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特换王储,谜思重重
作者:邹珊/上世纪30年代,时任沙特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与他的儿子们及宫殿仆人合影
4月29日,沙特国王萨勒曼突然发布国王令:免除其同父异母弟弟穆克林的王储职务,指定其侄子、内政大臣和副王储穆罕默德·本·纳伊夫为王储、第一副首相兼内政大臣;其儿子、现任国防大臣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为副王储、第二副首相、国防大臣兼国家经济和发展委员会主席。
萨勒曼称,他是沿着已故国王阿卜杜拉开创的道路,为国家最高领导层挑选最为合适的人选。但事实上,原王储穆克林和萨勒曼本人一样,均为阿卜杜拉国王所力荐,且继承顺序已被规定为“不得更改”。不按常理“废储”,沙特新王意图何在?又将在这个海湾地区大国引发何种政治波澜?
解除“老龄危机”?
从某种角度看,萨勒曼的决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沙特政坛内埋藏着一颗“定时炸弹”。
熟悉沙特王室的人都会注意到,他们拥有一个其他君主制国家所没有的机构——王室医疗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成立于已故国王阿卜杜拉在位时,主要职责十分特殊:观察国王和王储的健康状况,在必要时宣布国王或王储无法行使权力。
2015年5月5日,沙特国王萨勒曼(中)在首都利雅得迎接出席海湾合作委员会非正式峰会的巴林国王哈马德
而要理解这个机构的存在,首先需要明白沙特王室“兄终弟及”的传承制度。与其他王室“父死子继”的垂直世袭制不同,自1953年开国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去世后,沙特的王位就一直在其儿子辈中传递,为平行式世袭。这一传承方式为王室酿下了一大后患——老龄化危机。时光推移,第二代王室成员均已经逐渐老去。自上世纪80年代起,王室便频频出现这样的尴尬情况——数位国王因病不能亲理朝政,由王储摄政;而王储们等待继位之时也都已七老八十,以至于最近几年有两任王储都先于国王去世:2005年法赫德国王去世,阿卜杜拉继位时业已81岁;2011年,83岁高龄的王储苏尔坦病逝,同样饱受疾病困扰的87岁的阿卜杜拉国王则只能任命78岁的内政大臣纳伊夫为王位继承人,可后来纳伊夫也先于老国王离世。
这种尴尬情境在近年中的反复出现,让沙特国内对于扭转“老人当政”局面的呼声越来越高。而眼下,情况似乎已经达到了难以为继的巅峰:萨勒曼国王刚登基4个月,却已近80岁高龄,且健康状况甚至比已故兄长在世时还要糟糕。据媒体记载,他曾于2010年在美国接受了一次脊椎手术,并留在当地恢复了一整年的时间,基本上远离了本国政治事务。受多次中风的影响,他还可能正处于阿尔茨海默病初期。而现年已69岁的王储穆克林,则已经是阿卜杜勒·阿齐兹在世儿子中最年轻的一位了。
2010年6月9日,时任沙特王子穆罕默德·本·纳伊夫(左)观看沙特特种兵部队技能展示
按道理讲,若能让年轻有为的第三代王子脱颖而出,这一危机便可迎刃而解。所以,当更换王储的消息传来,人们的第一猜测便是新国王正在对旧王位传承制动刀。因为最新任命的两个王储均来自王室第三代,其中纳伊夫55岁,萨勒曼只有34岁。“新国王这种集中权力的方式在沙特政坛的确不是典型做法,但却是该国王室长期以来所需要的。通过向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委任重权,萨勒曼国王可能已经下定决心,要给其儿子创造亲身体验国王工作的机会,从而赢得王室内部的信任。”著有《沙特的王位继承》等专著的沙特问题专家约瑟夫·克齐钦(Joseph A. Kéchichian)这样告诉本刊,“他甚至可能已经开始考虑,要将‘长子继承制’永久地固定为沙特的王位传承机制。”
然而,从实情出发,这也绝非万全之策。根据沙特1992年颁布的《治国基本法》,凡是“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的儿子及其后裔中的优秀者”,都具备继承资格。这样模糊地算来,在阿齐兹的儿子与孙子辈中,大约有5000个亲王具备资格继承王位,其中有2000人是核心成员,掌握着沙特王室在国外高达6000亿美元的投资。这一情况使得继承顺序的确定与王储、国王的遴选变得十分棘手且充满风险。早在1999年,塔拉勒亲王就曾发出了警告:“必须寻找一个使得君主制向下一代平稳过渡的方法,否则将会爆发权力斗争。”而这一次,萨勒曼突然立储的做法,则很有可能在“那些看起来就此被断了‘上位’后路的王室第三代中埋下引发激烈冲突的长期隐患。几十年来,沙特王室内部的政治斗争第一次真实地拉开了序幕。”格雷戈里·高斯(F. Gregory Gause),美国得州农工大学国际政治学系、长期观察沙特政治的专家这样预测道。
阿卜杜拉国王 (2005年~2015年)
进退维谷,“兄终弟及”制度是罪魁祸首。那么,这种传承制度究竟因何而起?
