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青文库

作者:李晶晶

永青文库0( 日本永青文库馆址外观 )

熊本城位于日本熊本县熊本市,又称为银杏城。与大阪城、名古屋城合称为日本三大名城,是日本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武将和大名加藤清正(1562~1611)耗费7年心血,在室町时代(1336~1573)隈本城的基础上加以改建的,建筑是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年,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称霸日本的时代)的模式。坐镇其中的天守阁守卫着这座历经700多年历史的细川家居城——熊本城。今秋,香港苏富比一场“逸韵相承:细川家族藏中国艺珍”专拍,让日本这个古老的细川家族呈现在大众面前。

细川家族是清和源氏的分支,其始祖是与室町幕府的第一代征夷大将军足利尊氏(1305~1358)共同作战的细川赖有(1332~1391)。清和源氏是日本古代皇族赐姓贵族源氏的一支,因其祖先可追溯到清和天皇而得名。镰仓末期(1185~1333),细川显氏、和氏、赖春兄弟追随足利尊氏转战各地,战功显赫,可以说是细川家最为荣耀的时候。南北朝时期,细川家作为管领家,在细川赖之时代完成了南北朝的统一,随后在四国的阿波、赞歧、近畿的河内、和泉得到了庞大的领地,领地最大时候曾达到了河内、和泉、阿波、赞歧、摄津、土佐、伊予、备中、备后、丹波、若狭。

应仁之乱后(1467~1477年,是日本室町时代的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任期间的一次内乱。因为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等有名的争斗,细川家开始走向衰落),没有多久,细川家在细川藤孝(1534~1610)、细川忠兴父子俩的带领下,又开始了第二次繁荣。声名远播的细川藤孝是细川家族近世的第一代。

关原之战(日本战国时期德川家康和石田三成的战役)中,细川家倒向了德川一方,战后不仅得到了高额俸禄,细川藤孝的孙子细川忠利在宽永九年(1632)也成为肥后熊本之主。细川氏于是成为江户时代几个最有实力的外样大名。明治维新后,细川家被封侯爵。细川家维持了近700年的繁荣,先后成为两个幕府的重臣。

细川藤孝先后侍奉足利三代将军、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虽然没能再现祖先的辉煌,但他却能适应时局的不断变化,及时做出正确判断,使细川家平稳地度过几次大乱保持家名不败。细川藤孝既能在血腥的权力争斗、领土扩张中奋勇搏杀,又可寄情于风雅之事,擅长和歌、能剧与茶道等。战国武将中很少有人能完全融入两个鲜明对比的环境中,而细川藤孝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1601年,细川藤孝隐居于京都吉田,安享自由自在的晚年生活,于1610年病逝。

永青文库1( 清  紫檀浮雕山水图竹节围子床 )

或许是细川藤孝的遗风影响着家族后世,700多年来家族延续传统,雅好艺术,庋藏珍宝,藏品涵盖手稿、古籍与书画等。细川家第二十四代细川护立(1883~1970)于1950年在东京设立永青文库向公众开放家族收藏。“永青”之名取自永源庵与滕孝居城青龙城。此二塔头处于始祖细川赖有后第八代之菩提寺及京都建仁寺,为追慕寺内圆寂高僧厚德高风而建。永青文库除珍藏细川世代相传的收藏外,另有细川护立收藏的东洋美术品逾8万件,其中包括国宝8件、重要珍藏32件。由于细川家流传的武士血统,收藏中从各式武器、盔甲、古文书籍,到各代家主喜好的茶具与能剧服饰,以及动植物图谱和中国书法等,包罗万象。在细川家26代守护的羽翼下,这些珍品躲过了众多危难,武德传家的细川氏更在此展现出文武并蓄的一面。

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部国际资深专家及日本苏富比副董事总经理平野龙一(Ryoichi Hirano)说:“经过数百载沉淀,细川家族收藏品位至为精炼,处处流露对中国艺术之向慕与尊崇,尽得传统文人雅趣之精粹。能够从日本将此珍藏之顶尖书画和工艺品带到广大藏家跟前,我感到万分荣幸。”此次拍卖中共呈献细川家藏30件艺术品,包括明清御瓷、家具、书画等古物,其中包括乾隆粉青釉缠枝蕃莲纹如意耳葫芦尊及紫檀缠枝洋花收腿式六方几见证故昔宫廷之高致品位。

