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地安置苦了农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江苏大丰 戴文华
一天傍晚回家,目睹一位老农驾驶的三轮电动车上装了两头羊和羊草,我感到新奇,便问:“天快要黑了,把羊运到哪里卖?”老农笑着说:“我家拆迁后被安置在别的村,但承包田还在7里外的原村,白天骑电动车去原村种地、放羊,晚上把羊带回安置房过夜,深夜怕小偷盗羊呀。”
老农还告诉我:“拆迁后,虽住上了农民公寓,居住条件好了,但增添了许多麻烦:一是种地不便,每天要骑电动车到原村种地,早出晚归,中午吃饭、休息无地方;二是晒粮、棉不方便,收获季节,粮食、棉花要运到农民公寓楼下的场地上翻晒,因场地小,家家抢场地;三是贮存粮、棉不方便,农民公寓无附房,车库又小,晒干的粮、棉没有足够的地方贮存;四是养殖不方便,拆迁前的老住宅,独门独院,家前屋后有猪舍、羊圈、鸡窝,还有河塘,既养鱼又养鸭、鹅,六畜兴旺,住上农民公寓,哪还能发展养殖业呀。”老农的话实实在在,反映了当下拆迁农民的苦衷和诉求。
最近,我还遇到老邻居阮桂英奶奶,她拄着拐杖,一瘸一拐,驻足向我诉苦:“住农民公寓,像关在笼子里,老两口上下楼不方便,只好去泰西村小儿子家的平房住。”阮桂英奶奶患糖尿病并发症,腿瘸,行走不便,老伴患肠癌动手术,身体虚弱,不能爬楼。
这几年,因城镇建设、新建各种园区和房地产开发,大量的农田被征用,农民住宅被拆迁。拆迁安置也由过去的就地安置变为异地安置、并村安置,即甲村拆迁户集中到乙村安置,或几个村的拆迁户并到一个村安置,安置房有农民公寓,也有代建房、自建房。异地安置的农民公寓和代建房,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给还有承包田的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二是安置房质量较差,农民公寓或代建房由开发商承建,拆迁户购买,由于一些承建商转包工程,偷工减料,所建安置房出现诸如裂缝、泛碱等状况,引发拆迁户群体上访。
相比之下,有承包地的拆迁户,大都青睐就地安置的自建房形式,根据自家的经济条件和实力,自建独门独院的平房或楼房。当然,整村拆迁和农田被全部征用,农民完全失地,即使采取异地安置,亦应尊重失地农民的意愿,让他们选择安置形式,可选择住农民公寓、代建房,亦可选择异地自建平房或楼房。在拆迁户不多、农田没有被大量征用的情况下,最好不要搞“迁村并点”和异地安置,不能逼拆迁户购买代建房和住农民公寓。 安置农民读者来信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