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巴特

作者:薛巍

罗兰巴特0( 罗兰·巴特 )

罗兰巴特37岁出版第一部著作,到64岁时因车祸身亡。桑塔格说,他迟迟出道,却著作丰硕,论题广泛,好像任何话题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让他面对一个雪茄烟盒,他就会有许多想法。

在法国结构主义者和后结构主义者中,罗兰巴特最让人捉摸不定。他讨论过从摔跤到符号学、从时尚到摄影、从日本到巴尔扎克、从埃菲尔铁塔到环法自行车赛等各种主题。他的方法在他38年的职业生涯中也不断变化,变得越来越自发、主观、零碎。罗兰巴特早期和后期作品很不同。他的早期作品是理论的、分析的、系统的,他的晚期作品则是印象派的,引经据典,充满奇闻轶事,有许多自传成分。他的早期著作包括《符号学的要素》、《时尚体系》等,后期的著作有《恋人絮语》、《明室》。

苏珊桑塔格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法国崛起的所有学术名家中,我最确信罗兰巴特的作品将流芳百世。”他的作品“不愿变得枯燥或流于浅显,偏爱严密的论述以及快速覆盖广阔领域的文体”,“在由蒙田开创的伟大国家文学计划中,巴特是最近一位主要参与者。有鲜明法国特征的乌托邦传统就是意识超越被救赎和找回的现实这一幻象,把心智的生活视为充满渴望的生活,具有完备智力和欢乐的生活这一幻想——这与德国和俄国文学中具有高度伦理严肃性的传统有很大的不同”。

《写作的零度》是巴特第一本公开出版的著作,他的目标是庆祝萨特跟形式主义的结合。零度本是语音学的一个概念,指没有特定所指的能指,如婴儿发出的声音。写作所命名的语言区域既没有一般用法的广泛性,又没有个人风格的奇特性。写作涉及选择,不是选择说什么、怎么说,而是选择如何表达一个人跟文学的关系。作家是通过他选择的形式、他的语调而不是他的内容来表示他的衷心。选择这种而不是那种写作方式,需要萨特和存在主义喜欢采用的那种意味着投入或者担当的英勇之举。

1973年罗兰巴特出版了《文本的愉悦》,他认为,作家产生出来的是文本,作者产生出来的是作品。文本是真正有价值的、是一种语言学意义上的狂欢,它从单调乏味的日常事务中脱离了出来。在罗兰巴特看来,恋人也是一个文本,因为他迫切地需要对恋人捉摸不定的举止做出解释,因此他是一位读者,他必须想尽各种办法,独自从内部理解文本、再现文本。

约翰斯特罗克说:“《神话学》是罗兰巴特所有作品里最睿智、最辛辣的一部。”巴特紧紧抓住了某些明显带有单纯无知或在意识形态方面保持中立的事物,如旅行指南、环法自行车赛、占星学等,揭示其中包含的道德因素,证明当代神话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工具,就像时尚一样,“创造欲望的不是物品而是名字;能卖东西的不是梦而是意义”。当代神话赋予现有的词新的内涵,葡萄酒变成了一种具有变形能力的饮料。神话的过程把复杂的主题和人缩减为抽象、肤浅的表征,比如旅行指南把一个地区的人分为各种类型,比如在西班牙,巴斯夏人是勇敢的航海者,黎凡特人是轻松愉快的园丁。“巴特作为一位神话解释者,拓宽了法国知识分子的传统责任,使它变得更有趣味、更实用。《神话学》的结尾附有大量方法论方面的附录,它明显带有一种能够使公民更加具有怀疑精神和明辨能力的教育意义。”

1970年,巴特出版了一册专门讨论日本文化的书《符号帝国》,考察了日本的各种习俗。他发现这些习俗都表现出一种剔除意义的倾向,它们都是表面上的东西,没有一点儿深藏不露的迹象,没有什么核心,也没有什么灵魂。他说,西方人拆包裹时迫不及待地想看里面究竟是什么,日本人好像更喜欢拆包裹这个过程。在西方,眼窝深陷常常被看作是心灵的标志,而在东方,眼睛多少是与身体表面齐平的,并没有显露出邀请别人深入探究的意思。 罗兰巴特

上一篇: 杜拉斯
下一篇: 琵雅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