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谈判再度延时

作者:邹珊

伊核谈判再度延时0( 11月24日,新一轮伊朗核问题谈判在维也纳结束,伊朗外长扎里夫(右)会后与记者见面 )

11月24日,伊核问题谈判再次延时。一年前,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达成了谈判10年来的首份阶段性协议,并计划在今年7月20日达成一份最终协议。但因各方核心分歧未能解决,最终协议的出台时间被推延了4个月。可4个月后,分歧并未弥合。

一方面,“六国”要求伊朗将离心机从当前约1.9万台裁减至数千台,而伊朗希望保持当前数量基本不变。另一方面,国际油价的下跌刺激了伊朗对于复苏国家经济的期盼。鲁哈尼政府希望国际社会尽快全方位地解除制裁,但美国等却坚称只能先“暂缓”制裁,然后根据伊朗履行协议条目的表现来决定解除速度。其中最具伤害性的制裁项目甚至须待伊朗将协议内容全部付诸实践后方可终止。

同时,主要谈判方的“内政包袱”也很沉重。鲁哈尼政府必须与反对改善对美关系的最高领袖以及强硬派阵营抗衡,而美国也因需考虑到来自以色列和“共和党国会”的要求而很难向伊朗做出妥协。许多观察家认为,美国国会其实并未排除向伊加大制裁力度的可能性,而这一举动必将导致伊朗拂袖而去。

接下来,谈判各方希望能在明年3月就最终协议的基本内容达成共识,并在之后的3个月中完善协议的具体实施计划。但这一切还得以那两个老生常谈的条件为前提:伊朗限制核活动,美国放松制裁。“延时也不能保证成功,这条路上的绊脚石太多了。”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发表评论称,“若明年6月底传来谈判因差不多的原因而第三次延时的消息,大家也无需惊讶。”

但谈得不顺,也不能不谈。因为一旦谈崩,麻烦将接踵而至。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国际关系学副教授海曼斯(Jacques Hymans)告诉本刊:“若谈判因伊朗无视美国的让步而失败,那么,国际制裁必将提升力度,而伊朗则将迅速落入国际外交系统的最底层,并可能会采取炸弹袭击等绝望手段予以回击。届时,国际社会就会全盘扼杀其经济前景,甚至发动军事反击。而若谈判因美国无视伊朗的让步,或施加了新的制裁措施而失败,那么国际制裁制度的权威性将被大幅削弱,伊朗政坛的强硬派阵营也会因此‘抬头’。届时,若美国或以色列对伊发动军事袭击,那么美国的国际领导地位将受到比2003年入侵伊拉克时还要严重的破坏。”

“而且,伊核谈判也并非局限于核领域的独立事件。”加拿大全球研究中心的社会学家纳赞罗亚(Mahdi Nazemroaya)也对本刊说,“对伊制裁已让欧洲经济受损,并致使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随着对俄制裁的展开,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了。而且,虽然目前原油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沙特压低出口价格以及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但事实上,‘制裁’也需对此负部分责任。上一次油价大跌发生在2007年,几个月后全球经济危机就爆发了。所以,对伊、俄两国的制裁很可能正在酝酿着另一场经济危机,而一旦爆发,欧洲和美国将成为最大输家。也就是说,若对俄制裁继续,伊朗市场就有必要保持一定的开放程度,以缓解欧盟的压力。从这点出发,谈下去也是必要的。”

其实,国际社会并未打算以“无核化”这一完美标准来作为这场坚冰初融的谈判的最终目标。“现在还没到谈论失败的时候。正如克里在11月24日的听证会上所言,即使协议无法达成,美国也会寻求通过另一种机制去与伊朗就核问题达成共识。”纳赞罗亚说。 延时伊核谈判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