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禽”终于出场了

作者:宋晓军

“猛禽”终于出场了0( 美军F-22“猛禽”战斗机 )

北京时间9月24日凌晨,美国国防部网站终于证实了此前由媒体传出来的一则消息:美国空军2005年服役、最昂贵的F-22“猛禽”战斗机参与了对叙境内极端武装的空袭。此后,我接到多名记者的电话,让我说说F-22此次出场的意义。对此我曾回答:从作战的意义上不大,意义更在于海、空军合理搭配。这次空军出了F-22、B-1(F-15SE和F-16S是海湾国家出的,以体现联盟作战),海军出了F-18战机和战斧巡航导弹。军功章各分一半,这是政治。但记者还是追问不放,我告诉他非要说军事上的意义,那就是F-22的第三次增量升级的成果经过这次实战得到了一次检验,并争取第四次增量升级的经费。

众所周知,F-22是美国针对苏联空军争夺制空权的空中优势战机。“冷战”结束后,由于其过于昂贵,从最初准备采购700架一直下降到了187架,最终成本单架为3.7亿美元。但是没有了苏联空军这个强大的对手,这么贵的飞机总得要干点儿什么,于是空军就提出了对F-22进行四个阶段的现代化增量升级。简单说,这四个现代化升级阶段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将已经过时的电子设备和软件进行升级,使其尽量能与其他更先进的作战平台实现互通互联;二是增加F-22的对地打击功能,使之不至于成为“昂贵的空中摆设”而在未来的作战中缺席。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小布什政府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就要求大量原来准备与苏军作战的空中作战平台,能完成对一些低级别目标进行实时的精确打击。为此,美国空军从2003年开始在F-15、F-16战机和E-3、E-8等空中预警及指挥飞机上加装16号战术数据链(Link-16),这样就可以将卫星、无人机等收集来的各种战场目标信息和联合空中作战司令部的命令融合转换为战术目标,传递给在一线的战机,使战机可以在战场上对目标进行实时、快速的打击。那么,作为原来准备与苏军战机争夺空中优势的F-22,是什么时候拥有了这种功能呢?这就要说到F-22要进行的四次现代化增量升级中的第三次增量升级——“3.2A”。这次升级于2011年11月启动,升级内容大致是:为飞机的电子防护、作战识别和16号战术数据链升级进行软件开发。按计划,“3.2A”增量升级计划将在2014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而其初始作战能力在9月23日对叙利亚境内极端武装的打击中,也得到了验证。

接下来我们再说争取第四次增量升级的经费。按照美国国防部和政府问责署今年3月向国会提交的武器项目评估报告显示,2014年1月启动的第四次现代化增量升级(3.2B)的内容大致是:在2017年底为F-22加装AIM9X和AIM120D短程和中程空对空导弹,改进电子防护、火控能力和通信能力。项目总费用估算为15.667亿美元,共改装143架飞机,预计2019年达到初始作战能力。项目评估中既有已成熟的,也有尚未成熟的,因此空军在今后还要为此项目争取资金拨款。

最后还应该从更宏观的角度说一下“猛禽”出场的军事意义。F-22作为一款因外部环境变化费效比不合理的作战平台,美国空军虽然大大减少了其采购量,但还是决定花费100多亿美元对其进行多次现代化升级,使之尽量追上并适应新的战场环境。从军事装备研制的角度看,这种尝试也不失为是一种装备发展的特殊经验。从这个意义看,这次“猛禽”在叙利亚战场上的亮相,无疑也为其下一阶段在实施新的增量升级计划中,进行需求和降低风险分析,以及集成新能力而进行的新硬件开发,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猛禽出场终于

上一篇: 天兰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