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投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苏州 龚震
我一位要好的同学C,前一阵子被某中央组织机构列为“××楷模”的候选人,并进行网络投票。开始时,行事低调的他并没有发动身边人去投票。好几天以后,C才通过QQ发给我一个链接,简单地说了句:请投票支持。我立刻投了票,然后打电话向他表示祝贺。C淡淡地说,只是候选人而已。以我对C的了解,无论从做出业绩的“含金量”,还是中央组织对他的认可,或是基层普遍评价,都属于必定当选之列。
我建议C在自己的QQ群、微信朋友圈里广泛发动一下。C说:“我不喜欢这样做。评选活动刚在网上公布,我就收到全国各地打来的电话,声称愿意帮助投票。当然,那是要出钱的,先投票后付款,不进名次不收费,进入不同名次价格不等。什么IP地址唯一性、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信息和电话号码、随机验证码等一切验证方式,都不是障碍。我听后都拒绝了,这种虚假的东西,我不要!”
我说:“你不发动,是你谦虚。你的竞争对手估计都在发动呢。”“是的,也是组织上的人要求我必须自我发动一下,还给我看了两位也很有实力的候选人在网上发动的截图。为了完成组织交办的任务,这不,我发动了你呀。”我大声说道:“好了,交给我吧。”“好吧。但不要用软件刷票,规则不允许,我也不需要。”C叮嘱道。“放心好了!你还不相信我吗?票数的多少取决于圈群辐射力和网络终端拥有率。这个我占优,要相信大学老师的圈群辐射力,我的学生可是人手一机哦,他们还有同学……”我得意地说。
两天以后,C来电。他焦急地说:“小斯,你刷票了吗?我的票数遥遥领先,而且超过第二名好多。”我说:“好事呀!要的就是第一名。”C说:“好什么好,刷票是违反规则的。”“我没刷票啊!”我说。“那请你通知你发动过的人,不要继续连环发动下去,更不要刷票。”说完挂了电话。我想了想,我在发动同事及学生投票的时候,虽然说过不要刷票,但有些学生说认领100张、200张,最多说认领1000张投票。我最初以为他们是通过圈群发动,但是有没有人自作主张用软件刷票的,我没底。后来,听说C没有当选。居然,还有后续故事。基层一些同志觉得C没当选是这次“楷模”评选的极大意外,联名给中央组织机构的最高领导写信,领导也回了信,大致意思是说:C落选“楷模”,确实就是因为有网上刷票,虽然去掉有刷票嫌疑的票数,余下的票数仍然是第一,但根据规定,只要发现刷票,候选人即取消参评资格。对C被取消资格,该组织的中央领导们都极为惋惜。
这件事情以后,我对网络投票有了不好的感觉。目前,国内形形色色的评选活动很多都设置了网络投票环节,从国家部委,到省市县的严肃评选活动;从娱乐圈的娱乐事,到小学生的书画比赛;从“感动中国”,到“好人”评选;从“最美××”,到“××楷模”,概莫能外。随着微信的流行,这种风潮愈演愈烈。除了朋友圈刷屏之外,还有不少人通过微信的私信功能,群发评选链接以及相关信息,这让许多人不胜其扰。
网络投票曾被看作是一种民意的表达,让人兴奋。但现在网络投票已经失去了公信力和真实性,评优活动反而伤害了一些真正的优秀者。网络投票背后的猫腻还有很多,已经到了必须正视的地步。 投票微信刷票网络投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