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军事演习“切开”报道

作者:宋晓军

把军事演习“切开”报道0( 3月31日,韩美“双龙”联合登陆作战演习在韩国浦项举行 )

4月2日,韩国军方确认在朝韩南部非军事区坠落的两架小型无人机是来自朝鲜。也许因为受韩国媒体“放大报道”的影响,有国内媒体马上打电话来采访我这其中的军事含义。我接到电话后开玩笑地说:“为了连续吸引眼球,你们把朝鲜新领导人策划的一次创新式的抗登陆演习‘切开’了报道啊?”我之所以开这个玩笑,完全是出于军事上的整体考虑。

从媒体上可以知道,从3月27日至4月7日,美、韩联军在韩国东南沿海港口城市浦项举行了20年来最大规模的登陆演习。如果稍微了解一点美、韩联合演习的历史和军事地理知识就知道,这个演习是模拟在朝鲜东海岸港口城市元山的登陆演习,而这对于武器装备与美、韩存在“代差”的朝鲜来说,这种在“腰部”最窄处直插“一刀”的登陆演习,从军事上可以说是致命的。于是,就有了朝鲜从3月21日后在东西海岸方向和西南争议海域连续试射导弹、火箭、火炮的“实质反应”和要进行新形式核试验的口头警告。

那么为什么我会把这种“混搭”的实质反应称作“创新式”的抗登陆演习呢?我们先看朝鲜“实质反应”中的“新”。其中新的是3月22日发射的疑似射程155公里300毫米火箭炮。考虑到朝鲜原来大量装备有122毫米和240毫米的火箭炮,300毫米的火箭炮应属于升级产品。那么这种火箭炮有什么优势呢?考虑到朝鲜武器装备多为苏联制式,不妨参照苏联1987年开始装备部队的“旋风”12管300毫米火箭炮的性能参数(媒体报道苏联解体后曾向外出售过该技术)。这种火箭炮射程20~70公里(可增程)。发射车、弹药装填车、火控系统车、通信车和维修方舱均采用轮式车辆,机动性强,发射速度快,命中精度高。主要作战任务是对敌方战役、战术纵深内的各种集群目标和面目标进行压制或歼灭性打击。其中,特别是有对敌方登陆、上陆作战平台和舰艇的打击功能。

可以设想,如果朝鲜拥有这种火箭炮并能量产,不仅可以在南部方向上对韩国首都首尔形成远比原来火炮群更大的威慑,而且还可以利用其机动性在东海岸方向对美、韩的登陆兵力构成威胁。同时,一旦完成了量产并装备部队,可以削减大量传统火炮部队,以节约人力和工业资源用于经济建设。也就是说,自去年初朝鲜新领导人在主持了第三次核试验并推出“核武建设与经济建设并行”的发展战略后,朝鲜接下来发展人力和工业资源集约型的常规武器是逻辑的必然。但是,虽然朝鲜在以往积累了大量设计生产122毫米和240毫米火箭炮的经验,可要设计生产类似俄罗斯“旋风”那样水准的300毫米火箭炮,仍有一定的难度。由于300毫米火箭炮的炮管长、弹长、弹重口径要大于原来朝鲜的火箭炮,所以朝鲜原有的机加工、热处理、装药等设备均不能满足需要。同时,控制系统的陀螺、加速计、射流元器件等均为精密机加工件,也是朝鲜目前的军工短板。

当然,如果按“阴谋论”的逻辑去推断,朝鲜新领导人在美、俄因克里米亚问题可能发生“全面战略对峙”的背景下,玩这种新老装备“混搭”的抗登陆演习,是否是在向俄罗斯发出某种信息呢?因为对于俄罗斯而言,“旋风”火箭炮的大型加工设备和工艺完全属于“过剩产能”。而4月2日朝鲜《劳动新闻》发表朝鲜新领导人有关“针对美国及其敌对势力对朝鲜的险恶用心只有用枪杆子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讲话,其中的含义又意味着什么呢? 报道切开军事演习

上一篇: 一日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