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与辩证唯物主义

作者:宋晓军

航母与辩证唯物主义0( 11月9日,在美国英戈尔斯造船厂举行“福特号”航母下水仪式 )

12月12日,在中国首次设立防空识别区的新闻热度下降、日本新版《防卫计划大纲》尚未出台的“媒体间歇期”,有几位媒体记者找我问前几天外电传中国决定在上海和大连建造国产航母的消息。因为当时我正在看美国国会预算委员会讨论2014财年财政开支的相关细节,所以就没有正面回答几位记者的问题,而是先给出了“现在我没有关心这个问题”的回答,再向其中一位普及了有关造船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常识。

先说我正在看的美国国会有关2014财年财政预算的讨论。简单说,在两党预算委员会一天前刚刚达成的协议中,财政开支里的可自由支配部分由年初奥巴马提交给国会的1.15万亿美元下降到了1.012万亿美元。这其中,原来奥巴马提交国会的1.15万亿美元的可自由支配开支中,国防费用占57%,约为6550亿美元。而现在新版的预算协议中,国防开支降为了5205亿美元,约占可自由支配开支的51%。虽然这笔钱可能不包括海外作战费用,但是用于建造不久前被媒体热炒的新型“福特级”航母的费用要不要下降呢?如果下降会降到什么程度呢?比如“福特级”航母只完工了70%,其中首次使用的13项新技术中,有6项仅为需要继续开发、提高成熟度的6级(13项中有1项是成熟度高可上舰的9级、有3项是技术成熟可上舰的8级、有3项是接近成熟可上舰的7级)。根据2014年《国防授权法案》的讨论情况看,“福特级”航母是不会停工的,6项不成熟的关键技术还会有投资。但是军费减少是实实在在的,那是不是减少别的装备或军队正常训练和行动的费用呢?

当然,这也是我正在寻找的答案。但是我刚刚看到的预算协议讨论中,首先是要减少一部分退伍军人和现役军人的福利和薪酬,为此一些退伍军人正在抱怨国会议员牺牲了他们的利益。同时,一些退伍军人社团和军官协会组织已经写信给白宫和国会表达了不满。据此我们不妨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假设一下:假设未来在新航母上服役的军人是劳动者,而新航母是新的生产工具,两者结合就会产生新的劳动力。有了新的生产力就要求有新的生产关系,而现在的生产关系(要确保利润的私营军火商与海军订货的关系)却不肯“让利”。这样最终会反过来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在新航母上服役的水兵利益没有得到保障就会影响战斗力。同理,中国是不是面临着同样问题呢?其实我在2013年第28期《三联生活周刊》中题为《海洋强国是“焊”出来的》专栏中已经提到了。而我在文中提到我去的那个船厂,也正是这次外电提到中国要造国产航母的船厂。

航母的成本上升主要是源于建造工时的增加,比如“福特级”的第一艘航母“福特号”建造就需要约5000万个工时,而相对成熟的“尼米兹级”航母只需要4000万个工时。根据目前中、韩、日三大造船国造船效率的要素统计显示,中国每建造1修正吨(考虑到复杂船型和技术含量后的修正吨位)的船舶,需要35~40个工时,韩国只需要20个工时,日本需要15个工时。同时,钢材利用率中国与日、韩相差5~6个百分点,船舶分段无余量制造率与日、韩相差10~20个百分点。这其中除了设备的差距外,还有管理水平和工人能力的差距。现在不妨再按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假设一下:假设造船工人是劳动者,国家投资为建造航母购买的设备是新的劳动工具,两者结合会形成新的劳动力,而管理和工人待遇是生产关系。如果通过落实“三中全会”的相关改革措施,改善了管理和工人的待遇,按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这种新的生产关系就应该反作用于生产力,使得技术更熟练的工人留下来,进而提高建造国产航母的效率。因此,我现在更关心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相关改革措施的落实,以及这些措施落实后,那些建造航母的工人的收入、医保和养老是不是让他们感到满意。因为这同样是中国航母的质量保障。

接着我对那位记者说,你同样也是劳动者,你所在媒体提供的采访条件就是劳动工具,而媒体的管理和给你提供的待遇就是生产关系,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你的工作与建造航母本质上没有区别。说到这儿,那位记者像悟出一点儿似的说了一句:如果那些造船工人大多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同样作为劳动者,我的状况比他们可能还好些。(文 / 宋晓军) 航母海军武器装备中国海军航母下水辩证唯物主义