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克肖特笔记
作者:薛巍( 迈克尔·奥克肖特
)
奥克肖特是谁?
英国政府政策内阁部长奥利弗·莱特文在《旁观者杂志》上说,英国该为哲学家迈克尔·奥克肖特树立一座雕像:“迈克尔·奥克肖特是谁?有多少英国人能自信地回答这个问题?我猜为数不多。英国学术史的悖论之一是,这个国家像希腊和德国一样,对哲学探究的贡献比其他国家都大,但对本国哲学家却非常不感兴趣。据说有一百万人涌上巴黎的街道观看萨特的送葬队伍。在斯堪的纳维亚,克尔凯郭尔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在德国,海德格尔跟托马斯·曼一样著名。而在英国,没人听说过奥克肖特,一个跟萨特、克尔凯郭尔和海德格尔同一级别的哲学家。”
《新政治家》的文章说,迈克尔·奥克肖特的第一本书《经验及其模式》(1933)首印1000册,30年后才卖完。他直到去世前也没有出名。据说,撒切尔夫人1979年当选后,希望表彰帮她获胜的保守派知识分子。她说:“让我们给奥克肖特一个头衔吧!”然后一个爵位就被授给了……瓦尔特·奥克肖特,牛津大学校长、中世纪文学专家。
对此瓦尔特的远方堂兄迈克尔是不会介意的,因为他非常低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后来成为著名记者的佩里格林·沃索恩在帐篷里跟一位战友一起住了半年。沃索恩刚拿到剑桥大学彼得学院的奖学金,自满的他一有空就向那位战友阐述他对各种政治、历史、哲学问题的见解。沃索恩到了剑桥大学,在上欧洲政治思想课时,他发现台上给他上课的是他昔日的战友。
迈克尔·奥克肖特于1990年去世,享年89岁。英国学者安德森·佩里说:“撒切尔夫人下台几个月后,战后保守派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去世。也许是由于领导人更迭,奥克肖特的去世没有引起公众关注。奥克肖特是四位正在影响西方政治的杰出的欧洲右翼理论家之一。把他跟卡尔·施密特、列奥·施特劳斯、哈耶克放在一起,才能看清楚奥克肖特。四个人中,施特劳斯、哈耶克、奥克肖特是同时代人,施密特比他们大10岁左右。他们来自不同的学科,哈耶克是经济学,施密特是法学,施特劳斯是哲学,奥克肖特是历史,但政治把他们吸引到了同一个领域。在这里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和观点,面对不同的情势。”
( 《奥克肖特笔记》
)
《迈克尔·奥克肖特笔记》的编者说:“在筹备《奥克肖特选集》的10年间,奥克肖特的名声一直在增长。最近《剑桥指针》系列专门给奥克肖特出了一册,这等于承认了他的原典地位。只有最重要的现代哲学家才会被纳入这个系列,当一个学者拥有了这种地位之后,他说过的一切都会令人感兴趣。”他被誉为霍布斯的杰出诠释者、一位慷慨的老师和一位高效的系主任。现在“奥克肖特研究”这一领域正在迅速生长。几乎他写下的所有东西都已经被出版或正在出版过程中,包括他的讲稿和广播稿,唯一的例外就是1936年他跟同事合著的一本关于赛马的书。
仙女笔记
( 《奥克肖特笔记》编者卢克·奥沙利文
)
编者卢克·奥沙利文从奥克肖特1922至1986年之间的40本笔记中做了挑选。他说,奥克肖特这40册笔记一共有四组。第一组也是最大的一组是从第1到第21本,贯穿了他整个的职业生涯。第二组有11本,时间跨度是1928到1934年,是他关于爱情和女性的思考。第三组是他1923到1924年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斯宾诺莎主要著作的细致分析。第四组写于1945年左右。
笔记中有他自己的思考、他抄下的其他人的语录和段落,以及短小的随笔。这是一个格言和智慧的宝藏。500多页中几乎每一页都包含一些尖刻的、引人注目的思想:“公民权是一种精神体验,而不是法律关系。”“在恋爱中,我们的存在才变得可以理解。因为在恋爱中,所有的对立都和解了。”“孤独不是一个人住,而是一个人爱。”“艺术界——在这个世界,只会发生无法预见的事情,其间的行为只有孩子能明白。”在笔记中,他一次次地思考死亡与人生、宗教和诗歌的魅力与救赎、爱情等主题。
偶尔,在无足轻重的妙语中,会出现一句概括了他的思想的话,提醒读者他是思想史上一个严肃、重要的人物。在1963年最后一条笔记中,他概括了他关于公民联合体的观念:“政治不是强加一种生活方式的艺术,而是组织一种共同生活的艺术、适应对方的道德准则的艺术。”
他的笔记不只是格言集。许多20世纪的大哲学家都从诗歌和小说中寻找灵感,如桑塔亚那、艾丽斯·默多克和萨特。奥克肖特也属于这个群体。对文学的终身兴趣影响了他的思想。总体上看,奥克肖特喜欢的小说家本身都是有哲学趋向的小说家,他最喜欢的是西班牙和俄国作家,如塞万提斯、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虽然他对亨利·詹姆士、约瑟夫·康拉德等英语作家也很有感情。
奥克肖特在二三十岁时,因为失恋而专门写了几册“仙女笔记”。不顺利的爱情生活一度令他陷入忧郁,甚至让他产生了自杀的念头。这些笔记不只是私人日记,而是为一部半自传的关于爱情的书准备材料。最终这本书没写出来,这些年他写的是《经验及其模式》。这本书和仙女笔记摆在一起,最好地说明了奥克肖特性格中的两面:理性的一面和激进的一面,后者的表现是宣称爱情而非哲学才是绝对的经验范畴。卢克·奥沙利文在序言中说:“他的两面不是绝对分离的,它们会交汇。在他最浪漫的阶段,仍认为自己在追求亚里士多德式的不朽目标。只是手段变了,现在需要的是实现完美的爱情。因此,随着心情的变化,年轻的奥克肖特可能会把宗教、爱情和哲学中的某一个当作超越死亡、拒绝世俗价值的手段。但30岁的他开始担心,世俗最终会追上我们。”
笔记还显示了奥克肖特宽广的兴趣。早在1925年,他就确立了17个著述计划,包括“政治哲学的逻辑……一部美学著作,关于宗教的本质的著作,作为认识论的分支的历史学,纳尔逊传,一部关于巴尔扎克的书”。
奥克肖特跟维特根斯坦差不多同时在剑桥大学求学、任教,他们一样具有独特的心智。他的贡献源自两种相关的洞见,一方面是认识论,一方面是政治理论。在认识论方面,他瞧不上感知材料、真值等分析哲学的枯燥研究,相反,他关心的是人类通过历史、科学、诗歌、实践智慧获取知识的真实过程。他说,每一种观点构成了一种限定,我们借助它来观看无限的、千变万化的宇宙。这些经验的模式相互之间没有谁比对方更真实,真理只能依附于某种思想模式内部的表述。同样地,在政治理论方面,他瞧不上通常关于权利、义务的枯燥讨论,他问的是现代政府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才能使人们自由地一起生活。他的答案是,不能把现代、自由政府看作具有特点、具体目标的企业联合体,而应该是公民联合体,其唯一目标是允许人们自由地一起生活。 笔记肖特奥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