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民工程富了谁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虽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名言“土地是财富之母”为很多人所知,可在现实中,对许多一辈子侍弄土地的农民来说,这句话实在是太陌生了。
姑姑家所在的村庄距离县城较远,经济落后,除了外出打工,很多人家只能守着几亩地,靠天吃饭。好在这里土地还算肥沃,只要肯下力气,吃饱饭还是不成问题。但因为没有工业支撑,从统计数字上看,乡村经济还是很不景气的。这几年,乡里、县里为了拉动经济,搞了很多富民工程,给原本平静的村庄增添了很多话题。
先是乡里牵头要修村里的“水泥”路,消息传来,村里是一片沸腾。贯穿村庄南北的这边路,狭窄拥堵不说,因为路面没有硬化,一遇到下雨天,小路泥泞不堪,村里人是苦不堪言。大家对修路一致赞成,纷纷响应号召,每家每户都集资了一部分,以弥补乡里修路资金的不足。但路还没有完全修好,乡里就传达下来了另一个通知:新修柏油路两边的农家,原来的平房一律拆除,按照乡里要求统一建成三层小楼,以达到整齐划一的目的。这让很多经济拮据的人家感到为难,建成三层小楼,对乡村人家来说,花费并不是一个小数字,更何况宅基地上盖什么样的房子、盖几层,自己都说了不算。很多村民找到乡力干部理论,结果都被狠狠批评了一顿,“没有规划的长远眼光”、“不服从乡里工作大局”等一顶顶帽子把前去理论的村民唬得头脑发蒙,最后悻悻而归。乡里发了狠话,谁家要以经济困难为由来抵制乡里规定,乡里会出面帮他把宅基地卖给有经济能力的人。很多村民只好借钱按照乡里要求建房。你别说,当房子都建好后,从远处一看,新修的柏油路两边,三层小楼依次排开,乡村面貌果然大为改观,也许生活在其中的村民并没有感觉有什么特别,但听说乡长因为改善村容村貌能力突出,多次获得上级表扬。
柏油路修好没多久,县里又开始到村里征地,听说县里领导花了大力气,从沿海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来了一家大型化肥厂。姑姑家本来有将近10亩地,征地结束后,全家五六口人,只剩下了不到两亩地。县里以每亩1.5万元的价格给予了补偿,拿着征地得来的十几万元,姑姑说自己本来还挺高兴,因为她从未一次性从土地中获得如此多的财富,但后来听说县里把地卖给化肥厂时,竟然卖到了70万元一亩的价格,这让包括姑姑在内的村里人都不淡定了。可县里并不承认,反而斥责姑姑他们听信谣言。姑姑他们将信将疑,不知道哪个说法是真的,但后来,县长很快获得升迁却是不争的事实。
(文 / 关晓海) 经济工程三农农村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