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青海湖骑行归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环青海湖骑行归来0

当同事组织环青海湖骑行时,我第一反应是不去。但最后,在同事那句“有些事情如果这次不做,也许这辈子都不会做”的感召下决定前往。无病无灾仗着一口气五天全程坚持下来,拜社交网络所赐以及本人不能免俗的“显摆”,收获了很多赞美和佩服。之后感到过失落,因为有一天同事突然问我:“听你说了这么半天都是骑车辛苦,那里的景色如何呀?”

我当时脑子一蒙心里不禁疑惑,这么长途跋涉这么折腾好像青海湖在我脑子里都没什么印象,这到底干什么呢?就是为了锻炼意志品质,就是为了别人那些佩服称赞?从锻炼意志品质来说,凭我对自己了解这不算什么真正人生挑战,去之前我有六七成把握,如果不行我是不会去的。而那些佩服赞美呢?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人家不愿意受那罪——请他去都不愿意去,而有些人可能是想去都没机会,我只是机缘巧合罢了。况且路上还有很多骑川藏、青藏甚至更远线路的男女老少,背着各种家当比我辛苦多了(我们有团队组织有后勤车),所以也没什么值得沾沾自喜的。

回忆过去的事情就好像回想一部电影,我们不可能记住每个电影画面,但总有一些画面被记住,偶尔还会“闪回”,虽然可能被记住的画面看起来毫无意义甚至自己都不能明白为什么偏偏记住它们,但总觉得冥冥中肯定有其存在的特殊含义。我凭直觉回放青海湖旅行的那些画面,最直观的感受就好像我看到的青藏高原一样,很大很空旷,好像有很多东西,但又好像一无所有……我自认为也看过一些大山大川,但从未见过青藏高原那样的地势,所以留在我脑海中的印象就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空旷感,那些好像永无尽头的道路,那些环绕在周围无边无际的山,虽然叫湖但大得好像海一样的青海湖,还有环湖西路的寂静,除了偶尔飞过的鸟叫和自行车的声音外,真是一种不掺杂质的安静。如果说以往的旅行好像电影一样声光色俱全,那么这次更像是一幅巨大的油画,当然走近这幅巨大的画面时还是有很多细节:最先是那些上坡,我们过去总说上坡后就是下坡,到了那里才知道一个上坡之后可能是平路,可能还是一个巨大的上坡,不然哪里来的高原?即使没觉得自己爬什么坡,但回头看一路起起伏伏,不知不觉中已经翻山越岭。画里不能没有人,第一个画面就是那些和我一样吃力攀爬的同伴们,还有骑着摩托唱着歌潇洒的藏族大叔,但所有人都是苍茫大地间一个小小的点而已,甚至可有可无。这幅画中更不能没有寺庙,没有宗教,无论是否明白是否感悟,宗教都是青藏高原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自认为与佛教缘分尚浅的我在那里倒也开解了一样事情,人们去寺庙一般都会拜拜祈愿,但不知道是本来如此还是过度商业化,各种神灵让人目不暇接,以至于祈愿时都有些不知所措,但这次我一下子就记住塔尔寺导游讲解中主殿里供奉的三个神像代表勇气、智慧和仁慈……心里不禁觉得真是提纲挈领直击要害,因为这是我们面对一切问题的力量源泉呀!所以当导游让我祈愿时,除了家人平安健康外,我就希望自己能拥有更多的勇气、智慧去面对生活中各种问题,而仁慈……说真的,这个词好厚好重,我不知道如何去真正解读它,就是希望自己有颗宽厚之心去面对生活中不如意的人和事吧。还有一座寺,因为它满足我对青藏高原所有“肤浅”的想象,那是鸟岛的沙陀寺,悄然于世,依山而建,白塔、经幡、玛尼堆,还有青草野花与闲适的牛羊,一种远离尘世的喧哗祥和有容乃大之感……

这就是环青海湖骑行归来后定格在我头脑中的画面,没有什么壮举感,也没有什么大彻大悟,就是一些看似支离破碎的细节,但这些是去掉喧嚣、虚荣和浮躁后的感触,尤其在夜晚回想时有一种恬静沉厚,我想这就是一段旅行,一段长途跋涉后给人带来的返璞归真。

(文 / 子非) 骑行青海湖归来

下一篇: 天下(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