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啤酒,一个故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冯彬霞)

一杯啤酒,一个故事0

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我喝啤酒,就会忆起一种叫作Chimay的比利时啤酒。每当想起那种啤酒的味道,我就一定会想起他来。他是我的忘年交,一个纯正血统的比利时人。可他的信仰是佛教。

那是大约14年前。当时的我才20多岁,他已是60岁左右。认识他时,他已有着花白的银发、花白的胡子和红润的面孔。后来,机缘巧合,他和他的菲律宾女友邀请我们到他的家里做客。他们的家是临时租来的房子,很简单的家具摆设,是一个随时都准备搬迁的家。墙上挂着佛像,桌子上摆放着的也是大大小小的佛像。书架上几乎全都是有关佛学的书籍。在客厅的主墙上,挂着一个用毛笔写出来的大大的“禅”字,居然出自他之手。他告诉我们,他经常按日本禅师的指导做功课和诵经。记得当时他还把自己亲手缝制的袈裟给我们看。他甚至在研究如何自己制作豆腐。那的确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

不过,除了他给自己规定做功课和吃斋的日子外,平日里,他却是很随和的,吃吃喝喝,大鱼大肉倒也不忌讳和讲究什么。那次在他家里,他用一种叫作Chimay的比利时啤酒招待我们。那是一种几乎每个女人喝上一口都会爱上它的啤酒,有股清甜的感觉但又绝对没有糖分的黏腻感。这种啤酒拥有新鲜酵母的芬芳,略带蔷薇花的气息。他笑着告诉我:世界上最好的啤酒在比利时,而比利时最好的啤酒是僧人酿造出来的。记得每次他说完这话,总是笑道:你们中国的僧人精于武术功夫,我们比利时的僧人精于酿造啤酒。

那次,他喝了四瓶Chimay后,借着酒意说出了他的生活经历:在那之前,他一共经历了三次婚姻:第一次离婚,他的房子从别墅变成套间。第二次离婚,他的房子从套间换成单间。第三次离婚,他就被扫地出门了。这其实不奇怪,在欧洲离婚的成本通常是非常高的。据说,他曾经很迷惘,经历了三次婚姻,让他觉得生活很灰暗,几乎是看不到任何希望了。直到他在菲律宾工作两年间,接触了佛教,就皈依了佛门。他说,是佛祖指给了他一条“希望之路”。他没有固定的居所。他的工作是随着合同到处“漂泊”。

佛学的书,我也粗略读过一两本,加上母亲也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因此每次也能接上他的话题。不料,他却惊异于我的佛学知识,认定我很有“慧根”,是研究佛学的好料子。他常常劝我皈依佛门,他总劝我说:人生如幻影,不要在幻影后面奔跑。(Life is only illusion.Do not run after the illusions.)他还常常说,人生就是无边的苦海,只有佛祖才能把我们渡出人生的苦海。当时,面对他的规劝,我总是笑笑,并以心中俗念和欲望太多,难修成正果为由谢绝了他的好意。

后来,他就随着他的合同到处搬迁。这些年,我也是居无定所、来来去去的。但是,时不时地,我总能收到他寄来的明信片或“伊妹儿”:有时从法国南方的马赛寄来,有时从布鲁塞尔寄来,有时则是从巴黎寄来??我只能从卡片的邮戳上知道他所在的地理位置。他总说,你是我碰到过的最聪明的亚洲女人。虽然你并没有做出一个聪明的选择——皈依佛门,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对你的尊敬。

礼尚往来,作为回应,我也收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小礼品寄给他,有时是一串念珠,有时是一个笑眯眯的弥勒佛。偶尔,也会在网路上看到他。每次,他总是问我:嗨,小姑娘,还是在幻影后面奔跑吗?我总是说,是呀,我还是“执迷不悟”地在那个“海”中呢。

于是,他便不再说话了。我也不再说什么了。

后来,他的发问就越发简洁了。每次他只问:在海中吗?

我总是回答:在海中!我们每次都是这样固定而简单的一问一答,倒像是一种说禅了。 故事啤酒

下一篇: 天下(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