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典型性高反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王小骊
17点43分,苏曼抵达拉萨火车站。拉萨比她想象得要荒凉。来之前觉得那是个虽然遥远却更宏大的城市。
林易没有出现在火车站。出租车上,苏曼想:自己一个人,也要愉快地完成这次旅行的。这时,手机响了,有人发来照片,背景是灰褐色起伏山峦的机场,那是昆仑山掩映下的贡嘎机场。他抵达了。澄澈的空气里,似乎以极缓慢、几乎不能被察觉的速度漂浮着细碎的金沙,苏曼闭上眼睛,淋浴在高原的光芒里,一种轻盈的灼热感包裹了她的全身。人,为了这样的片刻才活着。
两个人,谁都不愿多说多问以致落了俗套,这是很多处在微妙情感里男女的共同心理特点。他俩心里应该有条秘而不宣的通道,一切沟通悄然完成,不需借助语言,文艺作品里称之为心有灵犀。他们各自打听,发现拉萨城区并不大,觉得完全没有沟通的必要。结果,两人各自选择的酒店,分别位于城的两头。
苏曼住在布达拉宫前门再往前步行20分钟的地方,林易在布宫后门再直行15分钟的酒店。苏曼觉得,飞机晚点的消息她没有在第一时间获悉,有必要给林易适当的惩戒,坚持为了稳妥起见,当晚两人各自在酒店吃完晚饭便上床休息,以预防高原反应升级。林易心里很不乐意,可苏曼坚持,他又隐约感到头痛像潮水,一浪高过一浪,可能正秘而不宣地酝酿着海啸,只得听她的。两人的住处,都能望见暗夜中红山之上熠熠生辉的布宫,透着窗户看出去,房里的红色筒灯映在玻璃上,像两颗心,在布宫上方热烈地怦怦直跳。这天,两人都一夜无眠。据说,这也是高反的症状。
晚上,苏曼总觉得口渴,不住地起来喝水,再一次次去洗手间。这一夜好长,她忘了是第几次起来去撩起窗户一角,天色开始渗出浓郁的蓝色,像那年和丈夫许宁一起去埃及看见的尼罗河。想起许宁,她心里响起一阵类似风过叶梢的声响,似有似无、无比安适。他是她的大地,她必将永远根植于他。不过今天,她能看见林易了。林易是离她不远的另一棵树,彼此相望着,总不能抵达。
8点,苏曼起身,出门。城另一边的林易,觉得苏曼需要多睡一会儿,9点多才发信息给她,那时,苏曼已经站在六世达赖仓央加措的佛塔前,每一座佛塔上嵌满翡翠、珍珠、玛瑙,导游扎西说,这些全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布达拉宫里,光线异常阴暗,夜晚一般,四处弥漫着酥油和火烛的气味。走着,不时看见几个藏民围着一个神情肃然的喇嘛窃窃私语,扎西的原话:他们在请教疑惑。无论生活在哪儿什么境遇下,人总有那么多疑惑。不过苏曼觉得,她没有什么疑虑,自己的事情她已经想得很清楚,她这一刻所有的喜悦,全在这座城的另一个人身上。布宫里手机信号不好,那条信息还飘散在宫殿上方的蔚蓝中:“你在哪里?” 故事旅游生活高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