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伦新科绅士丁俊晖
作者:李翊(文 / 李翊)
( 丁俊晖 )
<p "="">在先后干掉了9个对手之后,他在决赛中击败了48岁的“天然金块”戴维斯,六届英国锦标赛和六届世锦赛冠军得主。“毫无疑问,这个晚上丁俊晖更加强大,他的击球是梦幻般的。”戴维斯赛后说。8个月前,当以外卡身份出战的丁俊晖捧起中国公开赛冠军奖杯时,英国《泰晤士报》的现场记者在给报社的电话中狂呼:“丁赢了,他成了这个国家的英雄。”英雄这个比喻或许有些夸张,然而正如丁俊晖的支持者在网站论坛上写的:“对于中国人来说,丁俊晖不再只是儿童偶像。”18岁的丁俊晖正在成为复兴这项绅士运动的明星。
12月22日早上7点,丁俊晖从英国回到北京,然后转乘9点50的航班去往南京参加中国台球锦标赛。这趟航班已经满员,当一脸平静的丁俊晖走向经济舱自己的座位时,几乎没有谁认出这位新晋斯诺克冠军。与以往不同的是,陪伴丁俊晖左右的不再是他的父亲丁文均与好朋友任浩江,而是经纪人陆浩和张萌。
从8岁抄起球杆开始,10年了,丁俊晖一直没有离开球台。练球,比赛,吃饭,睡觉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在英国也一样。事实上,从两年多前到英国闯荡职业斯诺克起,丁俊晖享受的只有孤独。
目前,丁俊晖住在位于伦敦北部的威灵伯勒(Wellingbrough)小镇。在英国,除了这次夺冠后在街上会被更多人认出之外,他的生活和以前相比没有任何改变。“每天9点起床,吃过早饭之后,球房的班车会过来接我和另外的中国球员。10点左右开始练球,一般练到下午五六点,中间如果累了会休息一会儿,吃点东西,面包或者方便面,然后球房的班车再把我们送回公寓。”
“每天的生活就是这样,除了练球、吃饭和比赛之外,我不会外出。我的衣服都是从国内带过来的,用的东西公寓里都有,我已经有两个月没有逛街买东西了。”
( 2005年12月18日,在斯诺克英国锦标赛决赛中,被丁俊晖以10比6击败的六届冠军史蒂夫·戴维斯
)
在威灵伯勒负责丁俊晖训练的俱乐部叫斯诺克艺术学院。这个俱乐部并不对外营业,只负责职业选手的训练和比赛,很多知名选手都曾来这里打球。和丁俊晖同时在这里训练的好朋友、现世界职业排名80位的梁文博说:“球房有1200平方米,11张球台,器材都是顶级的,打起来非常舒服。球房老板凯斯同时也是我们的经纪人,负责为球员提供训练和比赛的住处,但吃饭和比赛报名费以及交通费都由球员自己负责,球员每年花费在30万左右,因此,没有赞助是很难维持在英国的训练和生活的。”
在训练中,丁俊晖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每个球局的处理,每一杆的力度和旋转,都要进行无数次练习,直到能够运用自如,十拿九稳。比赛期间,丁俊晖大多都是自己练球,往日里与众位高手对战的情况很少出现。“球房里现在就剩下瓦塔纳一个高手了,但我不喜欢跟他打。”丁俊晖说,“我基本上都是自己练球的。比赛里面先上手的总是占优势,最近我都是自己开球,练习处理开盘球局。”
( 2005年12月22日,刚刚在英国斯诺克锦标赛上夺冠的丁俊晖回到南京
)
丁俊晖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是在公寓里面看影碟或者打电子游戏,少有的走动也是到刘崧那里拿些新碟过来看。“我五六点钟回家,吃过饭之后就是看碟,每天能看到十一二点,我这里有很多碟都还没看过。”丁俊晖说,“大家都喜欢看很长的连续剧,尤其是武侠片,看得都不想睡觉了。”
