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蔬市集的守望者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我们小区刚开始入住的时候,大家最期盼的事情就是附近能有个小菜市场或农贸市场,这样生活多方便。那时,每当晚饭后出来散步的时分,你如果来我们小区,肯定会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讨论着小区的未来,而做主要发言的,一定是我的邻居崔叔。只见他用手指着前面不远处一块空地,就像巴顿将军一样颐指气使的范儿,说这个地方与其要修个混账的喷水池,还不如弄个方便得要命的小菜市场呢,收摊以后还能供小孩子玩耍。最后,肯定还要骂两句没有对象的人来收尾。由于他退休前就是一个菜市场的经理,所以大家一致推举他向物业做建议。他也没怎么推辞,欣然接受了,据说第一次去就差点儿把物业公司挑了顶。
崔叔被新小区的人迅速熟知,是因为他有一项绝活儿,叫“一抓准”。前一阵子,总有几个人在小区入口处卖些水果。虽然质量不咋地,但是总有人图方便所以生意还不错。那天,崔叔看一个邻居在一个摊位买了三斤苹果。他跟邻居说了句话,把袋子拿到手里就这么一掂,马上盯着摊主的眼睛说,你这差分量啊。那小伙子也不含糊,您说话得有依据,您有秤还是有砣啊,我都在这里摆了俩星期了,从来没人说我缺斤两。崔叔说,我的手就是秤,我的眼睛就是砣。告诉你,我在北京最大的菜市场卖了20年菜,什么东西什么分量,我手一掂量就能知道。那人说,您岁数大了,我看未必这么准。邻居也说,我看他们这做小买卖的也不容易,差个一两二两的也别难为他们了。崔叔说,什么一二两,他这差半斤呢。摊主说,您这么大岁数了,说话可得有分寸。崔叔说,小伙子,要不
咱俩打个赌,要是半斤以外,我把你这秤撅了,半斤以内,你把我手指头撅了。
那摊主当时有点儿愣了,没敢接茬儿。崔叔说,前面有个国营药店,人家的药都是按克卖,用的秤可准了,应该差不了,要不咱们去那里验证一下。摊主嘴里还一个劲儿地说,到哪里都一样,可是腿一点儿都不带动地方的。崔叔又说,我离开了卖菜的岗位到一个菜市场当监督的时候,可是撅了不少秤啊,被撅的没一个不服的。旁边有人问,这么硬的秤杆,您弄得动吗?崔叔说,我年轻时当的可是野战部队的兵,四五个人都近不得我身,别说一根木头棍子了。就在他讲述革命家史的时候,旁边有个大妈默默地掏出了随身携带的电子秤,只见她往苹果袋子上一提,屏幕上即刻显示的就是二斤四两八。见状,摊主立马向崔叔讨饶。其实,就在大妈一拿出电子秤的时候,他就紧握着秤杆开始向崔叔作揖了。崔叔说,你要再晚认错一分钟,我看你的秤就不保了。他说:小伙子,同样价格进的东西,卖高卖低是经营方法问题,缺斤短两可就是人品问题了,我甚至认为这是犯罪!你卖三斤就占半斤的便宜,你这一天得占多少!摊主被他说得脸红一阵白一阵的,崔叔就像真的打赢了一场仗,从而闻名小区。后来,好多人问他怎么练就的这一抓准的功夫。他说,每个年代都有偶像,当时我们做商业的偶像就是王府井百货大楼卖糖果的张秉贵。人家那才叫绝,抓一斤糖都不会多一颗少一颗。
几个月后,在崔叔的努力下,小区门口的小果蔬市集还真弄成了,有关部门还弄了个开市仪式。在仪式上,崔叔被当地工商部门聘为人民监督员,得到了一个小电子秤,作为官方认可的“取证”工具。掌声过后,崔叔突然从包里拿出了三把不同时期不同型号的秤。我们本以为他想借此讲讲农贸市场的历史啥的,没想到他虎目一睁,深吸口气,将三杆秤一一撅断,木屑飞溅间看得所有人目瞪口呆。他笑笑说,这都是我当菜市场经理时收缴的黑心秤,放床底下好多年了,今天正好试试力气,然后去卖点儿废品。
他这一个炫耀性的动作,无疑给那些摊主一个下马威,而对我们来说却是一颗定心丸。从此后,崔叔正式小区封神,引无数业主膜拜;而果蔬市集,一直买卖公平,秩序井然。
(文 / 冯大夏) 守望者果蔬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