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亚洲行:平衡还是失衡

作者:邹珊

奥巴马亚洲行:平衡还是失衡0( 4月24日,奥巴马(左)和安倍晋三共同出席在日本东京赤坂离宫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

4月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抵达东京,展开为期一周的亚洲之行。此行包括日本、韩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四个目的地。

奥巴马此行目的明确——展现美国在外交、经济和安全领域加强与亚太地区国家接触的承诺。而针对日本之行,他的一大重要任务是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并取得进展。该协定是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政策”的支柱之一,但因与日方在农产品和汽车关税问题上未能达成共识,谈判一直停滞不前。然而,在彻夜磋商后,奥巴马并未如愿以偿。日美发表的联合声明称,两国分歧虽“有所减少”,但没有达成基本协议。

首场谈判以此收尾,奥巴马的亚洲行可谓开局不利。不仅如此,4月24日他关于“钓鱼岛是《美日安保条约》适用对象”的言论还给中美关系泼了冷水。惹恼中国,奥巴马未必情愿。虽然有此表态,他仍重申美国在领土问题上“不持立场”,并表示其判断基础仅为《美日安保条约》精神,并非美方新立场。当被问及美国是否会就钓鱼岛问题对中国实施军事干预时,他也并未表示将划下“这条红线”。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琼斯(Bruce Jones)指出:“外界对于美国对华政策的评论总是落入二元论:或者向中国无可阻挡的崛起屈服,或者试图对其压制;要么两国‘双赢’,要么出现冲突,这过于简单化了。

而不仅对中国造成了伤害,奥巴马的态度也使他在面对盟友时多了几分尴尬。“面对奥巴马对‘红线’的无力回应和崛起的中国,它们对盟国纽带的意义感到不安。”美国《石板》杂志助理编辑邓波尔(Boer Deng)分析称。所以,“美国亚洲政策如今的问题在于,它足以引发中国的敌对情绪,却不足以使其盟友安心”。《金融时报》首席外交事务专栏作家拉赫曼(Gideon Rachman)说。

“奥巴马将‘亚太’视为21世纪最具战略和经济意义的区域,这是‘再平衡战略’的基础。国会两党坚决支持此政策,并将其定为长期策略之一。”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政治学教授阮孟红(Hung Nguyen)告诉本刊。但在奥巴马进入第二任期后,其政府在外交领域的处理却有所失衡。2013年,国务卿克里外访20次,只有4次来到亚洲;今年到目前为止,他已外访10次,其中也只有一趟属于亚洲。

“任何外交承诺都需要花时间兑现。”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哈斯(Richard N.Haass)说。在他看来,国务卿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花费在了耶路撒冷和日内瓦,就无法用在东京与北京。而亚太政策的待处理事件又很多。比如保证与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主要地区力量的磋商、准备好危机防御和处理方案等。可惜无人将这些议题作为第二任期的优先着力点,除了贸易代表迈克尔·弗罗曼。但是,贸易措施毕竟无法与战略保证同日而语。

美国若急于安抚盟友,继续为日本右翼势力撑腰,则不仅会为中美经济伙伴关系埋下隐患,更会使“再平衡战略”弄巧成拙。“中国位于亚洲中心,几乎是亚洲每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其中包括美国的盟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利博索尔(Kenneth G.Lieberthal)说,“大家都希望美国‘明智’地处理与对华关系,即‘既别让中国压倒我们,也别让我们与它对立’。而若美国选择与中国作对,亚洲又因此走向分裂,各个国家将被迫面对非此即彼的选择。没有人会将此视为美国的成功之举。” 亚洲还是失衡时政外交奥巴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