“每天都是这样一个人过,因为现在英语还不是太好,不容易跟人交流,所以我的时间都是这么打发的,也没有什么别的朋友。”说这句话时,小晖的声调有些低沉,这个时候他又会想起好友任浩江。父亲曾在英国陪过他一段时间,但因为家里事情繁忙,也匆匆返回国内,18岁的丁俊晖不得不一个人在英国生活。好在后来陆续又来了几个中国球员,丁俊晖和这些同龄人在一起过得很开心。梁文博说,空闲时候他们会打牌,斗斗地主,设一两块钱的赌注作为惩罚。梁文博的运气比较好,两年下来,居然赢了一万多元人民币,但每次都请客花掉了。丁俊晖最爱看的《孔夫子》漫画就是梁文博带到英国去的。
( 2005年12月23日,全国职业台球排名赛,丁俊晖在万众瞩目下以3比4输给了郑鹏 )
丁俊晖爱吃中餐的米饭和炒菜,由于任浩江不在,已经没人给他做饭了。只是偶尔金龙做饭的时候,他会和其他三个中国小球员去打打下手,一起吃。公寓附近的中餐馆是他常去的地方。问他现在怎么吃饭,一直严肃的他突然幽默了一下:“用嘴吃呀!哈哈,我现在不做饭了,都是到外面中餐馆吃,感觉还是中国菜吃着比较舒服。”除了吃中餐的习惯,丁俊晖也保持了中国人特有的谦虚和随和。英国锦标赛期间,无论哪家媒体让他预测一下后面的比赛,他常说的就是“不知道”和“不好说”。他说:“英国人都会说,‘我的状态很好,我很自信,我一定能赢’,但我觉得我这个说法比较实在一些。”
丁俊晖住的是英方经纪公司帮他租来的公寓。对于这个临时的小家,小晖并不太满意:“家具都是旧的,地毯比较脏,房子也不大,不过这些都能凑合。”
丁俊晖还是得努力适应这一切,因为他还有很多梦想要实现。“相比起来,这里住的条件虽然没有家里好,但大环境要比国内好得多。这里有国内无法比拟的硬件设施,还有很多世界顶级的选手,大家可以一起练球,互相切磋,这样可以提高很快。英国国土不大,即使不在一个城市开车两个小时也差不多就能到了,想找谁打球都容易。”
还有一个理由就是:“这里的社会环境比国内安定,另外平时不会被记者骚扰,我有一个比较安静的属于台球的环境。我想我能够适应这边的生活。”
丁俊晖与家里人的联系一般都是通过电话或者手机短信。丁妈妈说,遇到有比赛或者训练很累,小晖基本上很少打电话,都是短信。“偶尔打个电话回家,就是告诉我手机快没钱了,催我帮他交话费。”在母亲眼里,丁俊晖永远是个孩子,“每次刚从英国回家,看到我只会站着远远地傻乐。在家呆了几天,就开始跟我撒娇,时不时撩一下我的头发,恶作剧似地用手背拍打一下我的面颊。我问他,你在英国想不想妈妈?他故意说,不想。”
在陌生人眼里,丁俊晖是一个沉默内向,有点拒人千里之外的人。然而,在熟悉的人面前,他却显示出了活泼开朗的一面。接替任浩江负责和媒体打交道的张萌是一个比丁俊晖大不了多少的北京小伙子,中国公开赛后和丁俊晖有了第一次见面,之后逐渐熟悉,他说:“其实和小晖接触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这是个特别聪明,知识和兴趣很广的小孩。”他说,“小晖很喜欢历史,他最爱看的书是《三国演义》,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三国’。签了经纪公司后,每次记者招待会前,经纪人会预先提示他大概会遇到哪些问题,应该注意什么,小晖在接纳公司建议的同时也有自己的主见,回答起媒体的提问来既直接简单,又大方得体。”
英国公开赛后,BBC的记者曾专访他,说:“你来英国已经三年了,为什么颁奖那晚你还需要翻译呢?”小晖回答说:“前两年,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赢职业比赛。如果不能,我就必须回到国内打。所以当时我一门心思打球,赢比赛。今年开始我已经学习英语了。但颁奖那天气氛太紧张,所以我还是说中文。”这位记者还问了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你曾说,读书有什么用?这句话曾引起了很大争议。当时你为什么说这句话呢?”丁俊晖说:“我最早说这句话的时候是11岁。当时我家里条件不好,父亲卖掉了所有东西投资在我身上。那时候我已经打了很长时间斯诺克,我必须早点赚钱,回报父母。而对于我来说,要做到这些,只能通过斯诺克。”
