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自己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搜索自己0

那是多少年前了?反正就是刚开始有博客那年,我一下子就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交际花,有那么一两个月时间,差不多每天都能接到手机短信,要求我浏览某博客,关注、评论、加好友什么的。看着那一个个奇奇怪怪的名字,我的心里实在很矛盾,一方面觉得自己多少看清了这些或近或远的朋友们的真面目,一方面又觉得这帮家伙又开始了新一轮对自己的伪装。后来,写博客的火了很多人,但那些给我发短信的一个都没有火。说来惭愧,在所有这些人都开了博客之后,我也开了,我想,我可不去发短信给这些人,咱凭咱的内涵来吸引人。但是,很多年过去了,至今我才吸引了60多个人。每次打开博客,我都希望有人评论我,不管好坏,可是没有。退而求其次,我希望多有些人浏览也行呀。可是,也寥寥无几。我的自信一度被摧毁。有经验的朋友就给我支招,那些招我没有用,但是信心又回到了我的身边。

在此之前,我还接到过一些电话或短信,他们让我登录某网页,为某评奖中的某参奖人投票,或者让我在某时段看某电视台的节目,因为上面有他们的光辉形象。这种事情一直到去年还有。去年我儿子的幼儿园发短信,要求收看某时段的某个儿童节目,说开场舞是儿子他们表演的。我老婆激动得不行,要打电话回老家,号召亲戚朋友一起看,给儿子“捧场”。关键时刻,我力挽狂澜:“先看看能不能看到咱儿子,能看到再通知也不迟,反正那节目每周都播。”好险,根本就没有我儿子。我老婆说,这是我儿子童星之路的第一个挫折,但我儿子毫不在意,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喊他都喊不过去,坚持要把一幅画画完——其实已经画完了,他正在一笔一画地写签名呢。我老婆转身丢下电视去开电脑,她要搜索一下这个节目的反响。让她满意的是,这个节目无人留意根本谈不到什么反响。那么大的电视吧,奇了怪了。

我的朋友M,是做图书的编辑,过去每当有产品出来,他都要在不久之后去逛逛盗版书摊。他的理论是,如果有盗版,那就证明“成了”。后来,网络发达了,他就改为使用搜索引擎。有一次他对我说:“知道全国每天有多少人在搜索引擎上搜索自己的名字吗?”我没有回答出来,他也没有告诉我。受他的启发,我搜索过自己几次,但每一次都伤心不已,因为搜到的都是同名同姓的别人。我以为这属于小人物的悲哀,但是没有想到最近报道说,陈光标每天也要搜自己好多遍。其实,他那么有钱,完全可以搞定搜索引擎公司,没有必要自己搜来搜去的——你看,到了有微博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多人给我电话短信让我关注他们了。因为“粉丝”是可以买的嘛。有一回吃饭,七八个人,有五六个在那儿用手机拍桌子上的菜,一打听,都是大V。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也进入了名人堂。

(文 / 管军)

下一篇: 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