故事要从现任国王萨勒曼的二哥和三哥说起。时光追溯到沙特建国初期。其实,开国国君阿齐兹的王位来自父亲拉赫曼,而他也有意将其传递给下一代。起初,他选中了长子图尔基为接班人。但1918年,图尔基却在一场对沙马尔王国的征伐中不幸病故了。
开国国君
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
(在任时间:1932年~ 1953年)
从那以后,王位便“卡”在了两个人——阿齐兹的次子沙特和三子费萨尔之间,来回交替。这二人是老国王在图尔基之外最为欣赏的两个儿子,都是从十几岁时开始便跟随父亲东征西讨,为国家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虽然沙特年长,已被册封为王储,但费萨尔的资质禀赋似乎要更胜一筹。他自20岁起就一直担任沙特重要地区——汉志的首脑,24岁兼任外交大臣,总揽全国外交事务。曾经一度,在能干的弟弟面前,沙特的王储地位显得有些摇摇欲坠。
但一起突发事件帮沙特保住了地位。1935年,在圣城麦加的一次朝觐活动上,4名也门信徒手持匕首冲向了正在主持仪式的阿齐兹国王。在千钧一发之际,跟随在国王身后的沙特王储冲上前去,推开父亲,并用身体挡住了匕首,肩部、背部各中一刀。这一举动深深打动了阿齐兹国王。他随后便明确宣诏沙特亲王的王储地位不可动摇,并号召全国臣民“要像效忠国王一样效忠王储”。不仅如此,阿齐兹国王还在沙特王储康复后赋予了他更多的权力,并在1939年任命其为国民卫队司令。而沙特也最终在1953年老国王逝世后,顺利地就任王国第二任国王。但费萨尔亲王也没有因此而退出政治舞台。他以王储兼大臣会议副主席和外交大臣的身份辅佐新国王,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法赫德国王(1982年~2005年)
如果沙特国王不是那样昏庸无能,也许费萨尔就将终生无缘于君主宝座,“兄终弟及”制也就不会在沙特存在了。但可惜的是,在他执政后期,伴随着国家石油财富的增加,王室逐渐走向了腐败。不仅国王的生活奢靡无度——拥有豪华宫殿25座,其内部配有世界最大的空调装置,还安装了各种现代化的技术用品——其余的数千名王子和公主也是挥金如土,每年都要挥霍掉占国家总收入约1/5的财富。但与此同时,他们却对民间愁苦不闻不问,任凭社会上贪污受贿之风猖獗,百姓民不聊生。长此以往,人们对王室的反对情绪与日俱增。各种形式的反政府活动也渐渐增多。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沙特政府已是债台高筑。1958年,该国的外国到期债务高达1.2亿美元。政府的腐败加上外国石油公司的盘剥,又连续引发了两次石油工人大罢工。
而沙特国王不仅在外不受百姓待见,在王室内部也缺乏支持。他肆无忌惮地任命其儿子们担任多个重要政府职位,这种有意传位于子的做法让众王室成员心中非常不满。1958年3月,王室中12名亲王以稳定政局为由,联名要求沙特国王退位,并将其权力移交给费萨尔。因为没有忘记自己在父王临终前关于“永远不反对兄长”的保证,费萨尔起初对此并不同意。但沙特国王却因无力维系局面而不得已下诏,决定由费萨尔王储兼任首相,全权处理国家内外大政。
费萨尔国王(1964年~ 1975年)
费萨尔执掌大权后,在内政方面采取了整顿财政、打击腐败等举措,对外则致力于与埃及恢复关系。他在位的那10年间,沙特不仅在对外交往中重获主动,还因赶上了油价暴涨时期,凭借巨额石油收入迅速在经济上实现了腾飞,国家也一跃成为中东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国。但是,由于财政改革措施触犯了王室部分重要人物的权益,费萨尔不久也遭到了王室成员的反对,随之被剥夺权力,国王沙特再度掌权。