永青文库2( 清康熙(1688)   《恽寿平四时花卉图》卷戊辰春云溪渔寿平 )

其中一件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恽寿平作设色绢本《四时花卉图》卷,钤印“戊辰春云溪渔寿平拟北宋徐崇嗣法”款,先后经康熙帝十七子和硕果亲王胤礼(1697~1738)及道光朝两广、两淮盐运使,四川按察使方浚颐(1815~1889)收藏。此卷工笔淡彩绘梨花、桃花、牡丹、虞美人、芍药、蜀葵、芭蕉、菊花、水仙、梅花共十种花卉,春去夏至、秋往冬来,四时交替、十芳延绽。启以白梨素雅幽静,承以牡丹五彩绚斓,续以秋菊姹紫嫣红,接以水仙暗香脱俗,结以墨梅高洁傲骨。全卷多以没骨晕染表现嫩瓣娇叶,仅偶以深色线条交代边沿,唯水仙、梅花用墨笔双钩。手卷绘风写实,细腻入微,工整雅致处,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恽氏同于康熙二十七年绘牡丹册相类。

恽寿平(1633~1690),清初著名画家,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齐名,并称清初六大家。初工山水,以灵巧峭拔见称,后多作花卉,重于写生,作品中有工笔、没骨、水墨、写意等。早期工整,后渐展秀劲,晚年更多见清润明丽、别树一格之品,有“恽派”之誉。其水墨高逸简洁,也擅以色彩敷染描绘华葩争妍。恽寿平仿效北宋画家徐崇嗣创新“没骨花卉”,可谓青出于蓝。没骨花卉,即弃用墨笔勾勒,全以色绘晕染,华萼更见淡雅盈润,娇嫩可人。

永青文库3( 清乾隆  茶叶末釉阔口瓶(大清乾隆年制款) )

日本第七十九任首相细川护熙是细川家族直系传人,为细川护立之孙,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细川家从小就教育孩子学习中国文化,日本文化里有许多内容来自中国文化。在日本的江户时代,学习《论语》和汉诗是武士们的共同爱好,细川家的武将也是一样。到了明治时代,日本的学校教育课程里依旧有《论语》和汉诗,细川护熙更是从5岁开始就阅读中国古典文学。祖父通读中国的《论语》、《史记》、《十八史略》等,到了晚年还能默背出《唐诗选》的内容。祖父非常向往中国文化,而且在这方面也有一定造诣。

细川护立18岁那年,通过同为熊本县出身、当时在北京公使馆工作的内田康哉(日本前外务大臣)来到中国。他热爱中国文化,热爱中国艺术品。细川护立自1926年开始,在欧洲住过一年半时间,他在巴黎从一位中国的古董商手中购买了“金彩鸟兽云文铜盘”等。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浮雕十一面观音龛”,就是细川护立捐赠的。那原是武则天时代长安宝庆寺的雕像,后流入日本。细川护立收藏了很多中国六朝时期到唐代的佛像,其中大部分捐赠给了东京国立博物馆。

永青文库4( 清乾隆  粉青釉浮雕缠枝蕃莲纹如意耳葫芦尊(大清乾隆年制款) )

平野龙一介绍,细川收藏中国艺术品以两大哲学概念为重心。其一是藏品必须展现出中国艺术品层叠交织的纯粹永恒之美,未受时代与技法等学术性标准框框的规限。从永青文库收藏的三彩宝相花纹三足盘和乾隆珐琅彩西洋人物瓶,或黄庭坚的《伏波神祠诗卷》及赵孟頫的《汉汲黯传》看来,表面上并没有学术关联,然而,所展现出的活跃生命力恰是中国艺术的真谛。另一方面,细致入微、清新脱俗的清朝陶瓷及工艺品经常看似静默无华,但又散发出极为强烈的存在感。

