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米兰:一场关于食物的旅行

作者:吴丽玮

在米兰:一场关于食物的旅行02014 年4 月8 日,主厨卡洛·克拉科带着他的创意菜品参加米兰设计周活动

艺术与美食

今年5月份开幕的米兰世博会将口号定为“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说白了,就是关于食物的一场盛会。各个国家馆按照自己的食物形态既讨论严肃的食品安全和环境、科学问题,也使尽浑身解数将各自的美食搬到米兰世博园里,除此之外,整座城市里也将持续上演大厨秀,并敞开所有餐厅的大门,以极大的自信迎接世界各国游客的品鉴。这场食物的盛宴甚至延续到了世博会全球官方指定航空公司——阿提哈德航空与意大利航空的机舱里,往返米兰的餐食都是地道的意大利厨师料理,比如卤汁牛肉配马苏里拉奶酪、朝鲜蓟酱汁的鸡蛋意面和意大利饺子,甚至一道简单的番茄酱管面也如同米兰当地的一样好吃。

米兰从不缺乏艺术的魅力,世博会期间,米兰三年展设计博物馆还将策划一期关于“艺术与食品”的展览,将第一届世博会之后,世界上与食物有关的绘画、电影、建筑、装置等等进行汇总和展示。但真正的美食艺术应该属于厨师和食物本身,好在米兰也不缺乏这样的人才。

在米兰大教堂(Duomo in Milan)附近的米其林二星餐厅主厨卡洛·克拉科(Carlo Cracco)就是这么一位,他的餐厅以时尚前卫著称,他本人又在一档厨师真人秀节目中担任评委,以“毒舌”而走红,现在是米兰家喻户晓的电视明星。

米兰世博组委会帮我们安排了一场克拉科餐厅的午餐,如果不是这样,我们至少需要提前三个月预约才有可能订到位子。主厨是个大忙人,当时正在摩洛哥出差,为了世博组委会组织的这次宴席,特意飞回来,在现场给我们展示了一道焦糖薄片包裹俄罗斯沙拉的创意菜。首先是在两片糖片中间夹上用吞拿鱼、蔬菜、玉米、扁豆、西红柿拌着蛋黄酱制成的嫩绿色俄罗斯沙拉,再拿一只吐着蓝色火焰的喷枪绕着糖片的周围喷,让糖片在高温下融化,最终牢牢地包裹住里面的沙拉。这道菜味道还不错,沙拉好吃,再加上甜味,口感更丰富了一些。

在米兰:一场关于食物的旅行1Ratana餐厅主厨切萨雷·巴提斯蒂是一位忠诚于饮食传统的厨师

但卡洛·克拉科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人物,他展示完这道显示不出厨师水平的奇怪技法之后瞬间就消失了,据说又回了摩洛哥,而且在之后的一周又开始了全国各地的新书宣传。那只能在这一桌饭菜上体会这位厨师的魅力了。

克拉科餐厅的菜品的确都很新潮,我甚至找不出任何一个传统的做法。即使做一个烩饭也偏不走寻常路,端上来一盘上面撒着黑色的粉末,像提拉米苏上的巧克力碎屑似的,问了服务员才知,这黑色的粉末居然是拿墨鱼的墨汁磨成的。“先把墨汁里的水分蒸干,压成薄片,晾干之后再磨成粉。”听起来真是好玩,烩饭中间再配上一些墨鱼肉和海胆,变成了一道创意海鲜烩饭。

在米兰:一场关于食物的旅行2Ratana餐厅的菜品

席上还有一道他餐厅的经典名菜,叫不上名字来,中间一颗红亮、表皮微微风干的圆球,周围用煎好的蛋清点缀,那蛋清煎得极薄,好似成为了绸带,松松软软地围绕着红色圆球盖了下来。红球是西红柿吗?看着觉得不像,一问服务员才知,原来是一颗拿糖和盐渍的鸡蛋黄!居然变成了饱满的红色,倒是很漂亮,蛋清上还撒了些藏红花和奶酪、黄油融成的金黄酱汁,搭配几粒小小的蔬菜,更像是一件艺术品,味觉系统也失灵了似的,尝不出好赖,只是觉得方法真是新奇。

