘本馆原是一家出售图画书为主的日资儿童书店,众多封面色彩丰富的绘本放在一起已经可以制造出喧闹的空间。除了流动彩虹一般的绒毯,店里还有彩色的圆形透视窗交错地出现在墙边的白色书架上,从店外望过来,大小不一的彩圆和躺在圆窗里读书的小孩子一起构成了一幅具有科幻感的橱窗风景。迫庆一郎用“一个自由和梦想的空间”来形容他的设计,他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对各个角度都能发光的太空船超乎寻常的兴趣,或者电影《ET外星人》中三个孩子把ET放在自行车的篮筐里向前冲的画面,他说:“在大人的世界里,对物品分类、整理以及建立某种秩序是方便的方法,感性的孩子是不需要这些的,这一设计让我回到了童年时代,我是把自己当时没有实现的愿望带给这里的孩子。”
除了二层的书店,蒲蒲兰一层还有一间20多平方米的儿童活动室,这是由12个周长各异的彩环渐变着连接而成的空间。与100米长的完整彩带同时解决了很多功能问题一样,周长不一的彩环方案是迫庆一郎考虑了房间用途、照明、储物、空调管线等20多个因素之后找到的答案——地面的段差被用作舞台和观众席,因为房间里铺满地毯,在那里定期举行故事会、动画放映会等活动时孩子们可以依次坐在阶梯上,地面、墙壁、天花等处的段差被处理成照明和展示柜,墙壁后面则隐藏了储物空间。就像闪闪发光的太空舱一样,这里的光照也是从天花板、四壁和地面等各处散发,置身其中有如被彩虹包围着的感觉。
存在于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的非常清晰的延续关系,也许可以说是迫庆一郎最明显的一种思考方法。他在北京完成的第一件室内设计作品是芬理希梦生活提案店,仅仅用了40×40厘米的正方体和40×80厘米的长方体两种规格的箱体就满足了这家商店容纳和展示商品的全部需求,两种箱体的无穷组合变化出柜台、桌椅、展台等各式家具。一个简单的因素创造出的多样性原则同样被运用到如今正在建造的千岛湖长方屋这一样板别墅中——无论起居室、厨房、会议室、茶室、卧室等房间都是一个个基本的长方体块,如同孩子的积木游戏一般,不同尺寸的方体空间错落着叠加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整体的建筑。因为长方屋背后是青山,前面对着大片湖水,为了便于在各个房间里都能看到自然美景,它被设计成前后都是玻璃的透明房屋,每个房间又根据各自的用途采用了木材、铝材、石材等不同材料。在国内现有的别墅中,大概还很少有一眼望去空间和结构如此一览无余、内外真实的设计。一旦将房屋的形式简化到只保留一些基本功能,居住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去完成居住空间,空间内部的多样性也同样会呈现出来。
在迫庆一郎设计的金华交通局大楼中,正方体和长方体这两种基本的几何体再次出现。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交通局位于金华经济开发区的入口处,它的外形非常简单,只是由办公楼的正方体和餐厅部分的长方体两部分构成。因为业主期望获得一个地标性的引人注目的建筑,迫庆一郎这一次是延续了他在东京一家小珠宝店“T”的室内设计的思路,用经过砂轮锯打磨出纹路的镜面不锈钢作为交通局外墙的饰面材料,这种经过处理的材料可以敏感地反射和折射出光线的不同变化,每天因为时间的不同、太阳高度的不同呈现变幻无穷的景致。
书店内景
迫庆一郎的建筑设计显然具有一种轻盈感,似乎与网络时代流动信息的透明性存在着某种关联,这大概也是与近些年日本年轻建筑师主张建筑回归本质,强调光与重力、材料与结构、简单的几何关系、量体与皮层间的张力等潮流趋势有关,迫庆一郎说:“建立主题是我一直以来使用的方法,也就是说理解设计的条件并且赋予每个项目一个独特的主题。我相信这是一种可以超越室内设计、被用在各种尺度上的持续连贯的设计方法,可能将它们按比例扩大到建筑甚至城市规划上,或者按比例缩小到家具设计和平面设计。这不是简单的重复或者同质的过程,而是可以获得一种复杂与丰富的整体性。”
置身于蒲蒲兰书店被彩虹包围的活动室里,今年35岁的迫庆一郎突然想起原来他在小时候是经常能够见到彩虹的,虽然自己在设计这一方案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在日本九州的福冈长大,那里到了傍晚常常下雨,雨过天晴之后从家里往外看,天空中就会挂着彩虹,有时候是小彩虹,有时候是小彩虹外面套一个大彩虹。他又不由自主地联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那些与同伴一起钓鱼、游泳,在池塘里抓小蟹或者到山上挖红薯的快乐经历。至于如今这里的孩子生活在他参与建造的白色楼群里或者在他设计的书店里玩耍,和他的童年相比究竟谁更幸福,他觉得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似乎很难简单地回答。■
( 向上延伸的彩虹 )
还原物体的本质
三联生活周刊:用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箱体收藏物品很灵活,这个概念延伸到别墅,有没有居住的合理性或者其他可能性包含在其中?
( 橱窗风景 )
迫庆一郎:我想的是还事物本身最原始的状态,用的是还原的概念。许多别墅似乎很豪华,其实你把附属的、装饰的东西去除之后,就是非常单纯的四方体或者长方体。所以我用了这样简单的形式来表现卧室、客厅、书房等基本组成部分,也能让人更加直接地理解它们的功能和用途。
三联生活周刊:方是很有秩序的形式,是否也是日本设计师比较偏爱的形式?
迫庆一郎:可能日本的独立设计师比较多,他们与其说做作品,不如说是在思考建筑本身,考虑这些问题之后出来的结果也许就非常简单,变成方这样很本质的形式了。
三联生活周刊:建筑是和时间有密切关系的,在你看来你的作品有时间性吗?
迫庆一郎:如果同时期的人在做什么,我一定会去尝试做不同的东西。但另一方面,现在是自由开放、追求个性的时代,追寻建筑的本质、空间的本质成为一种潮流,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对这两个问题的想法也在变化。
三联生活周刊:其中有没有新的想法是你比较关注的?
迫庆一郎:我关注的是建筑的多样性问题,一般来说用简单来表现简单是理所当然的,我是考虑如何用最简单的图形、最简单的因素和最简单的方法组合在一起形成多样的变化。
三联生活周刊:也就是说用简单来表现复杂?
迫庆一郎:复杂在一般人看来是没有规则、没有秩序的,但仔细分析解剖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因素被堆积、累加和加以变形之后形成的,其实还是有规则的,这种设计方法运用在建筑上会如何,这是我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