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修班的“水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当下高校在职教育培训方兴未艾,诸如公共管理知识研修班、管理创新能力培训班、企业卓越总裁班等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近期,本人有幸被单位选派,参加了某著名“985”高校为期一周的管理创新研修班,虽有部分课程质量较高,但总体而言,培训的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

首先授课的是一位中青年教授博导,过了10分钟,他才打着手机姗姗来迟,原来是刚从其他培训场所匆匆赶来。不可否认,教授专业精深,循循善诱,但就在大家沉浸其中之际,他却看了下手表,戛然而止,足足提前20分钟就下了课,并解释说司机在等他去另一个城市讲课。接着登场的是该校刚毕业的女博士,她认真按PPT大纲,逐字逐句讲解,但可能是长期脱离社会实践的缘故,她阐述的观点过于理想化、论据的列举亦有明显漏洞,于是一部分学员当场反驳她的观点,而女博士没料到会有此状况,窘迫之余只好说课后再议。之后,又来了位讲国际形势的老师,曾任政府官员现为某协会领导,他只是将网络和媒体上的新闻热点,进行简单的“一锅烩”,毫无自己的新意和见解,一堂本该精彩纷呈的课程搞得人昏昏欲睡,课还没结束,学员已走了十几个。最后压轴上台的为该校一位院长兼博导,他幽默风趣,口若悬河,擅长顾左右而言他,对所授公共管理的课件只蜻蜓点水般地念个标题,从头至尾都在谈他如何拉赞助、挖人才的逸闻,大家在乐过一番后,对课程本身却没有多少具体印象。

目前此名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每年举办各类继续教育的研修班在300个以上,形成了领导类、管理类、营销类、投资类等主要培训大类以及所属的若干明细推荐服务菜单,教育产业做得轻车熟路、风生水起。我们这一期40人的培训班学费为20万元,扣除上交学校的管理费用,每个老师讲课费少则5000元,多则上万元,而一次授课扣除茶歇及提前下课等因素,有效时间尚不足3小时。高额的讲课费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日益重视,高校教授们早就脱离了“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年代,过上了社会富裕阶层的生活,对此大家都可以接受和理解,我只是希望高校在广开财源的同时,也能注重挤干研修班的“水分”,这样既可使名校效应发扬光大,也能让期盼充电的学员们真正有所收获。

(文 / 江苏 宝珀) 高校研修班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