卡洛·克拉科在开自己的餐厅前曾在多个米其林餐厅工作过,足迹遍布佛罗伦萨、巴黎和日本等地。几年前,他成立了马埃斯特罗·马蒂诺组织。马蒂诺是意大利历史上的著名厨师,他提倡成立这一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创作者的料理”(Auther's Cuisine)这一理念,认为厨师就像艺术家一样,应该在食物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不是被动地去追随着食客的口味。这倒也挺符合米兰浓厚的艺术家环境特色的,也许在这里吃就像是观赏一场实验艺术,也是一次挺独特的艺术体验。

在米兰:一场关于食物的旅行3

米兰传统菜:烩饭和牛肉

切萨雷·巴提斯蒂(Cesare Bat-tisti)的Ratana餐厅在米兰新区新加里波第门的核心位置。我去他的餐厅吃了两次。第一次是正式的晚宴,按照当地人的习惯在晚上20点后开餐,开胃菜是土豆胡萝卜泥,上面撒着当地人喜欢的一种薄脆碎饼和油炸的鼠尾草。鼠尾草是意大利繁多的香料之一,炸过之后和碎饼一样松脆,配着软糯的蔬菜泥,口感丰富了,而且鼠尾草的香味还有助于化解土豆泥中的油腻感。

在米兰:一场关于食物的旅行4Eataly 超市创办人奥斯卡·法立内迪

完整的意大利晚宴中包含两道主菜,先是一道米或者面食,第二道才是肉或者海鲜。服务员这时准备换掉作为餐前酒的香槟,我学着当地人的模样向他打听得知,切萨雷准备的第二道主菜是红烩牛肉,所以就入乡随俗地选择了红葡萄酒,而如果主菜是海鲜的话,当地人一般会选择白葡萄酒来配。第一道主菜毫无悬念的是烩饭,意大利北部是水稻产区,北部伦巴第大区的首府米兰对烩饭的钟爱程度远远超过了意面和比萨。切萨雷这天用了一种羊奶酪来做,浓浓的端上来光亮而黏稠,膏泽脂香一般,上面撒了一团油炸后的朝鲜蓟。即使在意大利,羊奶酪的接受程度也不像牛奶酪那么高,吃着总觉得有点膻,不过配着朝鲜蓟和红酒是一个好选择,口味清爽了不少。

等撤掉烩饭时一看表,已经是晚上22点了,联想起几天来在米兰所遇意大利人的各种散漫,真觉得吃饭是件苦差。吃完一道菜时常无事可做,就塞进了很多面包块,等第二道主菜上来,面包也差不多吃饱了。一看盘里,一块红烩牛肉配土豆泥,觉得平淡,有点吃不下,可是一切开立马就觉得自己错了,里面是淡淡的粉色,吃进嘴里嫩得快要化掉了似的,让人十分惊喜。这块肉有两厘米厚,软嫩多汁,但怎么弄得味道那么浓郁啊,一直觉得西餐里对肉食的料理往往是从外往里越吃越淡,极不符合中国人对饮食的要求,但切萨雷做得却让人觉得好吃无比,里面还有股浓浓的红酒味十分香醇。虽然饱了,而且时间又晚,但还是全部吃完了。

在米兰:一场关于食物的旅行5Eataly现做现卖鲜意面

我牢牢记住他做的牛肉味道,想转天等人少时再去请教,可恰好赶上周末,意大利大一点的餐馆凡周日必定关门,甚至会一直持续到周一的晚餐时才会重新营业。再见到切萨雷已经到了周三的上午,虽然意大利人的午餐时间在午后13点左右,但餐厅还是在上午10点就开了门。厨房里的五六个厨师已经各自忙碌开了,他带我进去看,电炉上的平底锅里浓浓的肉汤正缓缓地咕嘟冒泡,已经提前炖好的土豆胡萝卜菜汤倒进搅拌机里准备榨成菜泥,正在做烩饭的厨师小心翼翼地往已经蒸好的长粒米饭里加水、黄油和奶酪,在火上不断搅拌着让米粒足足地吸进水分,并变得黏稠。“意大利菜并不简单,尤其是北部,做饭更是需要长时间准备,好多菜都是费时的精细活儿。”

我十分心仪的红烩牛肉就可以看作一个典型的例子。之所以那么嫩,原来用的是小牛的脸颊肉。“这样的牛最大不能超过14个月,是牛肉里最顶级的品质。”他拿两块牛肉给我对比看,小牛的脸颊肉是淡淡的粉色,成年的牛肉是血红色。“粉红色说明这头牛没吃过草,所以说不能超过14个月,要保证它是没有断奶的。”切萨雷有两个经常光顾的肉铺,靠他们提供可靠的货源。“两个都是很小的肉店,平时只给餐厅供货,不做散客。他们的采购过程是自己先去农场挑选,农场都在伦巴第大区附近,挑中之后先在农场里放养,到了时间再过去取。”

