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要刊速览(843)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环球要刊速览(843)0没有工作岗位的世界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都在预测有一天机器会取代人做一切工作。现在,这个时刻似乎即将来临:机器人在厂房工作,在快餐店柜台接待顾客;无人驾驶汽车穿行于街道;亚马逊用无人机送货。科幻作家和未来主义者感到兴奋:这意味着人类将告别苦活累活,一切商品都会变得更便宜,巨大的财富将被创造出来。但是,工作的神圣性和卓越性一直居于政治、经济和社会交往核心。一旦人类失去它,将会发生什么?

环球要刊速览(843)1查尔斯顿的恐怖主义

美国查尔斯顿一所教堂发生的针对黑人的枪杀案很快被警方定义为“仇视性犯罪”。但它更应该被视作恐怖主义行为。一些政客将凶手戴伦·鲁夫描述成动机不明的失足青年。事实并非如此。鲁夫承认他试图发起“种族战争”。在行凶过程中,他表示黑人正在夺取国家,这是奥巴马上台后一些白人极端分子所持有的看法。令人稍感欣慰的是,戴伦·鲁夫没有共犯。但人们必须意识到,他并不只代表一个人。

环球要刊速览(843)2“伊斯兰国”的日常生活

在“伊斯兰国”,日常生活是被刻意安排的恐惧填满了。根据几位受访者回忆,日常生活中不许抽烟喝酒,不许用发胶,穿的衣服上不能有人像图案,不许听外国音乐。在摩苏尔,每天都有人在公园里和大街上被斩首示众。一旦有女人被判违法,她随时都可能被强奸。“伊斯兰国”还发行了一本官方认可的小册子专门讲“奴隶主”对他们的“奴隶”享有何等权力。离奇的是,在前线,任何苹果设备都被禁止,而安卓设备则可以使用。

环球要刊速览(843)3死的权利

目前只有几个欧洲国家、哥伦比亚和美国的五个州允许医生给病人施行安乐死,但是美国有20多个州和其他一些国家在起草类似的法案。批评安乐死的人认为,有意终结人的生命是错误的,因为生命是神圣的,忍受痛苦表现了生命的尊严。作者认为,自由和自主也是人性尊严之源,在世俗社会,为了生命抽象的神圣性而使许多人忍受痛苦是一件怪事。

环球要刊速览(843)4细菌对情绪的影响

2007年科学家们宣布了人体微生物组计划,之后人们对微生物的影响的认识逐年增长。跟人类微生物体中发现的200万个细菌基因相比,我们细胞中的2.3万个基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鉴于细菌对人类生理的重大影响,科学家已经把注意力转向细菌对大脑的影响。肠道中微生物分泌的化学物质跟神经元控制情绪的物质一样。它们会引发肠道紊乱及抑郁。 杂志环球浏览

上一篇: 流动“输液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