清乾隆粉青釉浮雕缠枝蕃莲纹如意耳葫芦尊是一极好例子。此器形纹饰源自早明时期之青花缠枝莲纹扁壶,雍正一朝又见流行,并延续烧造至乾隆年间。此瓶的粉青釉色泽鲜亮,反映出乾隆帝对历代名瓷及宋代龙泉青瓷之仰慕,而为传统青瓷带入更多新意。18世纪的景德镇御窑厂,在造瓷技术进步与丰沛原料供给下,终能发展出数种深浅不一之青瓷釉色,而最受当朝鉴赏家倾慕的,一为明亮海青色的豆青釉,另一即为此瓶之粉青釉,柔和泛蓝的淡青色,施釉于器身浮雕纹饰上,凹凸之间呈现厚薄浓淡之变化,自然柔美。

永青文库5( 清乾隆  窑变釉双耳长颈瓶(大清乾隆年制款) )细川家族藏中国艺术珍品

永青文库6清雍正  斗彩一路连科图卧足杯

此杯体现雍正帝对雅器搭配如画纹饰之追求及钟爱。花鸟绘画始自宋代,15世纪初,方被应用于瓷作。斗彩技法以青花作纹饰框线,复填入彩釉,尤能呈现花鸟绘画之真髓。

永青文库7清乾隆  紫檀缠枝洋花收腿式六方几

乾隆帝中意融合欧式及中式风格设计,以彰显其无上君权。为此,造办处的中西匠人携手合作,造就独一无二之御用器物。明代家具以简洁素雅著称,清代家具则以繁复、华丽,深雕纹饰为其创新,亦反映出乾隆帝对堂皇富丽之倾爱。当时圆明园西洋楼采用欧式宫廷建筑风格,装饰上使用大量如卷叶一类西式纹饰。此件拍品上,亦可见到这类优雅卷曲叶纹,环绕中式莲纹,抽屉雕饰之缠枝花卉纹,且类似圆明园建筑构件常见的贝形。

此桌面尺幅甚大,加上两侧抽屉的设计,原应为下棋之用,其形制融合扇面与棋桌。北京故宫藏有一对半六方形桌面紫檀几,亦饰有相类缠枝纹饰,但无镂雕饰板及抽屉。

永青文库8清乾隆  木雕镂空岁寒三友如意

以木雕镂空成岁寒三友纹如意,器首满雕苍松,冷梅翠竹交缠柄上,工艺细腻,喻义高风傲节,洁白清廉。自然象生之如意,于雍乾年间深受帝君后宫珍爱。此如意近趾部阴刻填金隶书“乾隆元年”与“进”共五字,极有可能是登极时之尝试性作品。

永青文库9清乾隆  粉彩墨书御制诗圆笔筒

此笔筒应属一套五件之一,其上各书六首诗章。此套笔筒中有一件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笔筒所题诗,乃乾隆帝所作《夏兴三十首》之首六诗,由此推算作诗日期应早于1736年登基时。记年乾隆丙辰夏月(1736年5月11日至8月6日),钤“乾隆宸翰”、“惟精惟一”。此套笔筒可能造于乾隆七年(1742),但可以肯定不晚于乾隆十七年(1752)。据造办处档案记载,1752年时,乾隆曾诏命使用在位后所作之御制诗词,而非亲王时期《乐善堂全集》所录之篇章。

永青文库10清雍正  柠檬黄彩撇口盘一对

雍正一朝烧造柠檬黄彩,发色难达均匀,是以多见尺寸较小之杯碗器形。柠檬黄彩含亚锑酸铅,烧造后呈色鲜明亮黄且不透明。15世纪以后,据朝廷礼制规定,黄釉器均限用于祭祀,新添之柠檬黄彩不受此限,能施作于更多样且创新之器形,一如此例之撇口盘造型。

永青文库11清乾隆  御制竹根雕镂空桃式盆

此盆采竹根雕成,作桃实形,丰盈饱满,雕工精致。一侧桃枝绕盆边而长,遒劲有力,细叶婉转,正反两面脉络略异,精巧入微。小桃娇柔,花展欲绽将放之势,极为可人。此品以高浮雕结合镂空工艺巧作蟠桃之形,寿意满溢。桃花雕工细致,花蕊细密。瓜果式器具盛行于清康雍乾三朝,其中不乏桃形之作,以喻高寿。 细川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