在米兰:一场关于食物的旅行6Eataly 是一家集综合购物、餐饮和活动场所于一体的大型商场

好的牛肉只是第一步。为了能让牛肉入味,切萨雷已经把它放在红酒、胡萝卜和洋葱里腌了四天,准备吃时在平底锅里再加一遍红酒用微火炖一个半小时。“炖好后先把肉捞出来,剩下的汤汁继续炖,直到变成酱汁,你看装盘里那么一小滩浇在上面,其实是一大锅最后炖出来的。”难怪他上菜那么慢,原来并不是懒散,而是无比耐心和精细。听他讲牛肉的做法我觉得并不陌生,米兰有道传统名菜叫Osso Buco,直译过来就是“骨头上的洞”,用的是牛膝和后腿肉,做法接近,最后也是浇汁后呈现出来,二者的区别除了肉的部位不同,就是炖肉的佐味汤料略有差异。

切萨雷是地道的米兰人,14岁中学毕业后就进入厨师学校学习,后来去了货船上当厨师,漂到世界各地去,一干就是16年。6年前他决定回到米兰开餐馆。“米兰以前的餐厅要不然就是特别老旧,要不然就是特别前卫,但没人把传统菜做得既时髦又原汁原味,这么多年我酝酿了很多新技术能做到这一点。”他熟悉每一道地方菜的掌故,“即便是传统米兰菜也需要改进,因为天气已经和从前大不一样了。米兰靠近阿尔卑斯山,50年前经常下雨下雾,所以传统菜都以油腻为主,总用黄油、猪油、动物脂肪,肉和菜煮的时间都比较长,这和意大利南部以海鲜和意面为主的地中海菜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50年前,这个季节的平均气温是零下10摄氏度,但你们来的这几天,米兰天气多好啊,天天都是大晴天,不像从前那样了,所以在做Osso Buco这类菜时也不用加那么厚的牛油垫在锅底上炖了,现在改用橄榄油就足够。”

在米兰:一场关于食物的旅行7Alice 餐厅的地中海创意菜

切萨雷最拿手的当然还是烩饭了。烩饭是毋庸置疑的米兰特色菜品,虽然意大利以善食面食著称,但到了北方,尤其是米兰,烩饭才是最重要的主食。“意大利北部产稻,这里的土地有防水的能力,像一个蓄水池,可以让水稻充分吸水。”制作最优质的烩饭要用当地一种叫作Carnaroli的优质大米,营养成分高,同时能经得起持久的烹饪过程,黏性也比中国南方的水稻高8%左右。制作烩饭必然要有肉汤,有点像中国厨房里的高汤,但都是当天用完,没有老汤一说,用的也不是骨头和鸡脚,而是扎实的大肉块和土豆、胡萝卜等蔬菜,熬四个小时左右。烩饭的第一步是将米饭放进肉汤中煮,煮好后因为偏硬被很多中国人叫作“夹生饭”。“要计算好汤和米的比例,煮完后水要全部吸收进米里,同时米粒里面是要有白芯的,就像面条一样,我们也觉得面芯里有一圈白时口感最好。”切萨雷说。

米兰最经典的烩饭是和珍贵的藏红花一起烩制的。藏红花原产自撒丁岛,恢弘的米兰大教堂在修建之初用的就是这种材料来为玻璃涂色,此后藏红花开始被米兰人所接受。后厨里一名厨师正小心搅拌着一小锅烩饭,米饭煮好之后,另起一锅加汤小火慢煮,再将藏红花随着黄油和奶酪一起加入,红色逐渐融入进去,整个小锅变成了饱和度极高的黄色稠粥状。“肉汤、黄油和奶酪都要一遍一遍地加,咕嘟咕嘟冒泡的火候最佳,同时要不停地搅拌,饭才会变得更黏稠、更有嚼劲,而且要反复几次,差不多14~17分钟的时间最佳。”

