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克兰的资源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3年7月7日,乌克兰南部城市尼古拉耶夫的一家农场正在使用联合收割机将收获的粮食装运到货车上
)
农业
几个世纪以来,乌克兰素有“欧洲谷仓”之称。根据土质和气候,乌克兰可分为三个主要区域:森林区、森林平原区和平原区,平原区的大部分农田是土质良好的“黑土”。乌克兰拥有的黑土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其北部地区与美国中部平原、中国东北地区并称为世界三大商品性玉米产地。
乌克兰曾为苏联时期重要的农业基地,盛产小麦、玉米、大麦、土豆、甜菜、亚麻、向日葵等。1990年,乌克兰农业总产值占苏联的22.5%,远高于其土地面积和人口在苏联所占比重。现在,乌克兰仍然是全球重要粮食供应国,2013年农产品出口达17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7%,其中粮食、食用油和油料作物种子分列前三位。
乌克兰是全球第三大玉米出口国,仅次于美国和巴西。
乌克兰接近70%的国土面积是可耕地,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目前仍有40%左右的农业潜能没有得到发挥。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向乌克兰农业投资,乌克兰传统的食品业、生物能以及种植业对于投资者最具吸引力。
( 首架“安-225”运输机于1988年在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完工
)
工业
乌克兰依靠其肥沃的土地生产了苏联时期超过四分之一的农产品,但乌克兰在苏联国民经济分工中扮演的是大力发展重工业的角色。1990年,乌克兰重工业固定生产资金占整个工业的比重为89.1%,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9.3%。
在苏联时代,乌克兰经济总量相当于意大利,1990年的GDP占世界经济的0.398%,在15个加盟共和国中算得上发达水平。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乌克兰建成了成熟的工业体系,涵盖20个主要行业,包括发电、燃料供给、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及石油化工、天然气、机械制造、金属加工、林业、木材及木材加工、造纸、建材、食品加工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采矿业部门的发展潜力日益减弱,乌克兰的工业结构开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倾斜,原子反应堆、涡轮发电机、电子显微镜、飞机、造船、重型机械、动力机械、运输车辆、仪表和农用机械等,逐渐成为强项产品。
矿业及能源
乌克兰生产石油、天然气、煤,但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较小,苏联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能源、原材料来源能通过行政手段得到保证。现在,乌克兰主要的能源消耗来自天然气(40%)、煤(28%)和核能(18%)。2012年,乌克兰消耗了1.8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其中本国生产占到37%,其余大部分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可再生能源在乌克兰能源比重中占很小部分,本国产生大约用量四分之一的石油,其余必须依靠进口,2013年的石油进口量为654万吨。
乌克兰是世界上主要铁矿石和焦炭生产国,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苏联时期建立了大型冶金基地和工业中心,是苏联钢铁工业的生产基地。乌克兰铁矿石产量占苏联的44.5%,钢产量占34.1%。到1990年,乌克兰开采了超过1亿吨铁芯,积累了4000万吨钢材库存,生产了650万吨钢管,每年生产3.7万台金属切削机床和10万辆拖拉机。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钢产量仍然保持着在独联体国家中仅次于俄罗斯的地位,2013年,乌克兰钢铁产量为3282.4万吨,居全球第十名。
乌克兰毗邻俄罗斯,其地理位置又使其成为一个天然气和石油运输国家。2013年,大约3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经过乌克兰送往东欧和西欧国家,提供欧洲16%的天然气消费。
军工业
乌克兰独立时从苏联继承的军事工业企业多达3594家,职工300万人,其中直接从事武器生产的企业就有700家,职工140多万。乌克兰可以生产坦克、滑膛炮、多个型号的导弹、航空发动机、雷达站装备。
乌克兰还继承了大批武器装备,其中有坦克6475辆、装甲运输车7153辆、火炮7719门、各型飞机1716架,远远超过了乌克兰国防的需要。独立后,乌克兰积极开拓军火市场,在大量抛售剩余产品的同时,努力扩大新产品销售,其中飞机和重型武器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大销路。
如今,军工体系是这个国家最先进的经济部门,乌克兰约有85个专门研究军事装备和武器的科研机构,航空航天体系由18个设计局和64家企业组成;为了设计和建造船只和乌克兰海军军备,15个研发机构、设计局和67个工厂集中在一起,任务是设计重型巡洋舰,制造导弹巡洋舰、大型反潜巡洋舰和开发小型反潜舰;火箭、导弹、炮弹和其他弹药设计和制造由另外6个设计局和28个工厂完成。
2012年,乌克兰军事与特种产品和服务出口公司的营业收入(包括6个子公司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达到10.24亿美元。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专题研究报告指出,乌克兰在2013年世界军火供应大国排行榜上名列第八。2009~2013年,乌军工企业武器出口约占世界总额的3%。在乌克兰武器和军事装备出口方面,中国市场占有21%的份额,巴基斯坦占8%,俄罗斯占7%。
航天工业
乌克兰的航天工业在苏联范围内仅次于俄罗斯,位居第二。1991年苏联解体时,乌克兰继承了约30%的航空工业,在运载火箭、航天器总体设计及总装、动力系统、控制系统、星载设备与电源、地面接收设备、材料及工艺研究与制造等关键的基础领域具有很强的实力。
基辅、哈尔科夫等地有多个水平很高的科研生产单位,重点从事控制系统和其他专用设备的研制。如哈尔科夫的“哈尔塔龙”,是由两个设计局和两个大型试验工厂合并成立的,是苏联战略导弹、运载火箭、空间飞行器的控制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发动机、电子设备等的主要研制单位。
乌克兰最大的导弹工厂南方机器制造厂位于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市,苏联62%的地对空导弹、42%的战略导弹由该厂生产。南方机器制造厂的宇航技术也很先进,原苏联第一颗通讯卫星所用的运载火箭就是在这里生产的,而且其研制的现代化的“旋风”和“极点”型运载火箭能将数吨重的物体送上宇宙轨道,该厂研制的巨型运输机“安-124”能从万米高空把宇航器发射至太空的任何预定点。由位于乌克兰首都基辅西郊的安东诺夫设计局开发的“安-225”运输机是全世界承载重量最大的飞机,翼展宽度仅次于休斯力士运输机,是翼展第二宽的飞行器。
现在,乌克兰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可以生产闭路火箭和空间技术设施的国家之一,具有相当大的科研潜力和生产能力,这让乌克兰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航天国家。
(文 / 阿润) 乌克兰能源军事武器俄罗斯乌克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