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冤仇何时了

作者:邹珊

巴以冤仇何时了0( 7月19日,加沙地带北部拜特拉希亚的一户人家八口人在以军袭击中丧生,亲属们悲痛不已 )

7月8日,以色列军队对加沙地带发起了代号为“护刃行动”的大规模军事攻势。截至7月16日,以方已通过空袭和军舰对当地约1500个目标实施了打击,巴勒斯坦武装则向以境内发射了1000余枚火箭弹。这场冲突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还迫使大批巴勒斯坦人逃离加沙地带。

7月14日,埃及政府呼吁停止冲突,并计划由国际调停者分别与双方就停火协议进行具体磋商。然而,以色列虽决定接受倡议,却由于哈马斯的火箭弹攻势并未停息,以军当天下午再次轰炸加沙地带。7月17日,以军又向加沙发起了地面进攻,冲突规模进一步扩大。

冲突的直接起因与两起青年被害案有关。6月30日,以色列国防军在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城市希伯伦附近找到了3名失踪半个多月的犹太青年的遗体,并认定哈马斯为幕后黑手,但哈马斯予以否认。7月2日,一名巴勒斯坦少年在东耶路撒冷地区被绑架后遇害,巴方怀疑是犹太人的报复行动,加沙地带的局势随之恶化。

面对冲突,巴以双方各执一词。“以色列人认定犹太青年是哈马斯所杀。凭借以方情报机构的能力,他们也知道真凶就是希伯伦地区一个与哈马斯相关的家族。而在当地以色列国防军的防护下,生活在希伯伦附近犹太定居点‘基尔雅阿巴’的7000名犹太人每天都在对身边的250万阿拉伯人实施折磨。所以,这起案件不仅给以色列提供了复仇的由头,还提供了向哈马斯先下手为强的机会——以色列希望自己猛烈的攻势可以威慑哈马斯,以防今后遭到报复性袭袭击。”美国森林湖学院的巴勒斯坦籍教授塔哈米(Ghada Talhami)对本刊说。

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教授利特瓦克(Meir Litvak)则告诉本刊:“我虽不是内塔尼亚胡的支持者,但此次,大部分以方民众都认为他表现得很好。这段时间里,哈马斯每天都发火箭弹过来,但以色列却没有回击,甚至呼吁停火。停火协议泡汤后,以色列才开始轰炸加沙地带。当地平民的死亡是悲剧性的,但哈马斯应负主要责任。由于惹恼了对加沙地带经济起关键作用的埃及以及前资助国伊朗,该组织目前的处境十分艰难。他们正在利用平民做人肉盾牌,希望在战争中为自己谋求更多的政治和军事利益。”

4月29日,历时9个月的新一轮巴以和谈到期,但由于在犹太定居点等关键议题上还是谈不拢,双方未能达成任何协议。“这让以色列走入了死胡同。”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研究员弗莱利克(Chuck Freilich)对本刊说,“大规模军事行动也只能暂时缓解紧张局势,流血冲突不久仍会卷土重来。而若通过大型地面行动推翻哈马斯,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谁来接管权力?很不幸,加沙地带的其他组织更极端。执行力度微弱的巴勒斯坦当局不会合作,而以色列也不愿为此付出血的代价。”哈马斯眼前的选项同样也令其左右为难。虽然在意识形态上倾向对以色列施以武装抵抗,并也已将冲突用作谋求利益的砝码,但实际上,持续的强硬姿态却对该组织的内外政治处境都有所损害。所以,分析普遍认为,与其说双方在依照自己的策略行事,不如说他们都已被这场冲突所“绑架”。

“目前有希望带来长久稳定的只有‘两国方案’。但在近两次‘流产’谈判中,奥巴马政府不仅已挥霍掉了美国的外交资本,还有巴以之间残留的那一点好感。”弗莱利克说。 冤仇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