在米兰:一场关于食物的旅行8Alice 餐厅的地中海创意菜

第二次去他的餐厅终于吃到了正宗的米兰藏红花烩饭,米粒被油亮亮的鲜艳的黄色奶油状物牢牢地包裹住,一颗颗早已吸饱了汤水,在阳光下闪着金光。烩饭米粒弹性十足,虽然有些硬,但显然更有嚼头,再加上融合了肉、蔬菜、黄油、奶酪各自的浓郁以及藏红花奇异的香气,果然是道名不虚传的传统美食。

Eataly:慢食的生活方式

奇怪的是,崇尚美食和热爱烹饪的米兰居然没有固定的菜市场,只在每周的几个日子分别在城区的不同地方出现一些流动的集市,大多是一些农民直接收获了拿过来贩卖。这在我看来已经是上佳的食物,但当地人却还是觉得不够好,平时买菜基本都要去超市选购。

米兰最有名的超市毫无疑义是Eataly了。它的老板奥斯卡·法立内迪(Oscar Farinetti)和著名的“慢食运动”创始人卡罗·佩特里尼是多年的好友,在慢食运动的发展之下,奥斯卡决定放弃自己多年经营的电子通讯生意,投资创办了以经营精品食物为主的连锁超市Eataly。

Eataly和慢食运动秉承着一脉相承的食物理念,除了字面意思上体现出了反对席卷全球的快餐文化之外,对它概念的最简单的概括是六个字:优良、清洁、公平。Eataly新闻办公室负责人玛鲁娜告诉我,店里所进的货品全部没有中间的经销商环节,全靠自己的采购部门和各地的农户直接进行对接。“慢食运动保护严格生产的小农户,我们帮小农户解决销售上的困难。”

Eataly的商品几乎涵盖了意大利人日常食用的所有品类,各种蔬菜瓜果、在明档里现做现卖的各种形状的意面和意式水饺、挂在通风处带着霉斑的整条火腿和麻绳捆着的意式香肠、外表已风化如蜡般的整饼奶酪和黄油,以及从盆栽、整株植物到磨粉密封的各种香料选择,当然更少不了打着顶级标签的橄榄油、葡萄酒、巧克力和咖啡豆。除了售卖食品外,它还有多项功能,首先是餐饮,在每一层都分布着规模大小不等的餐厅,我结束了上午对玛鲁娜的采访,决定到三层的Alice餐厅吃饭。

这家餐厅在米兰也颇有名气,是一家米其林一星餐厅,它的女主厨薇薇安娜·瓦雷泽(Viviana Varese)是米兰唯一的一位米其林女厨师。意大利语中的Alice是凤尾鱼的意思,餐厅的标志也是一条一笔画成的凤尾鱼模样。薇薇安娜是意大利中部城市萨勒诺人,从小在海边长大,现在开的这家餐厅也是以地中海菜系为特色的。虽然远离海洋,但米兰却拥有全国最好的海鲜,Alice餐厅的公关经理洛雷达纳告诉我,因为米兰的商业中心地位和不凡的消费能力,全国各地的海鲜都会率先运往米兰,之后再从这里发售到全国各地。2007年,薇薇安娜遇到了餐厅现在的另一个合伙人桑多拉,当时薇薇安娜已经在米兰附近拥有了一间餐厅,而桑多拉是米兰最大鱼市的市场部负责人。薇薇安娜需要一个懂鱼的人能给她提供最好的食材,桑多拉恰好就是,所以她们俩一拍即合,很快就在米兰市区里开了Alice餐厅,以季节性的鱼类作为特色。

我点了意大利中部特色沙拉Panzanella作为头菜,是一种蔬菜、生的时令鱼和油炸面包块混合的地中海特色菜肴。这天上来的恰好是餐厅的招牌凤尾鱼,装在一只碗形的白瓷盘里,鱼肉已经捶松,上面撒着类似豆苗的小叶片蔬菜和黄色、紫色的花瓣,鱼肉团下面有胡萝卜丁、黄瓜丁以及面包块铺底。沙拉撒了红酒醋、橄榄油、大蒜和胡椒,配上新鲜鱼肉的紧实和蔬菜清脆的口感,味道显得十分浓郁,同时酸酸的又让人胃口大开。之后的一道鲂鱼配斯卡莫扎奶酪则充分显示了薇薇安娜的艺术创造力:鲂鱼从肚子上劈开,平铺之后卷成鱼卷,中间填满奶酪,上面撒着面包屑,顶上置一枚微微煎过的小番茄。鲂鱼的鱼皮是从深到浅的橙红色,再加上圆墩的造型,乍一看像一只略烤过火的乳酪蛋糕。吃起来,鱼肉结实又鲜嫩,奶酪本身已很味美,和鱼肉放在一起则是两种不同类型香味的叠加。