但沙特无能依旧。1962年9月,也门爆发革命,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北也门)建立,并与埃及签订了军事防御条约,埃及军队进驻也门。因感到自己无力应对眼前风雨欲来的局势,沙特国王急忙召回了在美国出席联合国会议的费萨尔,并请他再度出任首相。但仅两年之后,沙特的儿子就联名要求费萨尔将他接管的权力交还其父,一场王位之争硝烟再起。但是,对于究竟谁掌大权才能给国家带来和平与繁荣,此时的沙特王室和民众已经非常清楚。而在意识到权力争夺只会内耗国家的财富后,王室长老委员会做出了废黜国王沙特、由费萨尔继任第三任国王的决定。
哈立德国王(1975年~ 1982年)
至于费萨尔究竟是否有意将王位传给其子,现在难以考证。但最终,他延续了在兄弟间传递王位的做法,将自己的两个弟弟哈立德和法赫德分别指定成了第一、二号王储。而1975年费萨尔遇刺身亡后,哈立德王储也的确顺利登基了。这不成文的“兄终弟及”式传承制,就在费萨尔之后实施起来,并一直沿用至今。
“苏德里派系”复辟?
新王储纳伊夫
然而,如果认定萨勒曼此举旨在改变王位传承机制,那么他对于人选的取舍,则显得有些令人困惑。
穆罕默德·本·纳伊夫被提升为第三代亲王中的首要王位继承人,这并不难理解。这位55岁的亲王正处在年富力强的人生阶段,且行政经验丰富。年轻时他曾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获得了刘易斯-克拉克学院的政治经济学学位。“9·11”之后,他还曾在沙特情报部门和内政部门工作,长期致力于维护沙特社会稳定和打击恐怖主义。2012年起,他开始担任国家内政大臣一职,此前还曾做过内政部副大臣。作为一名办事高效的官员,他早已名声在外。他与美国方面的关系也很友好。今年1月当他被选为副王储的时候,美国官员、学者、媒体都曾公开表示对他的赞赏。
新副王储萨勒曼
而对于另一位王储萨勒曼的任命,则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位亲王不仅只有34岁、与其他亲王相比罕见地缺乏留学经验,且从未担任过任何重要的政府职务。当父亲还是王储时,他的确曾在其办公室任职。但那点经验与他目前所拥有的几个国家级职位——国防大臣、皇家法院首席法官以及国家经济和发展委员会主席相比,未免有点微不足道。
从这点出发,废除原王储穆克林也并非全然合理。若从工作经验上评判,作为王储,穆克林无疑比这位34岁的年轻王储合格得多。他毕业于英国皇家空军学院,曾在沙特空军服役。从上世纪80年起开始涉足政坛,曾任沙特北部哈伊勒省和西部麦地那省省长。2005年,他被任命为沙特情报总局局长。2012年又被任命为国王顾问和特使,2013年荣升第二副首相。
原王储穆克林(被废黜)
“未来,在也门战事的决策过程中,年轻的萨勒曼王储将会是第二号重要人物。这在他起步不久的政治生涯里绝对是件大事。这位34岁的新王储如今肩负着多重任务,他需要尽快找到将这一切扛下来的能量。虽然他也是个有能力的人,但鉴于他面临着如此繁多的事务,现在来判断他能否做好未来的工作,可能还为时过早。另外,他与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们的相处模式也有待观察。通过这个令人震惊的国王令,新国王等于将整个王国的大部分权力都限制在了两个新王储的手里。而我们也的确有理由问一问,这种高度集权尤其是为年轻王储赋予如此重大使命的做法,目的何在?”约瑟夫·克齐钦质疑道。
所以,萨勒曼“舍老换新”的背后,难道另藏玄机?
