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

作者:薛巍

蒙田0

蒙田创造出了“随笔”这种新文体(在法文中它的原意是尝试),他也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复兴古希腊怀疑主义的思想家。他的随笔集共三卷、1000多页、107篇,其中短的只有一两页,最长的是《雷蒙塞邦赞》。雷蒙塞邦是15世纪的西班牙神学家,蒙田的父亲去世前嘱咐他把塞邦的著作从拉丁文翻译成法文。塞邦认为,通过理性能够认识上帝。蒙田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他提出,世界上有许多人类的理智认识不了的东西。“自高自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病。人类自认为是万物之灵。动物其实是人的朋友和伴侣,人却对它们任意支配。他怎样凭自己的小聪明会知道动物的内心思想和秘密?当我跟我的猫玩时,谁知道是它跟我消磨时间,还是我跟它消磨时间?”

在古希腊哲人中,蒙田赞同怀疑论者的立场:“哲学的目的是寻找真理、学问和信念。亚里士多德派、伊壁鸠鲁派、斯多葛派相信他们已经找到了,皮浪和其他怀疑论者说他们还在寻找真理,这些人认为,那些自以为已经找到真理的人是大错特错了。皮浪派宣扬的是犹豫、怀疑和探询。”

蒙田相信,怀疑的态度能够把人带入不动心的境界,生活平静,心灵不会受外界的干扰。搅乱我们内心的宁静的,是那种想超越我们的日常经验而洞察事物内在本性的企图。“他们想摆脱自己,逃离人性。这很疯狂。他们没有变成天使,而是变成了禽兽;他们没有抬升自己,而是降低了自己。”

蒙田知道独断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他目睹了新教徒跟天主教徒之间的流血冲突,这证明,如果追求完美的美德,人类就会变成野兽。“世界上没有比人更可怕的野兽了。”蒙田相信,怀疑主义态度可以防止残酷行为的爆发:“凡事疑而不决,不是胜过陷入幻想所产生的种种谬误吗?暂且不做决断,不是强于参加乱哄哄的纷争吗?怀疑论者的箴言是,我议论,但不作结论。谁能想象出不论在什么场合,没完没了地表示无知,不偏不倚地不作结论,他就理解了什么是皮浪主义。”

蒙田认为,生活的艺术就是认识到做人意味着什么,没有什么事情比恰如其分地演好人这个角色更赏心悦目的了。在我们所有的弊病中,最坏的就是轻视我们自己的存在。英国作家萨拉贝克韦尔在《蒙田别传:怎么活的二十种回答》中说:“蒙田想知道怎么过好一生,这意味着正确或可敬的一生,也是充满人性,满足、丰富的一生。这个问题迫使他写作、阅读,因为他对古往今来的一切人生都充满好奇。他无时不在思考人们行为背后的情感和动机。而因为他自身正好是人存于世,而且是最为近在眼前的个例,所以他总是在思考自己。”

蒙田在随笔中探究了死亡、信仰自由、良心、人的行为的变化无常、思想的自我限制等重大问题,也讨论了许多日常的、琐细的问题:饮酒、睡眠、友谊、怠惰、大拇指,如何安慰哭泣的邻居,遇上抢劫的歹徒,若对方似乎在杀人灭口和绑票之间犹豫,什么是最佳的策略?如果自家的狗想出去玩,而你却想留在书桌前写作,该对它怎么说?所以,蒙田随笔集出版后在法国非常受欢迎,英国人也对它推崇备至,莎士比亚是随笔集英译本的第一批读者,能在他的一些剧作中找到蒙田的影子。贝克韦尔说:“蒙田的重细节、轻抽象,他对学者的不信任,对节制和舒适的偏好,对个人世界的渴望,特别合乎英格兰人的口味。与此同时,英格兰人也喜欢旅行和猎奇,正和蒙田一样。他会在安静的保守中突然冲出一股激进,英格兰人也会这样。” 蒙田

上一篇: 法国王室谱系表
下一篇: 笛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