除了购物、吃饭,Eataly还承担着教学的功能。当天晚上我在Eataly参加一个烹饪课程,学做意大利中部罗马涅地区的一道传统面食Piadina,类似于中国北方制作的烤饼。我们第一项要学习的是和面,作为一个北方人,自以为并不陌生,但意大利人和面和我们的方法还是有很大差异的,他们会在面里加上比例相当高的猪油,再一点一点加水,直接和成一个硬度适中的面团,再放进冰箱里静置半个小时,不需要发面就能烤出一个蓬松的饼来。

我揉的面被老师评价为太软,他给我重新发了一块已经预备好的面,因为里面没有任何防腐成分,所以表面已经开始氧化发黑。“大家像我这样用指腹轻揉,千万不要用手掌的力量使劲按压。你要把它想象成一个姑娘,你轻揉地爱抚她,她就会向你敞开心扉,但你粗暴地对待她,她也会紧紧锁起来不让你靠近。”——典型的意大利男人讲话的风格!用指腹轻轻将面团在手窝里绕几圈出来,让面团变得微微松弛,再将它快速地拍扁,拿擀面杖从中间向四周擀成薄薄的圆形,这时就可以上锅烤了。

在米兰:一场关于食物的旅行9Alice 餐厅的标志是一条一笔画成的凤尾鱼模样的线条

只要勤加练习,Piadina并不难,于是课堂很快变成了享受美食的欢乐时光。两位男老师帮大家烤饼,又端出一大盘切成片的马苏里拉奶酪和软软的乳清奶酪,还有一盘生火腿和一盘熟火腿,以及芝麻菜,让大家往饼里任意添加馅心,最后对折过来,切成小块,再倒一杯红酒,大家一起分享。添加了猪油的面饼十分酥脆,我最喜欢的是配马苏里拉奶酪和生火腿,真是香极了。马苏里拉奶酪是比萨中常用的一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生火腿有种特别的腊香味,不过有点咸,吃完一块最好喝点红酒调节一下。

Aperitivo不只是一杯酒

如果你想迅速打入米兰当地人的生活圈子,那晚上去酒吧或者餐馆享受Aperitivo一定是个不错的选择。Aperitivo是米兰人独有的叫法,基本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欢乐时光(Happy Hour),但Aperitivo却也并不是喧闹酒吧里的豪饮或是深夜恣肆的放浪形骸,它的时间是晚上18点至20点之间,也就是米兰人正餐开始之前,所以Aperitivo也是“前菜”的意思,大家坐下来点一杯酒,吃一些小食,等到晚上再一起去吃个饭,还是很悠闲和较为克制的生活方式。

米兰有专门经营Aperitivo的酒吧,一般都是10欧元一位的自助形式,提供任意一杯酒,之后就可以尽情享用酒吧提供的各种点心、火腿、奶酪、意面和比萨,所以很多人晚上去了Aperitivo就能吃得很饱,免去了再花钱吃一顿正餐,这在当地年轻人中间十分流行。

我在米兰期间参加了三次较为正式的Aperitivo,第一次是在一间提供Aperitivo的大型餐厅里。我不懂喝酒,洋酒就更没怎么接触过了,按照提前查的资料,就指着酒单上的尼古宁(Negroni)给服务员看。我看资料说,尼古宁是很受当地人欢迎的一种酒,没想到上来之后烈得很,一问才知是用加了柳橙汁、带点苦味的坎培拉和同样苦的黑色开胃酒潘脱米以及金酒配成的,显然是一款完全不适合我的酒。

在米兰:一场关于食物的旅行10Alice 餐厅主厨薇薇安娜(右)与合伙人桑多拉

那次服务员也一道把各种小吃端上来。意大利人爱吃各种橄榄,是佐酒小食中的首选之物。除了青橄榄之外,还有盐水渍过后加了橄榄油和香草的黑橄榄、红色的利古里亚橄榄和加工过变得干面的切里尼奥拉橄榄,椒盐炒过的马槟榔也十分受当地人欢迎。那天我比较喜欢的是薄饼上放一团鲜牛肉的小吃,但又怕吃太多生的肠胃不适,再看看那杯难以下咽的尼古宁,最后还是叫了一盘烩饭才算勉强填饱了肚子。