纳伊夫王储(上任前病逝)
王室内部的另一重背景信息也许有助于揭开这个谜团。沙特王室派系繁多。历史上,第一和第二沙特王国共发生过14次王位继承,其中多次都历经了派系间的暗杀和争斗。在建国初期,阿齐兹国王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王位继承权从父亲拉赫曼的兄长的儿子们(即阿拉夫支系)以及建国有功的贾卢维支系的觊觎中夺了过来。但正如之前提到的,即使在阿齐兹派系内部,王位争夺也并未停止。
2014年,当阿卜杜拉国王将穆克林任命为副王储时,曾有许多王室成员站出来反对。他们的理由直指穆克林的出身——在沙特,王子的地位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母亲所属部族;二是王子本人和其他男性皇室成员的结盟关系。而穆克林在第一条上明显处于劣势:他的母亲是也门人,据传只是一名王室女佣,地位十分卑微。没人知道国王是否真的迎娶过她,只是穆克林的王子身份得到父王认可而已。所以,严格来讲,穆克林似乎根本并不具备继承资格。
萨勒曼国王(现任国王, 2015年~ )
可不得不注意到的是,所有反对声中,叫得最响的是王室中赫赫有名的“苏德里派系”。这一派系因“苏德里七兄弟”而声名鹊起。所谓“苏德里七兄弟”,就是阿齐兹国王最宠爱的妻子西萨·苏德里王后——苏德里家族的公主所生的七个儿子。当年,在沙特和费萨尔争夺王位期间,这七兄弟曾因支持过费萨尔而在其坐上王位后得到了慷慨回报,实力迅速壮大,成为家族中强大的政治派系,并被逐渐冠上了“苏德里七雄”的称号。1975年,费萨尔国王被其侄子刺杀,“苏德里七兄弟”便成为沙特王室的主宰者。此后,他们通过让兄弟和儿子们在自己的部门担任关键职位,进一步强化了本派系的权力。前国王法赫德就是“七雄”之一,他的执政时期长达23年,为沙特国王之最。其儿子穆罕默德则是沙特石油主产区东部省的长官,前王储苏尔坦也是“七雄”之一,他的亲弟弟拉赫曼是他的副手。而苏尔坦之子班达尔,20多年来一直担任着沙特驻美大使,直至2005年担任沙特国安局局长。苏尔坦的另一个儿子哈立德,曾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担任联合总司令,并且是国防部里的第二把手。久而久之,苏德里派系就成为整个王室时常需要仰仗的大家族。
而刚刚故去的阿卜杜拉国王却替他们结束了这一辉煌局面。2005年法赫德国王去世后,非苏德里系的阿卜杜拉即位。他本人没有嫡亲兄弟,为了扑灭苏德里阵营过于嚣张的气焰,他与众多处于边缘地位但志同道合的王子结盟,大力削弱了苏德里兄弟手中的权力,苏德里派系从此走上了下坡路。那几年中,该阵营中只有两个成员——苏尔坦和纳伊夫还把持着王室家族议会“忠诚委员会”的关键职位。
沙特国王(1953年~ 1964年)
2011至2012年间,这两人在几个月间接连辞世。随后,阿卜杜拉不仅立刻冻结了“忠诚委员会”,还撤销了阿卜杜·拉曼(苏德里七兄弟之一)的王储地位,替之以现任国王萨勒曼。至此,苏德里系元气大伤,直至今日都未能恢复往日雄风。目前,苏德里系在王室中握有重权的只剩下三位第三代王子,他们分别是东部省省长、纳伊夫长子沙特,内政大臣、纳伊夫次子穆罕默德,以及麦地那省省长、萨勒曼之子费萨尔。
而经过多年的人事布局,阿卜杜拉却已经将自己的亲信遍插政坛重要职位。其中,他的三儿子穆塔布于2010年成为内阁国务大臣兼国民卫队司令。2013年,阿卜杜拉将国民卫队司令部升格为国民卫队部,穆塔布则担任首任大臣。他第五个儿子阿卜杜·阿齐兹任副外交大臣。七子米沙勒为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省省长,八子图尔基则任利雅得省省长。而穆克林则是阿卜杜拉不顾“忠诚委员会”反对,决议册封的王储,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苏德里派系从萨勒曼——“七兄弟”中的最后一人的手中复辟,垄断王位继承。
苏尔坦王储(上任前病逝)
在许多人看来,此次致使穆克林惨遭罢黜的,其实正是这重身份——作为阿卜杜拉生前公开的“心腹”,从政以来,他之所以一路扶摇直上,离不开这位国王的提携——阿卜杜拉曾多次委任他以关键任务,还让他参与了不少重要对外政策的制定过程。今年萨勒曼国王上任之后,由于其身体状况堪忧,王室内还有人主张废除其继承权,直接让穆克林登基。
但是,阿卜杜拉国王的安排再精心,也逃不过寿终正寝的最终命运。事实证明,没有“处理”好萨勒曼的去留问题,实在是他的一大败笔。如今他刚刚作古,萨勒曼就将苏德里七兄弟中的老四——纳伊夫亲王的儿子,以及自己的儿子推向了政治舞台。“如果照目前这个顺序进行下去,王位就又要在苏德里系的这些亲王之间传递了。”约瑟夫·克齐钦说。
动乱当前?