赛后,老朋友任浩江给丁俊晖打电话,两人聊了很长时间。丁俊晖在老朋友面前,恢复了一贯的调皮和直率。丁俊晖给任浩江描述了比赛的热烈场面,谈到获胜后被众多记者要求采访时,他说,“用了两个小时采访,搞得我晕头转向,不过比中国公开赛那次好,因为盖瑞(教练)帮我挡了很多,这样还能坚持,要不我就完蛋了”。根据惯例,两人会讨论一下比赛的关键球,任浩江提到了最后一局,认为比较惊险。丁俊晖也说,“老戴真能扛。要是再赢一局,我就吃不消了”。丁俊晖还很得意地提到比赛结束后,父亲给他发过一个短信说,“小子行啊,真棒呀!”最后,任浩江打趣丁俊晖说:“网上流传着你亲吻奖杯的照片,好像不是你的风格啊。”丁俊晖不好意思地说:“那是摄影师让我摆的姿势,我不喜欢那样的。”与8个月前相比,丁俊晖更成熟也更绅士。到南京后,时差还没倒过来,他就要在比赛的间隙频繁接受媒体采访,答应球迷合影签名的请求。他会私下里告诉张萌他很累了,需要休息,但是面对记者的问题依然很有耐心地回答。在和球迷合影的时候,他也会收拾起满脸疲倦,微笑着面对镜头。
在南京的第二天,丁俊晖在万众瞩目下输掉了第二轮比赛。很多人替他惋惜,为他的失败寻找各种客观理由,丁俊晖却说:“输了就是输了。今天郑鹏确实比我打得好。”好友梁文博评价丁俊晖说:“在英国打球,彼此竞争都很激烈。有的人会比较防范,而丁俊晖是那种你打得越好他越羡慕,越对你好的人。”
丁文均也由衷地欣赏儿子,“小时候每次输球都会哭,冬天要吃冰棍不给买也会哭。现在不会了,他明白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水平都发挥出来了,即使输了也开心”。
戴维斯在失败后,对自己的比赛点评不多,反而直接将丁俊晖送上了未来王者的席位:“如果拿18岁的丁俊晖和18岁的吉米·怀特,18岁的奥沙利文比,丁肯定更强,”戴维斯说道,“斯诺克发展的环境不同了,年轻选手成熟的时间越来越早。丁俊晖不仅有极强的连续得分能力和攻击性——他这种年轻球员的共性,技术和战术都非常全面,这是他和当年的怀特,奥沙利文最大的区别。丁俊晖有锐利的进攻能力,但一点都不冒失,对于比赛的全盘把握能力非常强,这才是他最可怕的地方。所以越到重要比赛,他发挥越好,因为他的战术意识会逐步提高。”对此,曾在去年获得世界斯诺克青年锦标赛冠军的梁文博深有同感,“丁俊晖内向沉稳的性格是他打斯诺克优于同龄选手的一面。在没有机会得分的时候,他决不会轻易进攻,但是只要你出现一丝漏洞被他捕捉到了,他就会把握住机会置你于死地”。梁文博在这次英国锦标赛第二轮资格赛遭到淘汰,在8比8进入决胜局时,性格外向、偏好主动进攻的梁文博输掉了关键一局。赛后,丁俊晖帮他总结分析时说,“你打得太着急了”。对此,梁文博非常赞同。
在面对鲜花、掌声和荣誉的时候,丁俊晖,这个18岁的少年同样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淡定从容。在南京机场,最后走出机舱的丁俊晖被啪啪闪烁的镁光灯和摄像机所包围,他有些不知所措,但仍礼貌地应对着,表情中没有受宠若惊,也没有志得意满。此次南京之行,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一次衣锦还乡,于他,只是和斯诺克的一次中国约定。■ 丁俊晖新科绅士英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