第二次去Aperitivo就从容多啦。在Martini的一家私人会所里,调酒师来了兴致,先是给我们展示了“007”最爱的伏特加马提尼(Vodka Martini)。“Vodka martini,shaken,not stirred.”(来杯伏特加马提尼,摇匀,不要搅拌)调酒师举着装了冰块的调酒器,在空中摇晃了半分钟,再分别倒进四只杯中各加上一片柠檬,瞬间被几位男士一抢而空。我对略带甜味的Rosato更感兴趣,是桂皮和丁香的混合味,加了冰和橙子,有点像饮料,有了这杯酒,这才心满意足地端走去找食物。

第三次再去是和当地姑娘马尔佳一起。她曾经在北京工作过4年,所以我们有很多共同语言,周末的晚上她邀请我和她的朋友一起去圣皮沃内公园北面一个叫Living的酒吧Aperitivo。马尔佳住在离达·芬奇画作《最后的晚餐》所在的圣玛利亚感恩教堂不远的一个街区,我们在她家附近的地铁站见面,一起散步往酒吧的方向走。马尔佳的父母住在米兰附近的一个小城,她一个人在一个高档小区里租了套小公寓,她非常满意地说:“我的房东有10多套房子,我住的这一套房租比较便宜,每个月850欧元。我之所以能租得便宜,是因为我有稳定的工作,可以保证按时交房租。意大利现在有很多拖欠房租的现象,法律流程又很慢,如果房东起诉的话,至少要两年才能做出判决,房客在这期间就会赖着不走。”她今年30多岁,现在也在当记者,我们见面前她刚刚发了一篇有关贝卢斯科尼完成一年社会服务工作的报道。“我的收入还可以,但想在这附近买房很困难,所以还是先租房吧。”我们聊她繁忙的工作,平时做蔬菜沙拉和罗勒酱意大利面,自然又聊到了婚姻的问题,她还没结婚,但很向往婚姻。“在中国的时候有个男孩我很喜欢,但因为我要回意大利了,所以没能在一起。”觉得她一个人在米兰生活挺不容易的,尤其是傍晚时阳光尽失,天气微寒,突然就为她伤感起来。

不过这种情绪很快就被Living酒吧的热烈气氛冲淡了。她的朋友按照意大利人的惯例都姗姗来迟,一个是电视台财经节目的美女主持人,一个是咨询公司的老板,还有律师和经济形势研究者等,她和她的朋友都对中国的情况非常熟悉,咨询公司的老板卡洛迅速地开始跟我讨论中国的经济形势和低油价的国际影响,另一位朋友急忙拿出他正在做的一个互联网项目给我看,原来是一个面向中国游客的互联网旅行产品,他想问问我能不能在中国找到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的投资者。“意大利人有想法,但是没有钱。”

在米兰:一场关于食物的旅行11为了获得第二颗米其林星,Alice 餐厅在就餐环境和服务上下工夫

我早已想好了要喝的酒,Aperol spritz,是用红色的像汽水一样的Aperol和气泡酒加冰一起调制的,得到了在座各位的称赞,认为我已非常熟悉米兰人的生活。除卡洛外,在座的都是女孩儿,她们几个都没结婚,很快就开始用意大利语热烈地讨论起来。卡洛对我说:“当你听不懂她们在说什么时,她们八成是在讨论男人。”卡洛今年50多岁,离异,多金、优雅又热爱艺术,但因为有年龄差距,所以女孩儿们都把他当哥哥看待。原来马尔佳她们在讨论当地一个男明星长得够不够帅,我和卡洛就到吧台帮大家拿些食物来。

酒吧的自助相当丰富,有几种火腿和奶酪,以及波脆饼、鸡蛋豆腐块和千层面、比萨等等。来米兰的这几天,我已学会了享受各种奶酪,尤其是马苏里拉奶酪,用小叉子一点点切下来直接吃,味道十分香醇。

等大家都喝完了酒,肚子里也填满了各种食物,不需要再去吃正餐了。他们准备去看场电影或者再找地方喝一杯,马尔佳邀请我一起去:“我们这些人平时都很忙,难得有机会放松一下,所以要好好玩玩。”但我觉得有点累,于是就此和他们告别,不过那时我已经恍惚觉得自己也是个当地人了。

(感谢留学生王明霞、王钟航为采访提供的部分翻译工作) 意大利米兰国际美食烹饪技巧eataly慢食运动西餐旅行享受奶酪意大利生活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