那么,此次“废储”事件,究竟是单纯地为了打破“兄终弟及”惯例,还是为了复兴苏德里阵营?在得出结论之前,还应注意到的是,萨勒曼国王所做的并非更换王储这么简单。1月底登基之后,他便开始着手大规模改组政府。在他手下,一些重要的政府机构出现了人员调动。
许多王子被从原职撤离:前国王阿卜杜拉的儿子哈立德原先任国家情报总局主管一职,现在则成为萨勒曼的国王顾问,取代他的是一位平民;阿卜杜拉的外甥班达尔也从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的位置上被撤了下来。而阿卜杜拉的另外两名儿子——掌管麦加地区的米沙勒和掌管首都利雅得的图尔其也被换掉。费萨尔亲王,即老费萨尔国王最年长的儿子,也被撤去了教育大臣的职位,并被打回原职——麦加省省长。除此之外,公务员部、文化和新闻部、卫生部、社会事务部、司法部还有伊斯兰事务部这六个部门的大臣以及民航局多个国家行政管理局的局长、总高部门的高官也被更换。“其中有些虽然不算是撤职,但至少都被撤出了首都。” 格雷戈里·高斯说。
但也有一些人得以维持原职。比如,国民卫队大臣米特阿卜·本·阿卜杜拉就保留了其指挥官的职位。自1975年开始就担任外交大臣的萨特·费萨尔也未被撤职。
而观察家对于萨勒曼真实意图的揣测,也因这些“动与不动”而陷入了更深一层的迷雾。如果是在为苏德里阵营的复辟铺路,那么,“萨勒曼的牌洗得并不彻底。的确,他正在将权力整合至特定的一系列家庭成员中,其范围之狭窄是沙特近代史上所未经历过的。但除此之外,很难从中得出其他明确结论”。格雷戈里·高斯分析说。而如果旨在打破继承制度,那么“虽然许多沙特人都乐见第三代王室如此迅速地坐上权力巅峰,但也有部分人会不明白,为何萨勒曼将这一过程安排得如此匆忙”。约瑟夫·克齐钦说。
能够确定的是沙特目前正面临着来自地区内部的空前挑战——与伊朗的敌对关系未能缓和,支持叙利亚反对派的努力受挫,与美国战略关系的基础发生了动摇,“伊斯兰国”武装和也门胡塞派武装近期也都在威胁着其安全环境。与此同时,油价暴跌对于沙特经济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样敏感的时刻,沙特王位平稳传承显得至关重要。那么,一场内乱是否已因萨勒曼的决定而呼之欲出?又将对沙特局势造成何种冲击?“虽然常识告诉我们,沙特王室家族成员对于这种变化不会太热情高涨,但现在来猜测他们的消化和接受程度,还是为时过早。这毕竟是一个君主政体,人们首先需要接受这个决定。而且,萨勒曼国王才刚上任4个月,他会如何将这一程序过渡下去,也是值得观察的。”约瑟夫·克齐钦如是解读。
而沙特未来的外交政策走势也因这场变动而显得有些变幻莫测。“与美国保持亲密关系,是曾经维护费萨尔以及苏德里阵营的核心政策之一,萨勒曼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是认同这一政策的。但是,未来两国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将取决于其儿子的处理方式。” 格雷戈里·高斯说。“我不认为其他海湾国家会受到沙特任命新王储的影响。‘海合会’国家向来合作紧密,这一点不会改变。对地区局势可能造成冲击的,其实是与青年一代领导人将来达成共识的程度,尤其是在也门战事这个议题上。两个新王储会让伊朗感到不快,伊拉克和叙利亚也会有些沮丧,但是大家可以调整。到目前为止,‘新力量注入沙特领导层’一事向国际社会放射出的首要信号其实是:从现在开始,不能再忽视这个国家了,否则可能要自食恶果。”约瑟夫·克齐钦说。 沙特政治中东局势阿卜杜拉波动萨尔王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